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钟摆”之下的教育公平

    时间:2021-01-25 18:03:2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科南特是美国二十世纪中叶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中等教育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投入实践。尽管在对美国中学的研究和建议中,处处浮现出三个“钟摆”的影子,但科南特并没有将钟摆推向一边,而是凭着对“人人平等”信念的珍视和对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主张两手紧抓,机会均等。

    关键词: 科南特 中等教育思想 三个“钟摆” 机会均等

    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1893—1978),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是哈佛大学第23届校长,执掌20年。他从小生活在波士顿的郊区,既像母亲一样关心政治,又像父亲一样安静沉稳,在幼年时期就萌生了对政治和军事的兴趣。凭着自身的天赋和努力,科南特顺利地进入哈佛深造,最后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执教。从读本科时起,他就认为美国应该促进机会均等与社会流动,应该允许有才能的学生从普通家庭获得自然上升。除此之外,他广泛结交各个领域的朋友,为今后的政治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有助于科南特更加坚信才学统治。

    从哈佛教师到哈佛校长,从政治家到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交织使科南特眼中的中等教育思想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与当时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以及美国国内的社会格局都是密不可分的。

    一、科南特中等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处于冷战状态,美国企图打败这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为全球霸主,美苏争霸不断上演。在教育方面,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已经达到繁盛状态。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深深地刺激了科学技术已经落后的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使人们将这一切都归咎于教育的失败。在美国国内一片恐慌,举国上下加强科学教育之声不绝于耳时,有一个人却出奇的冷静,这个人就是科南特。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决定大量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同时,大力提倡教育改革,并起用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共同参与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身为政治家的科南特在这时提出,美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应在于促进美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实现“美国的民主理想”,使美国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反对苏联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继续充当“自由国家的公认领袖”和“主要的保卫者”的角色。①

    (二)国内因素

    五六十年代,美国发动的侵朝、侵越战争加剧了国内社会的不稳定,激化了教育的种族矛盾和“贫民窟”教育问题,人民要求真正的公平和民主。“卫星冲击波”后,美国人认为,在科技方面落后于苏联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水平低下。以“生活适应教育”为主导的进步主义教育只是片面强调个体经验和儿童中心,否定了系统知识的重要性。与之相对的要素主义者认为:“传递文化知识是教育的传统职能,传递文化知识不仅仅有利于知识的保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人的理性、人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会意识,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促进社会的进步。”②身为要素主义者的科南特,重视传统的知识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力求通过教育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改善国内社会的种种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公平。

    二、科南特中等教育思想中的机会均等

    早在1940年,科南特就在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无阶级社会的教育”的观点就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他谴责美国当时的现实:“最偶然和不公平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能否进入大学,这可以为一个人登上通往成功的第一阶梯助一臂之力。”③他认为:“多受一些教育乃是实现美国人机会平等和地位平等的手段。”④在不公平的大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双重标准,无法达到社会的公正。而对个人来说,想要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别人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社会权益,必须走教育这条路。正如莱斯特·佛兰克·沃德在《论教育》中所说,普及教育是必定能推翻任何一种等级制的力量。它必定能铲除一切人为的不平等和抛开先天的不平等,以找到他们真正相称的地位。⑤因此科南特的目标是根除“我们教育系统内人为的障碍——不管是地理上的还是经济上的”,渗透在普通教育、英才教育、教师教育与综合中学建议中。⑥所有的青年,不论地域、种族、性别,都应受到公平的教育,通过教育的途径来消除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的人为障碍,达到社会的稳定流动。不难看出,科南特所追求的机会均等实质上是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主要关注的是青年就学的机会,也可以说是教育公平的底线要求。

    (一)科南特中等教育思想中的三个“钟摆”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百转千回的美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矛盾甚至对立的声音,大多在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之间游离晃荡,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Diane Ravitch的话来讲,美国的教育就好比一个钟摆。⑦如果追溯到哲学根源,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进步派与传统派的相互斗争。尽管科南特不完全地属于某一个派别,单从他着眼于国家“长远利益”的教育目标来看,是倾向于要素主义的“新传统派”。在他对美国中学的研究和改革建议中,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的三个“钟摆”:只为英才还是照顾所有学生?为了升学还是为了就业?实施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然而,科南特并没有将钟摆推向一边,而是凭着他对“人人平等”信念的珍视和对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处处流露出教育公平的主张。

    (二)“钟摆”之下的教育公平

    谈及天才教育与平等教育的政策问题,科南特试图使尖子生和其他学生各得其所,从而达到社会的公正。一方面,他坚持认为要加强尖子教育,这与当时苏联“卫星事件”对美国的震撼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作为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必定具有了政治色彩。科南特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实现“能人统治”(Meritocracy),这个目标的意图就在于去甄别天才儿童,注重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发展高科技直接关联的关键性课程的教学。⑧他认为只有实施“能人统治”才能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才能维护其自由国家的领袖地位,而“能人统治”绝不能通过“生活适应”那种过于照顾个人利益的教育来实现,而切切实实需要依靠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传统文化。同时,优秀的天才生能够加速能人统治的进程,但是比例不高,也许在同龄人之中占的比例不到15%,如果“在学校时未能发展其才能,就等于关上了他们许多智慧之门”。⑨因此,科南特认为美国要在当今“缩小”但又“分裂”的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将天才青少年遴选出来,提前进行高强度、高速度的文理学术性训练,进行天才教育。⑩为鼓励尖子教育,他主张提高学业标准。例如:为有学术倾向的学生开设足够多的学术课程;指定专门的指导员成为他们的私人教师;建议学校委员会开办免费的暑期学校。另一方面,所有学生无论是社会的上层还是底层,无论家境的富贵与贫穷,只要有能力、有才学,就一样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为了使尖子生和其他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科南特提出用“能力分组”的方法来解决彼此的矛盾,这样可以花费更少的人力物力,但能得到最大的效果。这种“能力分组”的手段体现的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数量或者资源均等,而是一种纵向的特殊的平等,以期达到教育的公平与社会的公正。

    在升学与就业的目标问题上,科南特主张通过“综合中学”的模式两手紧抓,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在科南特看来,这种中学“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史以及人们忠于机会和地位平等这些理想的结果”。{11}在升学与就业的问题上,他指出,综合中学要完成三大目标:第一,为所有的未来公民提供普通教育;第二,为那些想在毕业后立即使用所学技能的学生开设很好的选修课程;第三,为毕业后上学院或大学深造的学生开设令人满意的文理课程。{12}单从综合中学的目标来看,升学取向和职业取向的学生都能得到合理的分配,达到内部平衡的状态。但是以往的小型中学人数较少,用大量的经费来满足开设各种课程要求显得资源浪费,而经费不足又难以聘请优秀的教师,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此循环必然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科南特力图推广大规模的综合中学来弥补小型中学的各种不足,这样既能促进优秀学生的文理科学习,又能兼顾职业取向的学生技能发展。综合中学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在促进年轻一代才能与个性发展方面,与当时欧洲国家过早筛选与分化的教育制度相比,是较为公正和具有优越性的。{13}尽管这种机会均等的衡量标准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但对促进教育公平还是非常有利的。

    在具体的内容设置上,科南特的主张是迎合综合中学的三大目标,兼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以达到“通”与“专”的平衡。首先,在科南特的“综合中学”模式里,既有普通公民课程,又有高级文理课程和能获得谋生技能的职业课程。在他看来,普通教育是全体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14}其次,为了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又避免给学生贴上分类标签,实行能力分组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有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课程,制定课程计划,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除此之外,科南特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因此在综合中学里必须设置全体学生统一的必修课程,即英语、数学和自然科学。这样,科南特通过主张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原则希望达到“通”与“专”的平衡,并将教育公平的思想悄无声息地渗入其中。

    三、对科南特机会均等的认识

    科南特的机会均等实质上是一种教育公平的体现,是一种低水平的机会公平,是有一定历史局限性的。他的教育主张并不是源于空想,也不是照搬他国,其独特之处就在于这是他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身兼多重身份,经过丰富的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具体的架构。而在多次被人询问是否可将欧洲制度引进美国时,他断然否定,因为在他看来,那样势必会使美国的教育全盘欧化。但是在科南特的思想及其主张中,也不免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女性的忽视,对才能与经济上处境最不利群体的忽视,以及在黑人教育改革中的妥协,等等。{15}由于他是通过教育这条途径走向领导者的地位,因此他坚定地认为“能人统治”的必然性,任何阶层的人都能凭借社会给予的机会均等的平台,消除人为的障碍,登上成功的阶梯,从而达到社会的流动。但是美国毕竟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必然是存在的,这种自由主义性质的思想是不太可能真正实现的,况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改革是为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的最终目标。另外,科南特十分重视精英教育,以追求卓越,也针对处于下游的学生提出了许多措施,但是对普通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关注。如果将所有学生的分布看作正态曲线,优秀的天才学生和落后的学生充其量只是占据曲线分布的两端,普通的学生才是绝大部分。从这一点来看,不免有挂一漏万的嫌疑。无论怎样,科南特集教育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能从现代科技和当代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与发展的崭新角度去思考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问题,因而其教育思想具有浓重的现代气息。科南特一直在极力促进教育的民主和公平,希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尽管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他的教育公平理念还处于就学机会公平的“温饱水平”,但其中许多精粹的理念和教育实践,如“能力分组”、“综合中学”,对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注释:

    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②季苹.西方现代教育流派史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③[美]Keller·M,Keller·F,史静寰等.哈佛走向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M].清华大学出版.

    ④⑨{11}{12}[美]科南特著.陈友松主译.科南特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⑤[美]S·鲍尔斯,H·金蒂斯著.王佩雄等译.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⑥宋鹏云.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与高等教育公平[J].法制与社会,2008.9.

    ⑦钱扑,蓝云.试析美国教育的钟摆现象[J],1985,(02).

    ⑧傅林.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形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⑩吴明海.优势互补 相得益彰—科南特、布鲁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4,(3).

    {13}窦坤,桑元峰.科南特的“综合中学”模式及其现代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9,VOL13,(3).

    {14}{15}刘向荣,刘旭辉.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VOL31,(2).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桂宇波.透视美国教育钟摆现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VOL18,(9).

    [3]季苹.西方现代教育流派史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美]Keller·M,Keller·F,史静寰等.哈佛走向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M].清华大学出版.

    [5][10][美]科南特著.陈友松主译.科南特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6][美]S·鲍尔斯,H·金蒂斯著.王佩雄等译.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7]宋鹏云.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与高等教育公平[J].法制与社会,2008.9.

    [8]钱扑,蓝云.试析美国教育的钟摆现象[J],1985,(02).

    [9]傅林.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形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1]吴明海.优势互补 相得益彰—科南特、布鲁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4,(3).

    [12]窦坤,桑元峰.科南特的“综合中学”模式及其现代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9,VOL13,(3).

    [13]刘向荣,刘旭辉.科南特教育机会均等思想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VOL31,(2).

    [14]陈娟.科南特与美国中等教育改革[J].教育科学,1993,(3).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