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报告总结 > 正文

    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

    时间:2020-11-23 09:39:5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各位正道语文的同行们,晚上好!

    我在外边和网上一般是视频或者语音交流,文字还是第一次。因为没有文字稿,只有现打现发。和大家交流一些自己在写东西上的体会和心得

    在我们教师群体中,爱读书的人不少。但真正喜欢并坚持写作的人并不多。在我的意识形态里,阅读是一种消费行为,是汲取别人的东西,读的再多,也只是消费。如果读过的书,不去思考,就像牛吃了草不反刍一样,一定会消化不良。思考了不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下来,只思考不写作,就像反刍了没有下咽,吐出来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毕竟那些思维的火花只是闪现,稍纵即逝。一旦消失了,再想寻找,就难上加难了。当然,大量的阅读,输入是必须的,是积累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输出的东西也必是枯燥无味的,没有灵气的。如果按照100%的份额来说,阅读要占到80%的样子。我们许多教师朋友80%做得还不错,但就少了20%的写作过程。做好这20%,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五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理由:为什么不写?1、没兴趣 2、没文采 3、没时间 4、没素材

    其实,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没有谁对什么有天生的兴趣,没有谁天生就有文采,没有谁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而作为教师,最应该拥有写作的素材。其实,我以前也不爱写东西。我反思我的写作历程,我想到了一句话——需要产生动力。

    在我近四十年的生命中,有两个写作喷发期。一个是上中师时,一个是现在。上中师时,为了追女同学,苦练写情书,写了199封,写诗歌,在学校校刊和广播站上播出了许多。慢慢也打好了自己写作的底子。但1997年,中师毕业后,却没怎么再写过。直到2007年左右,需要晋级了,需要论文,又不想花钱买,才又开始写东西。现在想想,虚度了十年美好的光阴。为了晋级开始重拾写作,这也算是一个需要吧!为了晋级,开始写作,需要真的能够产生动力。我写了一篇自觉得比较得意的文章,乱投一气,没想到竟然发表在了《中国教师报》上!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动力。我就想,这不咱不差啊!有多少教师穷其一生,不能真正发表一篇国家级的论文呢?更让我高兴的是,过了不久,《杂文选刊》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有了自信,其他都不在话下。我开始了第一波以发表为目的的写作。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发了几十篇文章,大多都是在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级的报刊上。

    而发表文章证明了自己的同时,你会发现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会觉得动力在减弱 。于是,我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写作,功利性不那么强了,不是以发表为追求的写作。

    为生命留痕。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把关注的角度和重点也转移了。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工作,开始关注自己的课程,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从中发现那些闪光的东西,记到自己的文字里、

    写也是一天,不写也是一天,为何不写下一点为这一天留点痕迹呢?

    有些老师认为自己写的拿不出手去,怕别人笑话,怕别人瞧不起。其实,咱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人家都没正眼瞧你,怎么会瞧不起你呢?正像我的一个网友所写的那样: 我到底担心什么?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不需要很多读者,我只想记录自己!让以后的我不留下遗憾……?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写着写着,就成自然了,就像抽烟一样,闲下来就要摸烟盒。

    2009年,我开始当校长了,我决心用自己的笔记录与以前不同的生活。我在我的第一组文字中这样写道。

    题记:三十岁,我开始了新的教育生活。也许这是一条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也许这是一条宽阔平坦的阳关大道,也许迎接我的是挑战与疲惫,也许我收获的是掌声与鲜花 ——可是,无论我面对的是什么,我都将用心灵去书写这一段崭新的日子……?于是,就开始记录我校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一个叫龙湾小学的山区学校,我待了两年半的时间,留下了十几万的文字。这还不包括其他的与学校生活无关的材料。

    后来,我又调到了更远的一处学校,开始了我第二组日记的写作,我取名叫《走向大山更深处》

    “2012年2月10日,挥泪作别了相伴两年多的龙湾小学,来到了更为偏远的北孙徐小学,走向我校长生涯中的第二处驿站,开始了新的教育之路。自从我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一条路会比原来更长,更远,更艰难,面临的考验更严峻。但我坚信,给我一些时间,我会让这一座校园,慢慢改变,慢慢改变,变成一方池塘——一方生态的池塘,让呕心沥血的老师们舒心地工作,让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在这一组文字的开头,我这样写道。在这所学校我待了三年半,留下了33万字的记录。

    差不多每年平均十万字。如果算上写的其他的散文,诗歌,随笔,应该在十五万字左右。

    高产算不上,作家更谈不上,只是真实地观察,记录,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罢了。当你的心静下来,当你的视线拉下来,你会发现,素材俯拾皆是。

    2015年8月,我辞去了校长一职,开始回归我向往的教师生活。我又开始写《和孩子们一起奔跑》,不到两年,为这一级孩子留下了差不多十万字的故事。

    去年暑假,我开始教二年级,我除了记录和孩子们的故事之外,开始给家长写信,普及一些教育常识。不到一年的时间,留下了6万多字的记录

    和大家显摆这些,并不是为了证明我多么厉害,多么能写,而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愿意,你也可以。前面所说的一切理由,都是懒惰者的借口。一件事,如果你想去做,不需要理由;一件事,如果不想去做,你可以找到几千个借口。主要意思就是说一切转变源于自我,成长不可替代。谁都叫不醒装睡的人,只有自发自觉的行动才会持久,才会更有效。其实,不仅要写美。酸甜苦辣,得失成败,都可以下笔成文。我送给朋友的书上,和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的签名都是“转变源于自我,成长不可替代”。

    读着读着就会写了,写着写着就发表了,发着发着就成书了。怎样写呢?1、基于现实,适当联想。

     2、开口要小,一事一得。

     3、记成流水账也无所谓。

     4、建一个个人的教育博客。

    走在路上,早晚都会遇到盛典。停在嘴上,一生都没有奇迹。——麻雀语录

    写多了思维活起来了。你越写越觉得话题多,可写的东西多。有时会觉得,要写的东西太多,都不知道先写什么好。我所写的东西,都是基于个人的经历,一般不写那种理论性的,自己都不愿意读的“论文”。一般来说,就是通过一件事,引了一点思考,得到一点启示。也就是一事一得,不贪大求全。

    解决了写作的动机问题,找到了生活中的素材,下面就是刷存在感的问题了。一个人,动机再正,前行的久了,如果听不到掌声也会懈怠,动力慢慢消弱。咋办?很简单,就是刷刷存在感。怎么刷?自媒体时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办不到。博客,QQ空间,QQ群,现在又有了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想刷存在感,你可以满天飞。我写了东西,几乎要贴遍自己所有的平台——处处留情。发不发是我的事儿,看不看是你的事儿。你先相信,锯响就有末儿。你的思考再浅显,也会有人点赞。你的文字再稚嫩,也没有几个人会讽刺挖苦你——你还没到被人关注的程度。人家根本不屑于批判你,失了人家的身份。当你的一篇文章,阅读量过百,甚至过千,那存在感,爆棚当有人,特别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开始攻击你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个人物了。我的新浪博客,坚持了七年了。虽然访问量只有24万,但我依然坚持更新——当然,并非天天更新。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麻雀校长张学勇”看我的新浪博客。

      /u/1985524281这是我的新浪博客

    2015年又开始玩微信公众平台,不亦乐乎。每有小文,便第一时间发布,不过至今才攒了不到三千个粉丝 4月3日,我又升级当了奶爸,开始为二宝记录。现在也写了几万字了,没事自己读读,也是满满地爱啊

    有了展示的平台了,剩下的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其实,写本身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不开始写。只要开始了,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勤写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我简单分享一下我的体会。要想自己的文章攫人眼球,先要有个好题目。有些微信文章,那根本就不叫题目了,是诱人阅读的提示。

    1,唐僧取经回北京才下飞机,记者问:你对三陪小姐有何看法?唐僧很吃惊:北京也有三陪小姐?记者第二天登报《唐僧飞抵北京,开口便问有无三陪》

    2,记者问唐僧:你对三陪问题有何看法?唐僧:不感兴趣!记者第二天登报《唐僧夜间娱乐要求高,本地三陪小姐遭冷遇》

    3,记者问唐僧,你对三陪小姐有没有看法?唐僧很生气:什么三陪四陪五陪的?不知道!记者第二天登报《三陪已难满足唐僧,四陪五陪方能过瘾》

    4,记者后来再问唐僧,唐僧不发言。记者第二天登报《面对三陪问题,唐僧无言 以对》

    5,唐僧大怒,对记者说,这么乱写,我去法院告你!记者第二天登报《唐僧一怒为三陪》

    6,唐僧气急之下,将记者告到法庭。媒体争相报道《法庭将审理唐僧三陪小姐案》,唐僧看后撞墙而死。

    7,唐僧撞墙而死后,媒体补充报道《为了三陪而殉情:唐僧的这一生 》.

    这虽然是个网络笑话,讽刺的却是现实。许多媒体的题目现在都是这样的。不过,反过来想,这给我们的提示就是,要想发表文章,在第一时间吸引编辑和读者的眼球,好题目不审很最重要的。

    《五位家长的“金口玉言”》 《将懒惰进行到底》 《经典诵读热中的冷思考》 《一墙之“隔”》 《“吃”出了一根鱼刺》 《别忘了擦一下》 《别荒了那块“黑土地”》 《做个如水的校长》。这是我发表过的几篇文章的题目,虽然算不上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也有那么一点点引人注目。你一写文章就是“小议……”“浅谈……”人家读者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得吐血三升而死,还指望人家看你的文章?门都没有。

    下边分享几个我的文章开头:

    天下至柔,莫过于水,然水能沉淀、能溶解、能蒸发、能沸腾、能凝固……可谓无所不能!所以,校长要如水! ——《做个如水的校长》。

    书不离手,是爱书人的标志。每每看到有人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如吮琼浆,如饮玉液;每每听到有人走路看书撞了墙,碰了树,跌了跤。我不禁黯然自惭——书不离手,多么宝贵啊!可仔细揣摩,“书不离手”又谈何容易? ——《也谈“书不离手”》

    元代的乔元符说,文章开头要是“凤头”,像凤凰那样小巧、漂亮、精彩;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一个人的文章开头写得极好,其后的内容也差不到哪里去。

    开头之后,便是文章主体。主体如乔梦魏符所说应当如“猪肚”充实,丰富,有内容。

    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说了主体内容的构思和注意的地方,大家可以自己品读,就不再展开说了。

    每当我上科学课的时候,她都坐得比较端正。特别是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她就像一只长脖子的仙鹤,把头伸得长长的,甚至站起身来,唯恐露看了一点细节——时间长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也只是看看热闹罢了。

     《这张奖状,借给你》 因为要放寒假,时间很充裕,每个孩子可以借三本带回家看,孩子们高兴极了。先进去的孩子像一只只饿了几年的小羊冲进草原一样,兴奋得直撒欢儿,摸摸这本,看看那本,每一本都爱不释手,但数量有限,又难以取舍,犹豫不决。排队等在外边的孩子呢,开始还能保持队形,渐渐地有点场面失控了,转头侧身跷脚,伸着脖子向里面张望,甚至开始埋怨起来。

     《多借一本,这个可以有》

    分享我文章中的两个片段,大家看看对自己的构思有什么启发?

    在描写中,要注意关注细节,适当展开联想或者想象。让人读来,能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脑海里翻滚的不是你的文字,而是你的文章构筑的活动的画面。

    最后来说说结尾。元代的那个乔梦符认为结尾应该是“豹尾”,刚劲有力,发人深省。

    分享我发表过的两篇文章的结尾。一篇文章从产生灵感,到构思,到成品,这个过程很是不容易。但就像盖房子一样,才完成了主体,完成了一半。三分文章七分改,改文章最见水平。

    因为时间问题,交流方式问题,许多话没有说明白,许多案例没法展开,有不到之处,希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时间不早了,耽误大家宝贵时间了。有机会,再交流!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