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报告总结 > 正文

    关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3-21 11:46:0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关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百益文库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度调整和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愈加凸显,为XX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带来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对于提升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这需要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对于XX而言,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畅通产业循环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XX,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应有之义。

      一、XX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优势

      1.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日益增强。作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大市,XX规上制造业增加值稳居全省第X位、中西部地区第X位。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XX个县(市、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县(XXXX)》,XX共有XX、XX、XX、XX四个城市上榜。XX已经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并逐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XX信息技术服务、XX下一代信息网络、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XX节能环保X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XX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日益增强。

      2.供应链枢纽地位突出,产业链接效率优势明显。XX“居天下之中”,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链接全球市场和资源的关键枢纽。随着XX至济南高铁XX至XX段正式开通,XX在全省率先形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铁。XX入选全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其市场化程度和综合运营能力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中欧班列(中X号)线路通达欧盟、中亚、俄罗斯及亚太地区,已成为保障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交通运输大动脉。XX机场已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货邮年吞吐量突破XX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连续X年居全省第X位,XX机场北货运区、XX航空口岸等项目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航空货运枢纽优势。此外,XX积极推进XX港、XX港等内河港口以及XX河、X河、XX河等航道建设,加强与青岛、连云港等港口合作,加快形成“空铁公水”一体化多式联运新优势。根据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XX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XX、XX、XX进入全省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交通枢纽优势已由XX单个城市向市内多个城市全面扩展,“多中心、网络化”综合优势加快形成。依靠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XX积极培育和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物流集成商、供应链服务商,加快建设中转仓、海外仓等,在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链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3.经济腹地作用凸显,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第一,本地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截至XXXX年年底,XX常住人口XXXX万人,在全省XX个县(市、区)中排名第X位,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X.X亿元,在全省XX个县(市、区)中排名第X位,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能够通过需求牵引作用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XXXX年,XX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次于XX、XX、XX、XX,在全省XX个县(市、区)中位居第X位。第二,国家大力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出于产业链安全、要素成本、共同富裕等多方面考量,国家对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大。XX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中部地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XXXX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有意愿的优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转移、中部地区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等。以上政策文件为XX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产业链延伸空间广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面临产业用地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甚至出现一些企业向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转移等现象。XX市域面积XX.X万平方公里,且“市—县—乡”多层次空间发展格局日益完善,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XX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尚不完善,统筹推进力度有待加大。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国内多个地方均已制定出台相关规划方案。XXXX年,XX市政府也制定出台了《XX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XXXX—XXXX年)》,但现有规划方案仍不完善,市内各地区特色集群培育重点有待进一步细化、地区间产业联系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等。目前,XX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制造业发展工作,并且已经建立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但在招商引资、产业对接、项目建设等实际工作中存在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统筹协调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盲目招商、重复建设、公共服务职能缺位等现象出现。

      2.制造业整体层次不高,产业链延伸能力不强。第一,XX制造业整体层次依然偏低,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不足。部分企业表面上看属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实际上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等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而设计、研发等则在市外地区进行,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也高度依赖外部采购,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配套不完善。第二,XX制造业产业链延伸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上下游纵向延伸和地区间横向延伸两个方面。纵向来看,XX龙头型企业缺乏,对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力不强。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XXXX中国制造业企业XXX强”榜单,XX共有XX家企业入选,远低于XX的XX家、XX的XX家、XX的XX家和XX的XX家。横向来看,XX、XX等重点城市产业能级有待提高,难以通过产业溢出等途径促进产业链地区间横向延伸,带动周边地区联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能力不强。

      3.集群载体建设运营水平不高,空间布局仍需优化调整。第一,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运营水平有待提高。开发区、小微企业园等已经成为XX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平台。在各类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不善于对产业园区进行市场化运营,一些产业园区硬件设施“高大上”,但与运营服务相关的软件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产业园区无法及时进行产业和项目导入,存在土地和厂房闲置现象,不仅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低于苏州工业园区、合肥高新区等国内先进产业园区,也缺乏类似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标杆性产业园区。第二,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调整。从市级和县级层面来看,各地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不突出。部分县(市、区)、县(市、区)存在产业同构等问题,地域性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偏少。从市级层面来看,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对于一些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细分领域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其发展空间范围往往会突破单个产业园区乃至单一城市的边界。例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苏州无锡南通高端纺织集群等均为多个城市间联合打造的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比来看,XX各县(市、区)之间、中心城区与县乡之间、各产业园区之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产业关联性因素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形成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合力。

      4.现代智慧供应链发展不足,数字化集群建设滞后。在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但长期以来,设备接口、信息网络端口、数据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导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生产环节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数据联通,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水平不高。此外,人才和资金缺乏,加上难以找到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案等因素制约,许多制造业企业存在不愿、不能、不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导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集成的现代智慧供应链发展不足,数字化集群建设滞后,不能形成数字化技术驱动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5.高端生产要素相对短缺且分布不均衡,资源共享水平亟待提高。第一,高端生产要素相对短缺。XX优质科教资源先天不足,仅有XX大学、XX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急需紧缺人才的本地培养能力不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级科创平台数量较少,甚至有些仍为空白,基础研究能力不强。由于本地金融机构思想保守、新兴业态发展滞后等原因,难以满足先进制造业企业大金额、长周期、高风险的融资需求。第二,高端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从空间角度来看,市内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分布在XX、XX、XX等重点城市,XX高新区、XX经开区等区域,但XX、XX等县(市、区)的高端生产要素长期不足。各县(市、区)在要素资源投入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相对独立,加之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转接不畅等多重障碍,导致资源难以共享共用。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主要集聚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内部,大量中小企业缺乏高端生产要素的支持。又因为信息不对称、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各主体开展联合创新的意愿不高,资源就无法实现共享共用。

      6.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形成“向心力”。目前,各地区政府、园区和企业之间围绕GDP、税收、营收等目标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由此导致各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奉行本位主义,难以从集群“一盘棋”的视角进行项目谋划和合作。有限的产业分工协作多以上下游企业间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的形式完成,“总部+基地”“总装+配套”“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等分工协作新模式尚未成熟普及。因此,能否科学进行GDP和税收调节、合理开展招商引资项目统筹布局、建立企业间联合研发收益分配等协同发展机制,成为影响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深层次问题。

      三、XX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

      1.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方案,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第一,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方案。由XX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联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统计分析、走访调研等方式,充分掌握X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状,了解各县(市、区)的产业合作基础,进一步细化完善规划方案。基于产业间分工,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智能传感器集群、尼龙新材料集群等;基于产业内分工,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装备制造集群、电子信息集群等;基于产品内分工,加快培育品牌产品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集群等。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市域性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培育专案,进一步明确各地产业布局和联系方向。支持各县(市、区)制定当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案,在注重培育本地特色产业集群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产业分工协作和集群联合培育。第二,加大统筹推进力度。XX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应加强与各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联系,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群链长和盟会长作用,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临时根据需要组织专题会议等方式,加强沟通协调,打破区划和部门限制,统筹安排集群重大项目、平台建设,协调解决资金、用地、用能、环保等问题。此外,借鉴XX、XX等兄弟市经验,支持各先进制造业集群设立第三方促进机构,推动集群内上下游企业、政产学研各方主体、人才和资金各类要素加强联动、融通发展,充分发挥集群“织网人”作用。以XX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为例,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企业共同组建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作为集群促进机构,引导六大主机企业签订“主配协同”合作意向书。数据显示,XXXX年长沙工程机械零部件市内配套率超过XX%。

      2.加快培育高能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产业链延伸能力。第一,围绕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四个方面加快培育高能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是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于有色、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重点在于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改善产品品质和性能,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动产品从粗加工有色金属、传统化工、低端服装向精深加工有色金属、现代化工、品牌服装转变。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对于食品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超硬材料等优势产业,重点在于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增加市场份额,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超硬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在于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链群化发展。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集群化思维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集群。第二,从上下游纵向和地区间横向两个方面增强产业链延伸能力。一是上下游纵向延伸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和引进行业头部企业,促进上下游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催生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以重庆为例,XXXX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重庆把握沿海产业内迁机遇,成功引进美国惠普公司,带动富士康、广达等代工巨头以及XXX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入驻,从而形成“品牌商+整机代工厂+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完整产业链,并进一步由电子信息制造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等环节拓展。二是地区间横向延伸方面。支持XX、XX等城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从而拉长产业链条,并根据空间承载能力和周边地区发展需要逐步将加工制造、零部件配套等环节向外部转移,联合周边地区共同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3.高水平规划建设运营集群载体,优化调整集群空间布局。第一,提升开发区、小微企业园等集群载体建设运营水平。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全市开发区改革。突出开发区经济功能区定位,管委会主要承担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考核监管等职能,运营公司主要承担招商引资、投资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支持各开发区在符合“多规合一”“三条控制线”等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稳妥开展扩区调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引导每个开发区合理确定主导产业,确保产业用地比重,完善生产和生活设施配套,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此外,高水平建设运营主题性产业园、小微企业园、特色产业小镇等小空间单元产业载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等,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第二,合理推动全市产业链重塑。各地区在保持自身产业特色的同时,树立链群化思维,合理推动产业链重塑,推动产业布局由“大而全”“小而全”向“专而精”转变,实现“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第三,推动形成集群梯次培育体系。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的程序,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进行科学遴选,推动形成“国家级集群—市级集群—市级集群—县(市)级集群”的梯次培育体系。例如,以XX起重、XX制冷、XX生物基材料等为代表的县域先进制造业集群,以XX智能终端、XX节能环保、平顶山尼龙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市域先进制造业集群,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市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优势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第四,加快构建“点—带—网”联动融合发展的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充分发掘联结点、互补点,深化产业分工协作。例如,XX经开区把握全市开发区改革和XX同城化机遇,深化与XX高新区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异地孵化等。根据经济和产业联系紧密度、既有交通设施分布和利用率、新建交通设施的紧迫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分步有序完善各县(市、区)之间、中心城区与县乡之间、各产业园区之间交通路网体系。通过交通线路串联沿线产业园区、产业新城等,推动形成XX科创走廊、XX高端装备产业带、XX生物经济产业带、XX智能装备产业带、XX氢走廊、京广沿线电子信息产业带等产业轴带,加快构建全市“点—带—网”联动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

      4.积极发展现代智慧供应链,打造数字化集群。第一,积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围绕矿山机械、盾构装备、商用车、智能农机等优势行业,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者与平台运营商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若干个国家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推动天瑞集团天信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信重工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中铁装备全断面隧道掘进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宇通商用车智联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加强体验中心建设,引导典型应用场景和优质解决方案在中心集中展示交易。第二,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继续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鼓励企业根据行业特性和业务特点找准数字化转型切入口。例如,智能终端企业以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家居及服装企业以个性化定制、装备制造企业以智能化操作和远程运维、有色金属企业以节能减排等为切入口,推动企业实现由单一环节向全生产经营周期的数字化转型。第三,实现供应链各环节数据贯通。打破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推动的数据“孤岛”,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数据贯通。努力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XX分中心,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开放共享。积极发展现代智慧供应链,提高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分销零售的整体协同性,准确预测市场需求、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产品库存、加强运行风险监测预警,从而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进而巩固集群内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增强企业根植性。第四,探索全链路数字化路径。重点依托产业园区,围绕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服务支持,特别是针对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诊断服务、轻量化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支持,打造智慧园区。探索“数字化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集群”的全链路数字化路径。

      5.加快集聚高端生产要素,提高集群资源共享水平。第一,加快技术、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落户XX。针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需求,专门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重点依托集群内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集聚人才资源。通过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银行加大对集群内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由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运作XX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吸引天使、风投、创投等基金机构在X注册。第二,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转化、联合融资等多形式合作。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联合体,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围绕集群共性技术开展联合研发,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大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鼓励其设立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以安徽科大讯飞为例,截至XXXX年年底,其搭建的讯飞开放平台集聚近XXX万开发者团队,并在本地孵化出一批优秀企业。依托国家技术转移XX中心、XX技术交易市场等,针对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技术转移体系,促进技术信息交流和转移转化。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内企业成立互助担保机构,鼓励集群内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式债券和票据,解决企业尤其是单个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偏小、信用不足、发行成本过高等难题。第三,大力破除阻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障碍壁垒。在实现地区间道路交通畅通连接、公共服务流转衔接、市场制度规则有效对接的同时,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集群技术交易平台、人才共享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保障技术、人才、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供求信息畅通。

      6.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增强集群发展“向心力”。第一,建立健全成本分摊机制。对于先进制造业集群涉及的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分摊研发费用;对于跨地区的重大交通设施、公共研发平台等项目,由相关地区合理分摊建设成本。第二,建立健全收益分享机制。对于联合创新项目的研发成果,相关参与方按约定共享使用;对于产业合作园区发展的收益,共建双方按约定进行工业增加值和税收分成。第三,建立健全联合招商机制。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相关产业园区和关联地区开展联合招商,建立集群招商项目库,面向国内外先进地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根据各地区资源条件和产业定位进行项目统筹布局。积极探索“总部+基地”、“总装+配套”、“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共建等产业分工协作模式,实现联合招商和项目合理布局。第四,塑造集群区域品牌优势。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杜绝企业生产劣质产品和低价竞争等现象。发挥政府部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支持相关地区联合举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端论坛和专题展会,塑造集群区域品牌优势,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抱团出海。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