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政工论文 > 正文

    融入生态文明的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1-01-25 21:06:3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要想使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迎合时代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就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中。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农村中学生生态文明德育工作的意义,最后总结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农村中学 德育教育 内涵 意义 方法

    现代农村中学德育教育需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因为生态文明是当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与道德教育的主流理念、主体思想。当前,农村中学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化的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也有利于推动整个农村地区、农业人口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所谓的“生态文明”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为核心,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其中不仅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整洁,更注重井然的社会秩序建设、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打造等。要想让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就要从中学生教育这一根源环节入手,这是因为中学时期是学生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发育的关键时期,牢固把握这一阶段,培养中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良好的思想作风,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态化的学习氛围、和谐化的生活气氛,使他们能自觉融入生态文明社会,善用文明语言、准用规范话语,从而辅助打造一个文明的学习氛围、生活氛围,推动整个社会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1]

    二、农村中学生态文明德育的意义

    1.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需要

    众所周知,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农业人口的生态文明意识依然相对薄弱,即使是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也不例外,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水平较低,无法从自然环保与社会和谐双方面真正执行生态文明建设,一些农业人口对人与自然、任由社会的认识甚至依然局限于“听天由命、人定胜天”等理念,实际的农业生产、生活中无视自然规律、无视自然环境保护,从而带来了不良的生态环境问题。[2]

    针对农村地区农业人口生态文明意识这一现状,农村中学作为中等教育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向中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文化与文明教育,理应从根源上严抓生态文明教育这一关键环节,从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此来逐步引导并推动整个农村人口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的革新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2.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以往的农村生活方式加剧了对大自然的压力,对环境的影响。农业人口的谈吐、言行、举止等都影响了生态文明,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农村学生这一中坚力量做起,通过加强农村中学生的生态文明德育教育,强化他们在农村环境中的主人翁地位,自动渲染出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文明化的生活气氛,积极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从而支持和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

    3.农村学生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

    现代社会是环保文明新社会,现代时期是生态文明新时期。目前,整个世界、整个中国都在提倡生态环保,都在逐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农村中学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中学生的思想水平、价值观念、行为举止、道德素质、生活作风等都将主导与左右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学生未来要想融入现代社会就必须先提升自我思想觉悟,提高道德水平,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三、融入生态文明的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

    1.根植于教材与课堂,深化学生的生态文明认识

    同普通的学科教育一样,生态文明教育依然需要根植于课本与课堂,要对学生进行正规化的教育,实施潜移默化的引导。现实中学教学中,应参照各类科目的特征、学习内容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理念科学地融入并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

    例如:语文学科科目中多增设“环保、生态”等主题的文章,鼓励学生围绕生态环保、生态文明这一思想主题来抒写文章、抒发感想等,让学生通过宣泄表达的方式来深层次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或者设置专门的规范用字、文明用语课程,让学生从这些课程中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日常生活中文明用语,形成生态、和谐、文明的语言气氛,

    例如:初中生物科目中,不再有动物解剖的图片,而且通过呈现局部小图片、小规模试验的方式来辅助学生对生物、生理知识的理解。[3]

    例如:化学科目教学中增加化学污染、化学性生态破坏的知识比重,其中要重点强化学生对化学污染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例如:思想政治科目教学中,则应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熏陶,通过设置各类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思想文明等相关的课题来塑造并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

    其中,思想政治科目中生态文明德育是重点,教师一方面要结合所学课题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另一方面则要应用理论于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来分析、诠释现实生活,明确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保、文明秩序现象等,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并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主动运用生态化、绿色化的言语,文明的举止,成为农业地域、农村地区一支重要的生态文明力量。

    2.走向生活、深入实践、学以致用

    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绝非局限于教学课堂,也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深入实践。课堂上经过课本学习、教师的理论讲解、教育教导等,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生态文明的内涵、领悟了生态文明的深刻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则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所谓的生态文明实践,要从物质条件、精神文明、思想教育等方面入手。

    物质条件改善方面,例如:学校可以在每年的春季与夏季举行植树种草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行动中,为学校的环境绿化、美化等行动,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善工作中,或者每周举行一次大扫除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卫生评比,让学生在班级整洁、生态保养等活动中真正领悟生态文明的内涵。

    精神文明与思想教育的生态文明德育工作则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生活入手,例如:定期组织召开一些文艺、文体活动,可以围绕“生态文明”演讲、诗朗诵,编排一些以生态为主题的舞蹈、音乐等,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参加到这些活动中,通过课余活动来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的真实含义,也借助这些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

    同时,学校或班级应该每月或每周开展一次校内、校外好人好事、感人事迹等的征集与表扬活动,鼓励学生讲述与分享一周以内、一个月以内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真实好人好事,评论这些好人好事,并对应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感想等,营造一种生态文明气氛,让全体学生融入到这种气氛中,得到思想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升华。

    此外,为了践行生态文明教育,农村中学可以每周举行一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会或班会活动,生态文明会议可以从外在物质条件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入手来深入总结学校一周以内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成果,通过分析与总结来认识到自身在生态文明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进与提高。

    3.学校、家庭、社会协调共进、同步发展

    农村中学生态文明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学课堂,而是要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农村中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外社会活动,深入村镇、村庄,通过分析客观实例来彰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例如:一些重污染产业,如电镀、塑料、化工等厂场从城市周边搬到农村中来,躲避了有关部门的监管,给农村青山、绿水、空气质素产生极大的破坏;一些农村为了牟取暴利,毁坏农田、山地,挖取黑坭、白坭、白沙转卖,涨了口袋,毁了根本,以牺牲环保来换取产业的发展。

    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活生生的实例,进一步明了保护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使农村年轻的一代人能积极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文明的言行举止、生态化的日常生活习惯、生产生活作风等来组织和调动整个农村地区的农业人口,发挥学生在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作用,展现自身的生态文明风貌,最大程度上为农村环境、农业地区创设和谐的生态文明氛围。

    四、总结

    融入生态文明的农村德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大方向,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从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农村中学生的生态文明化德育教育,来提高整个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2.37(28):13922—13923.

    [2] 陈新见,冯少杰.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尝试[J].历史教学,2014(7):39—4O.

    [3] 王良平.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1—85.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