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定义
  • 成功的秘决
  • 成功的作文
  • 成功故事
  • 成功人士
  • 成功之道
  • 成功学演讲
  • 成功学书籍
  • 成功语录
  • 成功案例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成功 > 成功的定义 > 正文

    探索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的发展模式

    时间:2021-01-28 12:07:19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实践经验,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分析了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以及在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我国今后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设置;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05-02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硕士,是相对于传统的学术性硕士而言的。我国从1991年开始推行专业硕士,读者耳熟能详的包括MBA、MPA等。但是这么多年来,部分专业硕士都是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开展,发放“单证”。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即学位证和学历证。2011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国家拟计划,到2015年,将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的数量,控制在1∶1的比例。

    一、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的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能从事较高水平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骨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第一,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师职业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第二,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素质,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第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

    2.课程设置。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包括:外语、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和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学测量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专题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学科学习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中外教育简史、教育政策与法规、学科文化、学科发展史、社会哲学研究、应用伦理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中国德育史研究等。第四部分是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需要定岗实习半年。

    3.学位授予。教育硕士在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二、当前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规定不健全。全日制专业学位从2009年第一届在全国展开招生时,还属于新生事物,国家教育部门,包括各地招生的学校没有进行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规则制定和方案设计。所以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费、实习费用、顶岗实习补助、课程安排等多方面都没有准确的、可以依靠的法律规则来说明,这就给培养过程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培养模式贯彻落实不到位。由于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没有一个相对规范的准则,所以各个学校在自身的基础上自制了培养模式。但是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并非一帆风顺。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多在培养模式中设置的课程由于师资、经费、及教师个人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如期开设,有些课程还出现缩减课程学时的现象,甚至还有因为教师个人工作繁忙而不开课的情况。在实践教学阶段,虽然能够联系实习学校,但是对于学生到实习学校实习的情况没有进行专门的监督与指导,导致实习学校敷衍了事,学生实习热情不高等。这些情况都造成了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脱节。

    3.社会中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认识多有偏差。虽然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即学位证和学历证。2011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国家拟计划在2015年将专业硕士和学术性硕士的数量控制在1∶1的比例。但是在许多学生、家长包括用人单位眼中,这种硕士“没有经过全日制学习”、“文凭没有学术性硕士硬”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有“文凭是花钱买的”这种不良看法。这些对于学校进行专业硕士的继续招生和深入培养都是不利的。

    三、解决全日制专业学位(思想政治)培养中问题的对策

    1.国家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要想让一个新生事物更好地发展,就要让其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和依靠,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关键。首先,国家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要制定统一的政策,其中应包括对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各个分级学科。然后,各个地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校应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制定具体的学校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发展模式。

    2.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各个学校专业学位培养的监督。在各个学校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没有将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到位的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依据,另一方面是各级教育部门没有对各个开展招收专业学位的学校进行监管。要解决各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就要从国家、地方教育部门抓起,严格重视专业学位在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实施环节,要求招收专业学位的学校定期汇报办学成果,并组织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定期到学校检查,为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宣传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制定好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强对这个新兴专业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学生认识这一专业的开设背景、课程设置、招生情况,以及日后的就业情况,用完善的政策法规,不断增长的招生规模,良好的就业形势向广大学生和家长汇报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成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中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认可这一新兴专业,并为这一专业的继续深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发展模式还有待国家教育部门、各个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的共同研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学校可以取长补短,定期组织普通学校参观学习优秀学校的培养模式,加强各个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探索出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有特色的办学培养模式,同时,还要在培养过程中多听取学生意见,让其提供宝贵的建议以更好地完善教学模式。相信在国家、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发展定将迎来一个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和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2]邓玲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构[D].长沙:中南大学,2006.

    [3]樊明成.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J].高教探索,2007,(1).

    [4]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Z].2009.

    [5]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Z].2009.

    [6]http://baike.baidu.com/view/2200938.htm,2010,12.

    作者简介:李一澜(1987-),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辅导员,职称:助教。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