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名言大全 > 正文

    浅析建国初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脉络与意义

    时间:2021-01-23 21:04:4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如磐石的意志、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两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制度

    90年前,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理想,才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1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战略中,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为基调,以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为核心内容,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国发展富强和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一、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照亮了中国的未来。毛泽东将十月革命形容为“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而当时中国的情况已与此相去不远。在1840年-1921年间,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发起了多次“改良”和“革命”,每一次都声势浩大,然而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即使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成果也被袁世凯所篡夺,中国走向民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理探索被阻断。在激荡的历史巨浪中,中国人一边在反抗对内封建压迫,一边抗击外国侵略,上下求索而不得其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

    1921年7月23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下,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有了完全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產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2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并以新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方法,开辟新的革命道路和前途。从而,使中国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轨道,并朝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航标前进了。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即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旧中国是多重矛盾的集结点。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封建主义也不再独占统治地位,而逐步形成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位一体、共同统治的局面。在旧中国,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就是这三座大山,人民大众同三座大山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就是要推翻这三座大山。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分析,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的方向。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党的最低纲领中,提出了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仅一年就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926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3这里已经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革命迅猛发展和即将胜利的时期。但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毛泽东提出了一套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设想,涵盖了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源头。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4准确无误地把“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确定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彻底的革命,在过程中与国民党形成了合作的统一战线抗击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又独立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和全国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从此以后,我们的国家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变成了真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国家;我国各族人民从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中解放出来,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开始了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再次腾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5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第一阶段历史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实现国家富强任务的开始,在1953—1956年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进程,并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此,开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二)新中国成立巩固革命成果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6按照马克思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超越整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但同时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即相对发达的生产力的确是迈向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后,肩负起开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使命。

    然而建国初期的形势是复杂而严峻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加强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线,国际力量的对比朝着有利于新中国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的国情依旧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新中国承受了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这种国情之下,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说,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不现实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革命是在部分地区首先取得胜利,然后取得全国胜利的。面对建国之初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严重困难的局面,要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任务,必须有步骤地加以实现。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首先是要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没收官僚资本并将它们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同时,由于封建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仍然是社会前进的主要障碍,必须用很大的力量进行各项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彻底完成民主革命未完成的任务,大力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

    随着大中城市的解放,人民政府立即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经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得以建立起来,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并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1950年6月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制定了稳步前进,“不要向四面出击”7的战略策略方针,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顺利完成了各项繁重的社会改革,而且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这些成就为现代化发展清扫了障碍,完成了由被动现代化向主动现代化的根本转变,开辟了我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前提条件。

    注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0L].新华网.http:///politics/2017-08/01/c_1121416045.htm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57.

    3.毛澤东年谱(修订本):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41.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

    5.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94年10月-1966年5月)[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2.

    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4.

    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4.

    作者简介:肖思宇(1994-),女,籍贯:四川;学生;学历:硕士研究生。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