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 散文欣赏
  • 故事大全
  • 随笔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课外必读书目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阅读 > 读后感 > 正文

    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四个维度

    时间:2021-01-23 15:09:19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厘清历史方位概念的内涵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基点。依据反映历史方位内涵的某种特质性和内在关联性,可以从时间坐标维度、空间位置维度、发展阶段维度和矛盾变化维度来判断新时代我国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在看到新时代我国历史方位发生新变化的同时,还要看到历史方位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要从整体与局部、量变与质变、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辩证地、全面地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内涵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新时代;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1-000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这是自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后,党又一次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做出的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②这需要我们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和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新时代历史方位中多元内涵的变与不变。

    一、历史方位内涵的多元维度

    历史方位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基点。当前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解读出现了一种倾向,即解读的随意性及其内涵与外延的无边界性。因此,要科学分析新时代历史方位,必须厘清历史方位内涵与外延的边界,科学分析历史方位内涵的构成要素,从而为深化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奠定理论基石。

    历史方位指的是客观事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是客观事物在某个发展阶段所蕴含的特定条件。“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相互转化,这就是矛盾的统一性的全部意义。”③因此,历史方位就是指矛盾存在的条件,新的历史方位就是矛盾存在的条件发生了新变化。根据历史方位的特质性,本文提出判断一个事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历史方位的四个维度:时间坐标维度、空间位置维度、发展阶段维度和矛盾变化维度。新时代历史方位特质性不是某个要素的变化,而是系统性要素的集成变化。“新时代之‘新’,并不是简单地基于时间的进度,而是基于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巨大成就和所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的整体判断,集中体现为国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中心任务的新变化。”④为什么选择这四个维度作为衡量历史方位的变量因素而没有选择其他要素?这是因为,这四个维度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映出历史方位内涵的某种特质,与历史方位本身有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有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时间维度能最直接反映事物所处历史方位的时间属性。时间维度是衡量历史方位内涵的首要的基本属性。离开时间维度,历史方位就不具备最基本的历史属性。时间维度主要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坐标来确定其所处的时间位置。时间维度是指某事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特定的时间坐标;历史方位的时间维度,通常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特定历史节点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复合体。由于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任务的多重性,历史方位中时间维度的界定也是多元化的。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方位的时间坐标。从1840年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衰败点,到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民族伟大复兴的210年(1840—2050)时间坐标。二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方位的时间坐标。这时民族独立任务已经实现,开始转向完成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第二个目标任务的101年(1949—2050)时间坐标。三是开辟、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方位的72年(1978—2050)时间坐标。这三个历史方位的时间坐标中时间终点相同,但时间起点不同,因此,分别代表着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历史方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衰败点;民族独立的转折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民族复兴新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方位时间节点不同,其蕴含的发展目标也不同,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复兴史上既相互衔接又有所区别的多元时间坐标。

    第二,空间维度侧重于判断事物在历史方位中区域发展的位置。空间维度是从事物发展区域空间的外部联系来界定其位置的,即某事物在区域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具体到一个国家而言,是某一国家在同世界各国发展比较中所处的梯队和位置。如果说时间坐标倾向于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纵向比较,那么,空间维度则倾向于不同事物的横向比较。当前判断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中空间位置的维度主要有两个:世界意义和中国特色。一是从世界看中国,这是由外向内的世界向度,即世界现代化视角,它确定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位置;二是从中国看世界,这是由内而外的中国向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它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作用。从现代化的视角看,在世界话语体系的现代化理论框架下,中国在世界现代化的体系中属于后发外源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开辟世界现代化多元道路中具有世界意义。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兼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使命,同时还具有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任务。

    第三,发展阶段维度反映事物在历史方位中的特质性表现。“发展阶段”是某个事物在特定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特质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历史阶段的最重要特质,是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要素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国情。这种发展阶段的特质性,后来扩展为世情、国情和党情。“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⑤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方位的判断曾出现过两种倾向:高估其发展历史阶段和低估其发展历史阶段。前者把我国历史方位定位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甚至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后者低估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我国历史方位定位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时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中国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进行了定位,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范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定位和对基本国情特征的概括。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两个不变”的论断,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不变”的论断,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四,矛盾变化维度是判断事物所处历史方位的内在依据。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依据在于其包含的矛盾特殊性。矛盾变化是绝对的,衡量矛盾所处历史方位新变化的依据有两个要素:一是在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变化是判断历史方位变化的最主要的内在依据。这是因为,在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起着决定性、支配性和根本性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二是主要矛盾发生质变而非量变,是判断历史方位变化的主要维度。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判断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不是主要矛盾发生的量变,而是主要矛盾的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后,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判断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依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国家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任务,进而在1987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党的基本路线“四位一体”的整体性论断。

    二、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时间维度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前发展阶段相比较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新时代不仅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坐标的演进,还包括空间维度、发展阶段、矛盾变化等新维度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发生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质变。

    第一,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出现了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的时间新坐标。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看,自1840年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辱的历史衰败点,到1949年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转折点,再到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富起来的关键节点,中华民族经历了从遭受欺辱、站起来的历史坐标,到富起來的历史坐标,进而向强起来的奋斗目标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在1949年经历了站起来的时间坐标后,经过近70年奋斗,已经进入富起来的历史坐标,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愈来愈近,这就是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时间坐标新维度。

    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两个100年”交汇期。从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坐标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两个100年”交汇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就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是衡量我国现代化所处方位的重要时间坐标。1990年实现温饱社会发展战略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实现中国现代化第二步的重大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还要规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100年”交汇期的时间坐标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

    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空间维度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多元路径。从现代化发展的空间维度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世界意义表现为中国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逐步开辟了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在现代化的框架下、在相互交融中,进行不同发展范式的较量和竞争。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早生内源性国家已经步入现代化行列,其新自由主义模式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1978年破题后,经过近40年的发展,显示出后发优势,其意义正在跨越国界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相继提出,显示出中国作为后发外源性发展中国家对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走向现代化途径的探索,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多元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种内在超越资本主义的视界,并具有避免回到资本主义的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它目前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而且在于它正努力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提供一种替代经验。”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外溢、示范效应。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空间新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不同社会制度较量中逐步展示出制度优越性,显示出强大的外溢、示范效应。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处于低谷状态,“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甚嚣尘上。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弊端再度显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成就巨大。两种制度的一升一降,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了低谷,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制度自信,提高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外溢、示范效应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⑩。

    第三,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韬光养晦”逐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再到构建新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同。“中国的国际战略正在由‘韬光养晦’变成‘有所作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时至今日,中国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国际秩序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B11

    四、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发展阶段维度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国情是决定历史方位中发展阶段变迁最重要的基石。党的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后,开始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和特征研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曾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出现若干具体发展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并概括了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内涵。“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B12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