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致辞讲话 > 正文

    课堂也需要“引进”

    时间:2020-12-03 15:05:1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01-01

    所谓“引进”就是吸收外界优秀人才或先进事物。这个词通常用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外资;一个企业的不断壮大需要引进先进人材。那么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来说,“引进”是否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

    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之路,我们教师早就在自己的这块热土上吸收了许多优秀的方式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思想。从教学模式上,引进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及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开放式课堂”。从教学手段上来看也为以前单一的课本教学引进了图片、音像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而“多媒体”引进更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生气,直到如今,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开教学都少不了它的参与。再来看看教学理念方面引进的先进思想更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这种新的教学观念的引进彻底地颠覆了以往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思想。这一切都是“引进”的功劳,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也真的需要“引进”。

    1 “导”而引之

    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导入、新授、总结这些常规的学习环节。那么“课外阅读”的引进也就从这些环节中尝试着。首先我们来看在教学一年级《东方之珠》这一课文时的一个导入片段:老师在上课之时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张放大的中国地图,从地形上让学生找到“香港“的地理位置。由此引出“香港”这个神秘的地方。在学生对此产生学习兴趣的时机,引导学生从《拓展阅读》上寻找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历史、地理、人文、交通等方面的信息由此在老师的有目的地引导下进入了学生的视线里、脑海中……这时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南大门”一词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段“引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香港”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它在中国人和外国人眼里都是那样的神秘。由于年龄问题,学生们对于香港的那段历史也知之甚少。然而恰恰这些都是学习《东方之珠》这篇课文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所以“课外阅读”的引进必不可少。于是笔者指导学生们阅读了《语文拓展阅读》上的相关文章。阅读的文章内容相当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包罗了香港各个方面的介绍。常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就会学会并有效地去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达到“为我所用”目的。由此可见,“导而引之”的目的是给学生学前的一个铺垫,有了这个铺垫,学习就有了“热身”,学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2 “悟”中牵引

    语文课的最大魅力就是在于体悟文本语言文字的精美,产生独特的感悟。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那些名篇名作就是能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体悟,读中成长……

    在《三打白骨精》一文对文中“白骨精”形象体悟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进“课外古文”的:在让学生通读课文中描写“一打白骨精”的片段文字后,让学生阐述唐僧师徒三人心目中“白骨精”变化的形象时,适时地引进了《西游记》中相关情节中的一段对“白骨精”形象描写的古文。一段精辟的古文再现了当时“白骨精”的美妙形象。这时笔者抓住学生的文字感受,让学生用一个字来形容心中“白骨精”的形象。学生围绕一个“妙”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谈到“”,又从“”议到“”,于是“白骨精”的形象深入学生之心,也就是这个深入心中的形象为课文的学习体悟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再如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笔者同样牵引进了“古文”。这次的引进是被安排在了“复述课文”的环节。对于一个成语故事,白话文的方式字数比较多,但是古文却显得更加精辟。这时“引进”这个成语故事的古文是再合适不过了。学生读着文字,品着语言,脑海中故事的情节就历历在目,那复述起来也就滔滔不绝了。

    3 “趣”引拓展

    “趣”是兴趣的趣,也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一篇课文的学习总是遵循着一个由疑问到了解,再由了解到疑问的过程。而后者的“疑问”主要是学生学完课文后对相关内容产生的一种兴趣,这往往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途径。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物篇时,《海伦·凯勒》、《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篇课文时,让学生在了解了课文内容上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记》两本著作是小学生的必读书目。在学完《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之后,老师由课后的《名著便览》入手,从短短的介绍中,让学生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经典之作产生兴趣,那不要老师多说,学生也会由兴趣而去阅读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殊途同归,由《海伦·凯勒》一课得到启示,让学生去读读《史记》,能不能也当个小编辑,给《史记》写一个《名著便览》。

    语文课堂“引进”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积累和运用。所以这是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一种“引进”。然而,“引进”毕竟就只是“引进”,它不是最终的主导,永远不可喧宾夺主。所以只可“画龙点睛”,不可“画蛇添足”。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