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职场励志 > 正文

    创新机制抓扶贫,干群齐心谋富路,——***县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材料,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时间:2021-05-05 13:39:4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创新机制抓扶贫干群齐心谋富路——***县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材料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2007年12月)***县是庆阳市东北部的一个偏远山区农业县。共辖3镇12乡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2万人。***既是1934年建立革命政权的老区县,又是国扶贫困县和全省二十八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县内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80%以上的农户分散居住在山区,85%以上的耕地为山坡地,且十年九旱,多灾并发,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经济穷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团结进取、积极创新、情系贫困、真心为民”的扶贫开发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扶贫开发政策,齐心协力抓扶贫,凝神聚力办实事,通过全县上下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使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效。先后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33个,占全县行政村的30%,项目覆盖农业人口4760户20468人,带动全县1.26万人基本解决温饱,2.36万人稳定解决温饱,贫困面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到2006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0元,人均产粮达到642公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创新机制抓扶贫。近年来,我们依据国家新的扶贫任务和扶贫形势,结合***实际,提出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以开展产业扶贫为重点,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着力推进扶贫方式全面转轨,即由“救济型”扶贫向“开发型”扶贫转轨,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相继总结探索出了“四个围庄”工程(山区群众户均围庄整地20亩、围庄种草20亩、围庄造林1000株、围庄打窖5口)和小康家园“145”工程(以“四个围庄”工程达标村为单位,每户建一处标准化小康住宅,配套实施生态能源、设施种养、道路农电、广电通讯、文明小区创建五个项目)等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新路子,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提出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五个五”总体目标(即五通:通路、通电、通邮、通话、通广播电视;
    五建:建产业协会、建培训中心、建养畜暖棚、建生态沼气、建早春大棚;
    五改:改田、改宅、改灶、改厕、改民风;
    五有:有粮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学上、有医就;
    五变:人变和、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家变富),坚持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积极寻求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抓点带面,整村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五蛟乡南湾村建成扶贫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处,已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去今两年的实施,该村实现了“145”工程整体达标,实现了整体脱贫,村容户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得到了省扶贫办和庆阳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近年来,共为全县贫困户新修梯田3.16万亩,新打水窖(井)1.01万口(眼),新建电力提灌站8处、人饮工程1处,打机井30眼,新修村组道路256公里,有效缓解了我县农业基础条件差,农民行路难、种地难、增收难、吃水难和遇灾返贫率高等问题,大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二、主攻增收抓扶贫。一是立足资源建基地,实施产业化扶贫。充分发挥全县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畜、白瓜籽、杂果、洋芋、粮饲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3286万元,大力扶持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实施地膜温饱工程4.3万亩,新建仁用杏基地5800亩,种植中药材8200亩,栽植经济林5520亩,新建二代日光温室80座,新建优质果园7630亩、优质牧草基地13.8万亩,推广种植白瓜籽12.1万亩。坚持把草畜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群众大力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取“公司+农户”和职工担保、农户贷款发展舍饲养殖等形式,动员全县3071名干部职工为3791户农户担保贷款1017.8万元,购回良种牛1010头、良种羊1.87万只、良种兔9110只,极大地推进草畜产业发展步伐,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技术承包、资金滚动、龙头带动、“嫁接”民资的管理机制,带动全县种植优质苜蓿18万亩,新建养牛暖棚3960座,养牛7820头,新建羊舍1.47万间,养羊9.56万只,发展规模养殖户6800户,新建草粉加工、良种繁育、肉类加工等龙头企业23家。预计到年底,全县草畜产业总收入达到8200万元,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7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二是加强培训强素质,实施科教扶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为了彻底改变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和“守土安贫”等落后思想观念,我们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近年来,利用县上与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院地合作协议的有利时机,先后引进推广了肉牛冻配繁育、优质牧草栽培等6项技术,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38期,培训乡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贫困人口8万人(次),使贫困户户均达到了1名科技明白人。三是拓宽渠道抓输转,实施劳务扶贫。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劳务输转工作的政策精神,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型产业来培育,不断加大劳务培训输转力度,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018人(次),新建了江苏如东、福建泉州、广东东莞等10个劳务基地,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各劳务基地输出一定数量的农民工,使部分贫困群众实现了异地就业、异地增收、异地“换脑”,当年脱贫,帮助贫困户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三、各方动员抓扶贫。扶贫开发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仅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是很难抓好的。近年来,我们在全县各级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机构,确定专人积极主抓的同时,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是我县在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措施。按照市场导向,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持之以恒地跑,全力以赴地争,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资扶持扶贫开发工作。近年来,全县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7697.4万元,其中:“三西”专项资金180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956万元,信贷资金3918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21.4万元,通过发动各方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程。并坚持不断完善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乡帮扶责任制,以“321”帮扶工程(地级干部帮3户、县级干部帮2户、科级干部帮1户)为重点,建立了县级领导与县直部门联乡帮扶责任制和各级干部与特困户结对帮扶责任制,实行“一定三年不变”。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共落实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乡村的实际困难。通过有效帮扶,有1200多户特困户实现脱贫。四、严格管理抓扶贫。扶贫开发资金非常有限,能否管好用好这批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至为关键。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集中管理,跟踪问效,使每项资金都充分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一方面,完善制度,集中管理,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我们根据《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专项贷款等所有扶贫资金的使用、投向和管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有限的扶贫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严格程序,跟踪问效,确保扶贫资金规范使用。在扶贫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扶贫资金严格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帐支付、专人管理、一支笔审批,做到专款专用。坚持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分期划拨资金,不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力度,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杜绝了转移、挪用、拖欠和挤占现象的发生,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运行。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过程中,为了杜绝乡镇截留或挪用扶贫资金,我们通过召开“四个会议”(宣传规划会、实施动员会、调研座谈会、总结汇报会),落实“四种制度”(专户管理制、报帐制、资金审计制、项目资金公示制),把好“四个关口”(规划关、进度关、质量关、数量关),让群众当好“四种人”(项目规划人、实施人、验收人、资金使用监督人)、享受“四种权利”(民主权、知情权、监督权和扶贫效益享受权),全面激发群众参与实施的热情,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封闭运行。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