•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 情感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正文

    中国当代金银错第一人

    时间:2021-01-19 03:07:3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由和阗玉器所表现的“东方艺术”,蜚声海内外,并且参与了中华古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数千年来,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用和阗玉雕琢的精美绝伦、叹为观止的和阗玉器数不胜数,仅在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世界各国历史博物馆藏的和阗玉器珍品就有二、三万件,几乎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在林林总总的和阗玉器稀世珍宝中,金银错嵌宝石的和阗玉器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一朵奇葩。犹如众多佳丽,她是最美而奇、美而香、美而高贵华丽的一个。

    众里寻她千百度,金银错玉器是鹤立“玉”群的出墙红杏。

    金银错玉器是和阗玉王国的奇珍。它的特立独行,它的独树一帜,它的巧夺天工,无不摄人魂魄,无论是它的器形,它的纹饰,它的工艺,它所内含的中西文化,都与华夏玉文化的风格迥然不同。

    它如棉花中的彩棉,它如马群中的汗血宝马,它如花卉中的雪莲,它如宝石中的祖母绿,唯有因其少而珍贵,因其造型、纹饰、工艺的特别而璀璨夺目,因其多元的文化嫁接而绚丽多彩。

    它的文化含量,它的艺术品质,它的观赏魅力,它的珍藏价值,都传递着一个信息,它是和阗玉器中极其稀有的一个品种。

    马进贵就是传承并创新和阗玉雕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中国当代第一人。

    第一个梦:传承金银错工艺

    新疆是和阗玉的故乡,丰富的资源是玉雕得天独厚的沃土。1964年,新疆玉雕厂成立,不到18岁的马进贵以“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情,成为新疆玉雕第一代创业者。

    1966年,马进贵由企业挑选,来到黄浦江畔,学习海派玉雕技艺,师从林长明、林知文等国内著名玉雕大师。得高师嫡传,勤学苦练,在名家济济的大上海,他如鱼得水,才艺精进。

    正在马进贵如饥似渴学习海派玉雕技艺时,风云突变,来势凶猛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平静的学业,马进贵回到了新疆。

    1971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马进贵来到北京玉器厂学习。1000多人的北京玉器厂,是京派玉雕的大本营。京派玉雕技艺精湛,以皇家玉器雕琢为主导。风格古朴、浑厚、端庄、雅丽、厚重、沉稳,重造型的气势,意境及外形完美。学习京派技艺,是玉雕艺人一生梦寐以求的渴望。马进贵好学上进,由柳朝国、蒋通等名师口传心授,对京派技艺的真谛心领神会。

    有一天,马进贵突然看到潘秉衡老艺人用金银错工艺雕琢一只玉罐,玉罐不大,约15公分高,但超凡脱俗令人眼前一亮。他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去,好象一生一世的寻找突然出现在眼前。他怦然心动,不明白这种心灵感应来自何处,他盯着、看着、想着的那一瞬间,仿佛发现了新大陆,那玉罐的器形、纹饰、工艺……不都是来自家乡吗?

    马进贵自幼生长在新疆,回族人,地域文化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融化在血脉中。

    他心中涌动着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没想到他乡遇故知,就像遇到自己的家人那样。更没想到玉器中还有这样一个品种,是和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亲人,和故乡的文化血肉相连的。

    一见钟情,一锤定音,马进贵暗下决心,我的事业,我的生命,我的理想,就是她啦——金银错!

    他首先把梦牵魂绕的金银错玉雕技艺作了一番了解。原来,错金是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青铜器上。清代又将痕都斯坦玉雕工艺引入中国。痕都斯坦玉又称“印度玉”或“莫卧儿玉”,该玉器造型纹饰充满浓郁的异国风情,玉材多纯色,玉雕采用独特的水磨雕琢。玉器造型多仿照卷起或开放的花、果、叶等形状。纹饰多为平面浅浮雕,研磨细润光滑,尤以错金错银嵌宝石工艺见长,将纯金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并配以天然的红宝石。以温润光洁、体如凝脂的玉器为底版,天衣无缝地镶嵌出以金、银、宝石作画笔描绘的精美绝伦的图案。玉的高贵、典雅、圆润、灵性,与金、银、宝石神来之笔的画面一结合,变得更加雍容华贵,绚丽多彩,满目生辉。

    清乾隆年间有一件“脂玉错金嵌宝石碗”,取材于和阗羊脂白玉,采用薄胎工艺,腹外饰花叶纹,枝叶由嵌饰的金片构成,而花朵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堪为国宝。美玉、宝石、黄金三者交相辉映,是难得的稀世珍宝。乾隆皇帝爱玉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赞美玉的诗多达300多首,其中歌颂痕都斯坦玉器的有70多首,面对这只玉碗,他特意作诗《咏和阗玉碗》,可见对金银错玉雕情有独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里的“金风”,“玉露”,不正是和田玉雕与金银错的结合吗。

    中国玉器是华夏文化之魂宝,而金银错是这个艺术殿堂的奇花异草,为此,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深得乾隆皇帝喜爱,这一工艺传播到中国,与华夏文化一结合,便大放异彩。

    和阗玉有幸,因金银错美轮美奂,倾国倾城。

    从北京回来后,马进贵第一件汇报作品,便选定 “墨玉错银丝鹗”,这是他事业的第一个梦。

    如痴如醉地倾慕潘秉衡大师的金银错技艺是一回事,把这一炉火纯青的技艺再现于玉雕作品是另一回事。马进贵在京学艺,没专门进修金银错工艺,这门绝技,涉及到金银及宝石加工、镶嵌、金银错纹饰等多学科艺术,这些他都没学过。

    在七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除了吃饭睡觉,马进贵满脑子都是金银错。一天十多个小时倾心于作品,用他的话说,即便睡觉,梦里想的还是它。

    金银错对图案线条的艺术要求极高,这是中西文化合璧在玉器上的直观表达,图案的民族风要浓郁,艺术水准要高,线条如同绘画的画笔,要活泼流畅,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艺术风格要靠精湛的工艺来完成,金银错的粗细要一致,开凿精度要求极高,否则金银线条无法镶嵌,或者失去线条律动的美感。

    每一次镶嵌技艺不到家,马进贵都推倒重来。推倒重来意味着原来开的槽作废,磨平后再开槽,再镶嵌。每一次反复都是心血的加倍付出,都是灵与肉的一次折磨,都是技艺的一次淬火。

    就为0.5毫米银丝的镶嵌,马进贵先后30多次返工,这种破记录的失败与挫折,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也正是这种韧性,意志和苦难,酿成了人生的第一杯美酒,圆了他的第一个梦,发掘并初步掌握了金银错这一传统“独门绝技”。

    捧着“墨玉错银丝鹗”这一作品,马进贵泪花闪闪。

    第二个梦,金银错问鼎“天工杯”

    自从“墨玉错银丝鹗”问世后,金银错旷世绝艺一放30年。懂得这门技艺的老艺人早已过世,层出不穷的后来者没有一个与金银错结缘。

    马进贵成了这门特技的活化石。

    为什么金银错后继无人呢?马进贵谦虚地说:“这一特技要说高不可攀也未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没有做不了做不好的。但金银错却有它的特殊性,会玉雕还不够,还得对金银的加工工艺娴熟把握,金银丝的粗细也各有千秋,金银的片形也千差万别,圆的、扁的、菱形的、心形的,叶形的……似乎一看就懂,但不是一学就会,学精学透就更费功夫。”

    其次,金银错融汇了中西文化。中国的玉文化以汉文化为主,金银错则融入了古今玉文化,还融入了西域多民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结合对设计者和制作者都是一种挑战。多元文化融会贯通的造诣越高,金银错的艺术水准越趋于炉火纯青。

    再有,现在的市场利益驱动似乎成了经济活动行为准则的不二法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艺术也难以独善其身。金银错再好,费时、费力、劳心、劳神,周期长、工作量大、难度也高,谁能舍得半年一年不考虑效益,潜心钻研这个。

    这就是金银错几十年断代,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马进贵也是人,他不能不食人间烟火。30年的奋斗,30年的积累,30年的苦心经营,金银错这个结,一直怀揣在心,他始终不敢忘却。

    蓄之以久,其发必速。

    2001年,马进贵把恢复和完善金银错嵌宝石玉雕工艺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他要将自己毕生精力、智慧、技艺和心血,用到堪称一绝的金银错上。

    他设计的第一套作品是“白玉错金嵌宝石西蕃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用青玉和碧玉试做了两个西蕃壶和一个盘,作为设计、造型、纹饰、工艺等环节的“战前练兵”。

    西蕃壶的器形如何体现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马进贵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两度赴喀什采风,把民间的各种壶搜寻个遍,最后定格在阿不都瓦壶上。阿不都瓦壶是维吾尔族普遍喜爱的一种盛水洗手的铜壶,壶身为瓜楞式,长颈,短足,莨苕形壶把,拱形壶盖,叶形壶嘴,鲜活的伊斯兰风格。

    为此他还特意买了两把制作精美的阿不都瓦壶,细心揣摸壶的风格和特色。以该壶为“模特”,壶身改为八角形,含有汉文化的元素,整体造型方圆结合,以圆为主。壶嘴也改为长嘴,呈弧形,线条流畅;长颈,圆形,半高足,西蕃草壶把,拱形壶盖。器形经反复设计修改,呈现浓郁西域文化韵味,典雅、端庄、美观、厚重。造型密而不乱,疏而不露,栩栩如生,雕琢精美,工艺精湛娴熟,技法钢柔并施,细腻流畅,壶的材料不同凡响,材质为珍贵的和阗产羊脂玉籽料,玉质温润细腻,洁白无暇,光泽温文尔雅,宛如君子风度。质地、器形、雕琢完美统一,尤显虚怀若谷,雍容华贵,优雅大方,亲切感人。

    金银错是这把壶锦上添花关键一环。

    金银错的纹饰特别讲究。多年来,马进贵为收集整理金银错的纹饰,痴迷于伊斯兰建筑的装饰图案,地毯挂毯的花纹,各民族的刺绣,服饰花卉图案,他拍了很多资料。搜遍奇花异草打腹稿,最终筛选以莨苕纹作错金主纹饰。莨苕纹是伊斯兰文化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植物图案,既富含生命的活力,又有流畅的动感,以金枝金叶、天然的红蓝宝石镶嵌其中,真是天无一对,地无一双,堪为绝品。此外,马进贵还为壶特配有二杯一盘,杯盘玲珑精致,天然绝配,妙不可言。

    在维吾尔族文化中,以文字书法作为装饰图案,也是一大特色,与汉文化的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趣。马进贵不懂阿拉伯文,也没学过维吾尔文,为了学懂弄通这种文字纹饰,他不畏艰辛,拜师学艺,案头上放着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他收集了很多阿拉伯语、维吾尔语先哲们充满哲理的经典语录,用多种精美的书法图案镶嵌在玉雕作品上,增添了玉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平添了器物的书卷气,让许多文人,学者欣赏之余,爱不释手。将阿拉伯文、维吾尔文书法用金银错工艺优美的表现在玉雕作品上,马进贵是首创者。

    2004年11月,在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天工杯”玉雕精品展示会上,马进贵的“白玉错金镶宝石西蕃壶”和“黑碧玉错银镶宝石西蕃壶”两件作品一亮相,即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老艺人,“天工杯”评委感慨不已,“久违了,久违了”,“挽救了金银错这个稀有品种”,“金银错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了”。

    一白一黑两把壶,钟灵毓秀,巧夺天工。在中国玉雕最高奖 “天工杯”评选中,两把壶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

    为这两件惊世之作,马进贵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

    第三个梦:让金银错更上一层楼

    追求完美是马进贵的秉性。

    金银错从传统中走来,还要向未来走去。传承是对历史的肯定和尊重,创新是对传统的激活和变革。马进贵认为,把金银错这门绝技继承下来,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和延伸也是他这一代人的使命。

    历史上的金银错多局限于实用性器皿,马进贵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将金银错工艺扩展到装饰品,如手镯、玉佩、戒指、项链、把玩件等,从收藏品走向大众消费者爱不释手的装饰品,从“旧时王榭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金银错工艺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市民百姓一次历史性转折。让少数人收藏金银错到更多人欣赏金银错乃至拥有金银错饰品。

    过去的金银错大多是单件,马进贵进一步尝试着向多件、系列组合方面发展。今年,他准备用两年时间,组织一个小组,做一套文房13宝和一套佛家法器。这文房13宝包括笔、笔架、墨床、砚、砚滴、笔舔、镇纸、笔筒、笔洗、臂搁、章、印盒、水盂;佛家法器包括金刚杵、金刚铃、金刚橛、钺刀、念珠、钵等。

    陈列品将延伸于鼎、炉、盉、瓶等器物。

    材质已扩展到白玉、青白玉、黄玉、墨玉、碧玉、水晶石、青金石等。

    金银错的纹饰向多元发展,从痕都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的花卉纹饰到中亚及新疆伊斯兰文化的纹饰兼收并蓄。中国传统的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回纹、雷文、如意云纹等,都已广泛用于马进贵的金银错玉雕作品。

    无论造型、纹饰、材质、功能等,马进贵均已从传统的小庭院中走向多元文化的广阔天地。马进贵说,金银错来自中西文化融合,当然应该继承和发扬,集历史之精华,汇多民族之文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展示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今年4月中旬,恰逢伊朗文化展在乌鲁木齐市展出,马进贵刚从内地出差回来,听说展览第二天要闭馆,带上照相机径直赶往展厅。他对中亚、西亚、南亚诸国文化有过较深入的了解,对波斯文化心仪已久,面对面与实物交流,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特别是那些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的西密画;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阿拉伯文图案;精彩纷呈,精雕细刻的铜雕作品,让他看得如痴如醉。用他的话说,不管到哪里,旅游、购物都不是他的兴趣,最能吸引他的,就是玉雕,就是金银错,那是他生命的水、空气和阳光。

    “水晶错金嵌宝石花形杯”是锦上添花的一个代表作。

    在可遇而不可求的企盼中,马进贵买到一块重5公斤的十分难得的水晶石,晶莹透亮,洁白无瑕,自然天成,纯净度好得难有其二。马进贵喜不自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决心要在这件罕见的水晶石上创造金银错的一个世界第一。他翻遍历史资料,只有水晶错金瓶,而无错金嵌宝石的记录。乾隆皇帝赋诗赞美的那件“脂玉错金嵌宝石碗”,嵌有108颗红宝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马进贵要博采众长,镶嵌268颗宝石。

    为了把这件稀世珍宝做好,在设计构思的一个多月中,马进贵几乎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他参照了欧洲及伊斯兰各类杯瓶的艺术风格。水晶石为棱柱形,因材施艺,他将这只杯设计为六瓣形,让杯身富于变化,增强立体动感。杯身下部呈圆形,上下三个圆大小略有变化,不落俗套,匠心独运。杯口的设计更体现了马进贵的苦心孤诣,刻意创新。在保持瓜瓣状的延伸中,杯口向外微微张开,像含苞待放的花朵,而美尽在花蕾欲放未放之时,形成一个永恒的定格。杯的顶盖为伊斯兰风格的穹顶,同样也是瓜瓣形,上下吻合,浑然一体。

    设计最难的一个结是底部的足,物件虽小,最为劳神。找遍杯足的资料,全都是花草的设计图案,而以花草为足,没法嵌宝石,如果上下不协调,那将是永远的遗憾。

    “行百里者半九十,决不能在杯的足上功亏一篑”。 马进贵暗暗思忖。

    在凝思苦想的日子里,仿佛头上平添了些许白发。在找不到灵感时,马进贵往往会调整一下思绪,另辟蹊径。他是鼻烟壶和钱币的收藏爱好者。有一天他翻阅钱币册子,欧洲金属钱币呈现在眼前,他一个激灵,用中间带孔的钱币作杯的足,不正好解决了没法嵌宝石的难题了吗?

    马进贵欣喜若狂,一个多月的设计构思,圆满画了一个句号。

    把设计变成旷世珍宝,最难的一关是错金宝石的镶嵌。金银错工艺不同于金镶玉工艺,金镶玉工艺与金银错工艺的根本区别是被镶嵌物体的固定方法。金镶玉工艺是采用焊接、爪齿、包边等方法将被镶嵌物体固定并凸现在表面,该工艺在金银器加工行业及首饰加工行业广为应用,而金银错表现手法是在器物表面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使所表现的图案与被嵌物品形成强烈的色泽效果和绚丽夺目的光泽。众所周知,和阗玉的柔韧性很好,是施以金银错技法的理想的材质。和阗玉纯净一色的玉底,镶嵌金银错及宝石相配的纹饰,那是金玉良缘的最佳组合,是“金版玉底”的盖世无双。然而,马进贵偏要在水晶体上错金嵌宝石,那宛如火中跳舞,冰上开花。水晶的硬度不次于和阗玉,而脆性极强,在水晶杯上錾出纹丝不差的槽沟和鲜活的花卉凹形,准确无误的将金丝、金片、宝石镶嵌其中,工艺的绝活和面临的挑战都是世界级的。

    于是,后人评价说,这是天下第一杯,天下第一设计,天下第一足,天下第一错金嵌宝石工艺,是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珠穆朗玛式的攀登。

    3个玉雕镶嵌工艺师,整整费了5个月的心血,一件高18厘米、镶嵌268颗宝石的“水晶错金嵌宝石花形杯”脱颖而出,傲然问世。

    它的设计、它的工艺、它的纹饰、它的制作难度、它的艺术水准完全可以和乾隆年间世上独一无二的“脂玉错金嵌宝石碗”媲美,而所嵌宝石比玉碗一倍还多,堪为世界第一。红、蓝、祖母绿三色宝石开放的花朵和莨苕纹金灿灿的枝叶交相辉映,与晶莹剔透的水晶杯珠联璧合,熠熠生辉。底部每只足双面各嵌6颗红宝石,36颗宝石与杯顶杯身相得益彰,衬托出足下生辉的光彩。

    芝麻开花节节高,在以后佳作迭出的创新中,马进贵用“寿”字图案、寓意“福寿吉祥”的“白玉错金嵌宝石福寿壶”获新疆宝玉石协会首届国石和阗玉玉雕作品最佳工艺奖;“墨玉错银夔龙纹瓶”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2005年“百花奖”金奖;“白玉错金嵌宝石薄胎瓜瓣壶”获中工美2006年“百花奖”金奖。此后,他几乎每件参赛作品都以精湛的设计和金银错绝技获得各类奖项。他本人也荣获“中国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两项殊荣。

    他是一个玉痴,把一生命运相依相托金银错。他以开放的心态继承传统,让数千年的金银错枯木逢春;他以改革的心态面向未来,让金银错之树枝繁叶茂;他以与时俱进的心态自主创新,让金银错的今天姹紫嫣红。他有镂月裁云之技,有鬼斧神工之艺,更有一颗艰难困苦、玉汝以成的中国心。

    在采访即将结束之时,马进贵讲到他的第四个梦,就是让金银错工艺代代相传。他公司已有一批技师酷爱金银错,经过刻苦磨练,技艺已趋于成熟。他还兼任新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尤为可喜的是,该校今年将成立玉雕学院,许多年轻人对金银错表示浓厚的兴趣,愿意师从马老师,让金银错发扬光大,让金银错饰品成为可玩、可赏、可亲、可爱的尤物。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