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致辞讲话 > 正文

    “诗怪”李金发及其创作

    时间:2021-01-20 15:10:1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现代诗人李金发,原名淑良,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梅县。1916年他与著名画家林风眠及著名作家黄药眠就读于梅州中学。1919年,他与林风眠到上海,同年与林风眠、李立三、徐特立、王若飞、郎静山等赴法国勤工俭学。李金发学的是雕塑,他在名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冬天屋里没有生火,他在课后还要从学校里挑回泥土,和着冰冷的水搞雕塑。1922年春天,他为林风眠和刘既漂做了花岗岩石塑像,送到巴黎艺术沙龙参展,在法国引起轰动,这是中国人的雕塑作品第一次在法国高档的艺术展览会上展出。

    李金发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特和魏尔伦等人的影响,1923年,他将诗集《微雨》寄给周作人。周作人极为赞赏,复信给他说这诗为国内所无。1925年11 月,李金发的《微雨》出版。值得注意的是,周作人虽然是引导李金发走上文坛的恩师,但后来周作人投敌成为汉奸后,李金发发表文章抨击他,说周作人就是用西江之水也难以洗脱他投敌的罪名。此后,李金发又出版了《为幸福而歌》和《食客与凶年》两部诗集,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创始者的地位。

    1925年李金发回国后,他应刘海粟和林风眠的邀请,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等任教。在这期间,他成功地雕塑了伍廷芳和邓仲元的铜像,成为中国雕塑的经典之作,这也确立了他作为中国雕塑的开山祖的地位。

    李金发的象征诗,一开始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女评论家苏雪林说李金发的诗是“别开生面之作”,“在新诗界不能说他没有贡献”。朱自清说李金发的诗“不缺乏想像力”,他在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中,把李金发放在闻一多、徐志摩、郭沫若之后,选了李金发的诗19首,表明他对李金发的赞赏。评论家黄参岛则称李金发为“诗怪”。

    李金发的诗充满怪异、神秘、颓废和失落的情调,是很典型的中外合璧的象征诗。李金发声称:“我最初是因为受了波特莱尔和魏尔伦的影响而作诗的。”波特莱尔和魏尔伦等象征派诗人认知世界的特点是,世人以为美的,他们以为丑;世人以为丑的,他们以为美。徐志摩称他们的诗是“最恶、最奇艳的花”。而死亡是他们的重要的主题。李金发的诗也是以审丑与死亡作为他的诗的重要主题。他在《夜之歌》中,写“枯草”、“朽兽”、“泥污”和“死尸”等丑陋的事物,表达作者的悲愤人生。在《生活》中,他觉得人生的归宿就是死亡与坟墓,死神是他“惟一的崇拜者”;在《有感》中他写道:“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微笑。”他一方面表现出对生命的认识与恐惧,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生不是永恒的,在丑的极处也就会转换成美。这是他的审美与审丑的认知。

    法国象征派诗的充满颓废、绝望、病态和忧郁的情调在李金发的诗歌中也得到反应。在《微雨》中多数篇章都表现出在异国他乡中的那种孤寂、烦躁、忧郁、伤感的心境。他甚至觉得人生就如孤身的过客,在“冷风细语”和“死神般之疾视”下,走过“荒凉”的“广漠之野”。在他的诗的意象中往往出现“残叶溅血”、“阴黑之草地”的病态情绪。即使是繁华的巴黎,他也感到孤独和绝望,他觉得时时处在“死神之手”的控制下,令人张皇失措的“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感到社会是恐怖的,人生是无望的。作者怀着愤怒的心情揭露资本主义的残酷性,在《恸哭》中描绘出一幅可怕的生命灾难图景: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连狼群野鸟也欲以“人骨建宫室”而“我”在争斗中也施展兽性,“化黑夜之鸦,攫取所有之腑脏”!人性的美好与兽性的丑陋横在一纸之间,而且美丑之间瞬间就相互转化了。在这同时,也揭示出作者在这种严酷的社会环境下惘然无措和惶恐的心理。

    在李金发的诗歌中,还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和提倡个性解放精神。他在《使命》中认为,恋爱是人的使命。他写到一对恋人面对众人的反对,他们仰起头,拿起笔向压迫者挑战。在《她》、《晚上》和《雨》中都写出青年人婚姻自主、自由恋爱的要求;在《墙角里》和《彻夜》等诗中,热情地赞美爱情和婚姻自主,认为虽然“生活是随处暗礁”,但爱情却是美丽的指路“明星”和“灯塔之光”。

    李金发的诗对西方文明的虚伪和卑劣作了抨击。他在《巴黎之呓语》中对灯红酒绿的巴黎作了极其深刻的揭露:“地窖里之霉腐气,/烂醉了一切游客!”而人们“用意欲的嬉戏,/冰冷自己的血”。李金发在散文《邂逅》里就曾揭露巴黎的学生常借“化装舞会”玩弄女性,他嘲讽说:“能在特殊的领域处发泄他们的兽欲,是现代文明的特产吧。”在李金发的诗中,对资本主义的揭露是无情的。

    李金发的诗还表现出异国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在《spleen》诗中写道:“我可以立刻离开这世界,/但一片思乡的心呵。”在《秋兴》中写道:“我愿在天国里,/得此同一之流泉,/清洗你如转的歌声,/增我思乡之眼泪。”在《流水》中诗人写道:“你平淡的微波,/如女人赏心的游戏,/轻风欲问你的行程,/沙鸥欲请你同睡。/故国三千里,/你卷带我一切去。”李金发对故国家园的明月之思,跃然纸上。他在异国看到秋水明月,不由得对家乡的山水祖屋、人情风俗产生深深的怀恋,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祖国深深的爱恋之情。

    李金发的象征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象征派诗人的作品充满奇异的幻觉,呈现出冷灰色。他们对声、光、色、香、味有一种交错和象征的感觉,并且以声形色,以色形声。读他们的作品常常使人感到神经的战栗,官能的刺激。他们极力避免诗的明了和确定性;他们认为,诗应该有神秘的意象;诗应该运用感觉交错的技巧,要有魔术化了的声色光彩的变化等等。李金发的诗就有以上的重要特征,诚如他说的,他的诗主观性很强,他常常把对外界的感受表现在他的诗中。重在当时的感觉的表述是象征诗的特性。《在里昂车中》一诗中诗人写在夜晚的车上,在灯光下,显出异国女郎的粉红小臂,软帽儿遮住了她们的脸孔……这本来是很美的,可在他眼里一切变得那么冷清、朦胧,瞬间即逝,美好的事物“毫不思索”地“远离了我们”,这是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他感到在灯红酒绿的法国,也有“万人欢笑”“万人悲哭”,这种感受很奇特。作者用了“灰白”、“余光”、“细流之鸣声”、“行云之漂泊”乃至“月儿似勾心斗角的照遍”等具有象征意味的词来表达他瞬间的情绪感受。这首诗跳跃性很强,感觉也很奇特,在诗的最后,他竟从朦胧的美跳跃反转到用“模糊的黑影”、“鲜血”、“流萤”等令人恐惧的意象来表达情绪,这种瞬间万变的情绪感受就有很强的意象性了。

    李金发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画交融,形成有独特风格的象征诗。在他的诗歌中,人们明显感到绘画感、雕塑感和音乐感。诗中有明显的画意。这种画意是声、光、色、形、线、乐在诗中的渗透与糅合。在《希望与怜悯》中人们看到色彩:雾的白色,长裾的紫色,头发的黑色;还有动感:朝雾的流动,黑影的晃动,野花的摇动;再有声音:疾笑的声,狂风的声,“心琴”“起奏”的声……在《景》一诗中,作者用光、声、色、音组合在一起,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1951年,在国外当外交官的李金发没有按国民党政府的指示到台湾,而是由伊拉克辗转到美国经营小农场。1976年12月25日病逝于美国纽约长岛寓所。人们是不会忘记他在象征诗和雕塑方面的重大贡献的。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