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条据书信 > 正文

    浅析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

    时间:2021-01-22 15:09:5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发端于洪秀全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直到它的最高峰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思想。它是伴随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而产生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的特点。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农业社会主义;大同思想;民生主义

    中图分类号:B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60-02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它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思想理论武器,它与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对来自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抗议相适应,代表了力量较弱的无产阶级的诉求。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般概念。而在欧罗巴,这个空想社会主义的发源地,由于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地域风俗习惯不一样以及理论家在创立发展这个理论时的个人特点,空想社会主义自然也就在各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空想社会主义传播到中国后,它所面对的文化土壤和社会传统与西欧各国天差地别,因此,要在中国生根壮大,就必须适应中国国情。

    一、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壮大

    初期的资本主义阶段孕育出了空想社会主义,它是萌芽时期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形成了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同流派。

    (一)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1.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和近代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条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反帝反封建是无产阶级面临的的主要历史任务。中国近代社会的这种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形成的特殊的既团结又斗争的关系,是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的根本条件。

    2.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是空想社会主义出现和壮大的直接社会条件。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西方列强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压倒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反帝反封建为基本内容的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潮就在中国人民历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中诞生了。与进步思潮相结合、相伴随,加速形成了具有中国近代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3.中国传统社会中继承下来的大同思想,以及西方启蒙学说和宗教教义的快速传播,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形成了以《礼记·礼运》中“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另一方面,在历次农民起义中形成了以“均贫富”、“等贵贱”要求为核心的均平思想。这两种传统思想在历史的演进发展中,同时也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渊源。这两种传统思想,发展到道光年间,也朦胧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诉求。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这些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思想,同从西方传入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又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为具有中国近代特点的社会思潮。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首先学习的是启蒙学说,并以此作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伴随着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 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已得到广泛传播。因此,中国近代的先驱们在向西方寻找先进思想学说的时候,自然会接触到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思潮。但是,中国当时还不具备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因此,当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人们,往往从各自所处的社会阶级地位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的大同均平学说,去思考和学习西方的各种思潮。其中,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则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而在中国近代早期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中国传统的大同均平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为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

    (二)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开端于洪秀全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他领导的金田起义,主要是反抗清王朝压迫的反封建斗争。然而,在中国近代社会条件下,反封建斗争已与反帝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它把中国旧式农民革命推向了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它孕育出了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早期的太平天国,洪秀全钻研吸收了基督教等西方宗教教义中的人生来是平等的观念,与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朴素的平均思想和大同思想结合起来,以小生产者阶层的均平思想为核心,批判了黑暗的剥削制度,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学说几乎把他当时所能接触到的思想,都揉合到书中。在1898年百日维新前,康有为的学说已经基本形成。他在《礼运注》中主张“人皆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1902年他流亡印度期间写的《大同书》,则是阐述其大同思想的代表作。在《大同书》中他把批判矛头对准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强烈地声讨中国封建社会,强烈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暴、黑暗和愚昧。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他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性,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专制社会进步,但同其他私有制度一样,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非常黑暗,因此资本主义也应该被狠狠鞭挞,基于此,康有为在批判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首先,大同社会实行财产公有制,消灭一切私有制。其次,消除了国家、阶级、种族、家庭等不同领域的差别,每一个人都很平等,男性和女性享有同样而平等的权利。再次,大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参加劳动,按劳动成就分配所有的产品。最后,大同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丰富多彩,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较全面发展。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康有为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广泛吸取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予以总结和发展,并把它推向新的阶段。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他固然受到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大同均平思想的影响,而近代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和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则更是其民生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孙中山是全力向欧美吸收各种思想成果的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当时在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早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是阶级矛盾突出,社会主义运动思潮风起云涌。孙中山与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自然发生共鸣,并真心诚意同情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孙中山设计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蓝图。他的理想蓝图是,一个采用了土地资本国有、消除了资本主义弊端的,具有先进生产力的美好社会。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的传播和生根发芽作了一定的铺垫和准备。

    二、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上承中国古传统的大同均平思想,下接科学社会主义,同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紧密相结合, 带有明显的中国本土特点,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传统。洪秀全的革命目的在于“革故鼎新”,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康有为所著《大同书》是“感国难而作”,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也是始于不甘忍受列强的侵略。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就是他们提出的救国救民方案。其次,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是同中国近代民主主义相结合、相伴随而形成发展的。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补充。二者不是相对立,而是相伴随,共同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思潮的主流。最后,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继承了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中的均平思想和传统的大同思想,又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营养,并把它们结合起来,融合到各自的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中。

    (二)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运动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要平分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无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现实要求,又具有空想色彩的“共产主义的微光”。不可否认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中的禁欲观念、平均主义等具有典型的小农经济理想,甚至是落后倒退的性质,但总的来看,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农民阶级,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探索和实践“大同”理想的一次勇敢尝试,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和感召力。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农业社会主义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摆脱了小农生产者的狭隘视野,把先进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虚构的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使未来理想社会的实现与社会发展总趋势协调一致起来,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第二,在对未来社会的具体描述中,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基础上,使得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丰富多彩。从而摈弃了原先滞后的思想体系,在思想体系上前进了一大步。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是对洪秀全理想主义和康有为的“大同社会论”的综合继承与发展。首先,他第一次明确地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与发展资本主义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同洪秀全通过土地的平均划分,维护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土地政策,和康有为的“公农”理论相比都有巨大的社会进步意义。其次,洪秀全和康有为都是以形而上的唯心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史观带有唯物论的成分。他对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有比前两人更为深刻的批判,同时鲜明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这使他比前两位的主张高明许多。第三,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潮都是孙中山所汲取思想营养,都比洪秀全、康有为要全面和系统,特别是他接触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并得到许多启发和营养。最后,在探索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问题上,孙中山把人民群众的力量作为社会革命的根本动力,力图使自己的学说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把带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科学成分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又是在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影响下发展的,它们在形式、内容、特点上都有相似点。其一,它们都对旧社会持批判揭露态度,私有制否定,对万恶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二,未来理想社会模型都被他们设计了出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主张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辛勤劳动,公平分配所有人的劳动所得,消灭阶级差异和剥削压迫,彻底消灭私有制。其三,它们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者的阵营,因而就不可能找到社会进步的真正源泉——物质力量,很多人都把所谓的人性、神性、理智等当作实现他们梦想的源泉动力,他们选择的救国道路全都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另外,在发展形式上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如洪秀全的革命思想与门采尔的理论有共同点,都是宗教外衣下的暴力革命思想,都有禁欲观念、“均贫富”的成分。莫尔的《乌托邦》和康有为的《大同书》也有很多共同点,都只讨论了一种理论或者只注重讨论空泛的理论而缺乏联系现实问题,或者根本不可能实施。

    然而,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特殊产物——空想社会主义,还有以下重要特点。

    第一,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是与初期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却是伴随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而产生的,它与反帝反封建密切相关,融为一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代表人物往往又同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这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孙中山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他主要的思想功绩是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创立的三民主义中,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

    第二,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救亡图存,,是对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的内容。西方的社会完全没有反侵略的任务,因而没有爱国主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裴大新:《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科社研究,1984年03期.

    [2]孙万智:《中西空想社会主义之比较》,理论探讨,2000年06期.

    [3]曹锡仁:《论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4]陈怀鹏:《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浅论》,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5]刘其发:《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简论》,江汉论坛,1985年12期.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