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个人礼仪 > 正文

    中小学校法治护航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2020-09-22 08:35:5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PAGE

    PAGE 1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法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工作,现就在全县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法治护航”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要求,深化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总体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要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利就有责任的观念。

    ——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鲜活,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三、具体措施

    (一)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将全县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全县中小学校的“法治辅导员”,弥补学校法治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针对常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点,设计适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的课程,针对性确定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课程主题。在开展法治教育课的同时进行同步录像,制作视频课程,拓展法治教育的网络教学阵地。

    (二)组织开展“法治家长会”。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要加强与各学校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家长的法治教育。利用各学期家长会、交流会等时机举办“法治家长会”,出具“法律风险”告家长书。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普法宣传融入“法律七进”中,大力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通过强化家长的法治意识把好青少年尊法守法的源头。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毛细血管的作用,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推广“体验式”法治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演示,定期组织学生到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法治关爱体验基地、崇孝苑等法治阵地进行课外拓展等形式,加强课堂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结合,让未成年人对法律有更直接的认识和体验,更好地树立他们的法治信仰。

    (四)加强村居入户走访工作。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对村居内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进行摸排,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发现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教育纠正,对村居内发生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及时反馈,做好未成年人与司法保护之间的“纽带”。

    四、法治教育阶段性目标

    (一)小学教育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1.小学低年级(1-2年级)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2.小学高年级(3-6年级)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二)初中教育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

    ——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

    ——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三)高中教育阶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的特征与作用,法治的内涵与精神,初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制度和重要法律规定,认知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了解宪法实施及其监督的程序与机制。

    ——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权的法律概念与基本规则,树立尊重所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合同订立与履行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简要了解侵权责任的原则、概念。全面认知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了解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其含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

    ——深化守法意识,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理解法官、检察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和权利义务,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联动。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之间要加强沟通联动,形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工作合力。

    (二)培树典型,示范引领。在开展“法治护航”行动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宣传推广。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微博、法润普法平台等载体强化互动传播,增强矩阵效应,扩大社会影响。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