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毕业大全 > 正文

    课程意识:“让学”课堂行动指南

    时间:2020-12-03 15:03:0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曾扬明,全国青年名师,福建省特级教师。主张“让学”教育理念,倡导“表达本位”课程观,提倡语文教师要做儿童言语实践的“策划者”。

    “让学”有一个重要内涵,即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自我构建,形成自己的观念。教师有课程意识,能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方能使“让学”的内涵得以深化。一提到“课程”,我们首先想到教材,教材是落实课程的一个重要凭借,但教材绝不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唯一凭借。如果说课程是一幢建筑设计的图纸,那么,教材就是具体计划和详细说明,教师则是施工者,没有课程意识的教师只会被动施工,而有课程意识的教师则是创造性地建设。

    有没有课程意识,表现为我们在备课、上课、评课时,对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的态度。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总会自觉地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学生是否能接受。没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总是习惯于教教材,搬教参,甚至等集体“备课”提供一个现成的教案,根本无心去思考这些问题。

    记得一次数学课上,执教《路程·时间·速度》一课的教师就很有课程意识,教师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截取了“猎豹追捕羚羊”的片段,在猎豹即将追上羚羊时,画面静止,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追问:你们猜,猎豹能抓住羚羊吗?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教师很自然地说明:这里的快和慢,就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速度。

    让学,就像怀特海说的,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语文课,学习语言的课程资源无处不有;数学课,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我们目前的课程改革必然导致教材的变革,但教材的变革绝不能等同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涉及更为根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定位、结构设计、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以及评价、考试方式等多方面的变革,它要比教材改革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深刻得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课程意识,做起了自己的课程,学生学习的内容多样化了,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就开阔了。山东的薛瑞萍老师的《日有所诵》;浙江的蒋军晶的群文阅读课程;《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老师的小古文诵读课程,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秀教师都在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汲取精华,也给我们的“让学”理念以课程上的启迪。

    那么,如何建构自己的课程意识,让学生真正有所学呢?

    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雷夫在第56号教室执教25年,而且每年教着同样的课程,没有坚定的信念是难以坚守下去的。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独创的阅读、数学、艺术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着迷到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仍不愿离去。正是有了坚定的信念,以及对课程的深刻解读而形成的独特的教学理念,还有比其他人更多了一点对教育的热爱才成就了今天的雷夫。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怎么教”,而几乎不考虑“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教什么”涉及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问题,“教到什么程度”涉及到教学的目标、方向和教育路径的选择问题。“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这两个问题远远比“怎么教”这个问题更为根本、更为重要。搞不清楚“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就研究“怎么教”,只会让教学失去针对性。

    于永正老师“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也许能让我们对教学理念的形成有所感悟: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生: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可看上去足有50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饱经风霜”这个词的意思要让学生表述有些难度,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查阅辞典,但于永正老师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想象还原拉车人的生活形象,使语言生活化、形象化。研究过于永正老先生的教师,都会发现,于老师有自己的教学理念:站在儿童的立场,任何语文的东西,都用儿童的生活来理解它。

    依托环境,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教师在课程的构建时,需要尽可能地多融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内容。就如我们福建宁化是客家祖地,有教师把宁化的客家历史和特色,以小古文、歇后语、名人经典故事的形式开发出适合儿童成长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适合学生学习,因为学生生在其中,长在其中,自然愿意学在其中。

    合理的课程,其本质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能、充分释放学生生命活力的教学策略指导下,懂得学生“学什么”比让学生“怎么学”更重要。教师不应该像过去一样,按照教材向每个学生集中讲授同样的知识,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学习课程。

    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我们教一门学科,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充分扣住学生的需要,开发出鲜活的课程。这一方面,国内有很多值得推广的案例,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淄博市常丽华老师做的《农历下的天空》晨诵课程,着实对我们有启发。她的农历课程是以农历时间为线索,根据四季的变化,以24节气为线索,学习诗歌,以诵读四季、景物诗歌为主体,同时结合国画、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观察月亮与星辰及其他自然景物,学习古典诗词、农历、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民俗等。完成这一课程的时间是一年。每位学生从该课程学习的第一天起,要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农历游记”,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在农历24节气当天,以节气特征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节气,走进诗歌。我们相信,在穿越这一个诗歌的四季后,四季的芬芳和色泽定会让学生的生命丰盈而深邃起来。

    还有的教师以成语为系列形成《儿童的成语》,每天给学生讲述一个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形成一个系列:历史成语、寓言成语、生活成语……几年下来,学生不仅习得了成语,还真正让成语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唯有深化课程意识,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才能实现“让学”的真正内涵——让学生自我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 张 凯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