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大全
  • 辩论技巧
  • 演讲口才
  • 口才技巧
  • 口才训练
  • 谈判技巧
  • 朗诵技巧
  • 练声方法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口才 > 演讲口才 > 正文

    各地热议京剧进课堂

    时间:2021-01-18 21:06:1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编者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以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本刊近日不断接到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有关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一些问题,为此,本期编发一组来自各地媒体的相关信息,以飨读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体艺厅(2008)2号

    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省、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各年级。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业已启动。

    为进一步做好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工作,决定2008年3月——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请试点省(市)在本地选择20所中小学校(其中小学10所,初中10所)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学校。为了便于总结交流,建议试点省(市)在相对集中的城市地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中小学校作为试点学校。

    试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制订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工作负责人,发挥当地省级和市级教研部门的力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各地还要发挥京剧界专业人士的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各地要以典型带路,推进试点工作,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鼓励广大音乐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培训提高,掌握京剧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为帮助试点省(市)培训教师,提高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水平,我部将于2008年3月组织开展试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各试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针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予以解决,为全面推广普及提供经验。

    为了便于试点工作的开展,请各试点省(市)认真填写试点学校信息表,并于2月29日之前报送我部体卫艺司。

    教育部办公

    二○○八年二月二日

    经典京剧选段“试唱”中小学课堂

    京剧进课堂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主持人:京剧虽然被誉为“国粹”,但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工作仍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是否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试点工作是否会因条件不具备而遇到困难和阻碍,等等。您如何看待京剧进课堂的意义及有关争议?

    王玉珍(北京京剧院院长):京剧是中华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是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艺术。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学习京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京剧进课堂是弘扬传统艺术的先声,也是让传统艺术重新获得活力的一种有效尝试。

    潘世祥(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训中心主任):我认为此次教育部选取了全国不到1/3的省份的200所学校,用一年半的时间开展京剧进课堂的试点,15首规定的经典唱段学生平均一学期学习不到一首,就时间、内容等比例而言,这样的举动还是比较慎重的,因此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国家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实行“三级课程”,除“国定课程”外,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文化风貌,各地完全可以将地方戏曲吸纳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这次的试点工作也可以为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深圳市宝安区从2004年来一直推行京剧进校园活动,现在“宝安京剧娃”已经成了当地的文化“名片”。从2007年3月起,我们又开展了其他剧种进校园活动。比如学生在粤剧进校园的活动中可增进对岭南本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京剧教学的目标应当定位于了解与欣赏

    主持人:京剧以往很少在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出现,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京剧内容如何处理将是一个难题,也是社会热议的焦点之一。您对京剧教学的定位有怎样的看法?

    潘世祥:孩子们对京剧有距离感很正常,第一“蒙”,听不懂,没有流行歌曲好学好唱;第二“烦”,表演程式化,一步三晃、拖泥带水;第三“土”,戏曲一般是老年人的爱好。不是每个孩子都对京剧有兴趣,这种情况非常明显,不容否认。我们不能硬性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表演地道的京剧,但每个学生在艺术面前都是平等的,应该让学生了解京剧、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试着去欣赏京剧。

    刘晓萍(南京市成贤街小学艺术教研组组长):南京市成贤街小学是江苏省首个开设京剧艺术课程的小学。结合这些年的京剧艺术课程教学实验,我认为京剧教学的目标应当定位于让学生“了解并试着欣赏”。京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刚接触京剧的时候也有陌生感、距离感。孩子们对京剧陌生,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也注意到在规定的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中,样板戏占有相当的比例,样板戏朗朗上口,易学易唱,也许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降低京剧入门的难度。但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光从唱入手是不够的。可以尝试把京剧的其他方面综合融入到课程中,如语文教师分析戏曲中的诗词歌赋,美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描绘脸谱,历史老师讲述剧目背后的历史故事,当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后,就容易理解京剧,教学效果也会好转。

    “借鸡生蛋”突破京剧教学师资瓶颈

    主持人:京剧内容要进入音乐课程,师资非常关键。您认为除了教育部大规模展开师资培训外,还可以怎样解决京剧教学师资短缺的问题?

    刘晓萍:表演是京剧艺术的外核,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这个方面有欠缺。我校专门从江苏省京剧院聘请了专业的京剧演员给学生上课,本校教师主要是在京剧的常识和历史知识方面辅助教学。外聘的专业京剧演员有的讲唱腔,有的讲京剧中的音乐。有的讲脸谱的艺术,也不全是教表演,而是按照京剧的体系分部分、有规律地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性和准确性。

    王玉珍:作为专业的京剧演员,我们有义务也非常愿意向我们的下一代推广国粹。我们北京京剧院就与深圳市宝安区、河北省霸州市等地建立了合作机制,我们派出专业演员到中小学去讲课。哪怕是一个学期只上两三节课,到时候孩子们也能唱上一两段京剧,京剧的普及、推广才能渐渐有基础。

    潘世祥: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光是发达的城市,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享受到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农村地区还可以通过放京剧光盘、接受专业京剧演员远程辅导等方式,解决京剧教学师资贫乏的问题。

    (张滢)

    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引发激辩

    学习五六十年代的“三驾马车”

    京剧进课堂是一件挺好的事,我觉得应该像从小教小孩一些做人的道理一样,把国粹从中小学灌输给他们。但是应该选择适合中小学生的剧目。五六十年代我们小时候就进行过这种灌输,那时候有一个“三驾马车”的提法。我觉得曲目的选择就应该像那样,优秀的传统剧目占三分之一,新编历史剧占三分之一,现代戏占三分之一。样板戏在现代戏的范畴内,最多不要超过现代戏份额的二分之一。

    师资我觉得倒不是大问题,只要教材编好了,老师按书上的知识来教,学生听唱片欣赏,跟着唱片学唱就行。京剧集合了众多地方戏曲的优点,是集大成者,是国剧。所以应该在全国推广,就像各个地方的人虽然都说地方话,但普通话都要会说一样。

    (温如华,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知识灌输可能造成反感

    我首先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我有一个担心:我们的艺术教育容易搞成知识性的教育,但是不论是京剧、交响乐还是芭蕾,都应该是让人感受让人欣赏的。如果京剧进校园是一种知识灌输性的,包括硬性的教唱,我担心带来的不是孩子喜欢京剧,而是反感。有人担心找不到那么多会唱戏的老师,我觉得这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应该找一些懂得京剧好处的人,让他们带孩子们听戏。

    推荐的样板戏唱段中有5个来自《红灯记》和《沙家浜》,它们在八个样板戏中比较接近传统戏,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但其作者翁偶虹、汪曾祺等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他们的写作是从老戏中演化来的,唱腔是老演员设计的,再加上现代戏的表现形式让人比较好接受。唱腔也熟悉,孩子们会比较容易接受。至于从全国来讲,我倒觉得应该学一点地方戏。

    (解玺璋,文化评论人)

    一看曲目就生气

    任何文化艺术,只要不是当下最流行的,要想让它有丰厚的土壤,认为它有价值,需要被保护、要传承,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否则除了通俗文化其他都要断气儿。如果倒回去70年,京剧哪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每天晚上到处的戏园子都开戏呢。艺术教育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拿京剧国粹来开头是对的。至于说音乐老师不会,那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培训、提供音像教材都可以解决。

    但具体的操作我是有点看法的:第一,干吗全国一刀切?在成都和重庆为什么不可以是川剧?在安徽干吗不可以是黄梅戏?在江苏干吗不可以是昆曲?不一定非要戏曲,民间音乐也可以。再有,我一看曲目就生气,那些样板戏说到底都是“文革”的产物。另外样板戏的文学性跟老戏比也太差了,还是要老戏才行。

    (郭丈景,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十段样板戏

    至于说教育部的推荐曲目里何以有那么多的样板戏唱段。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被低估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样板戏音乐在相当程度上经过了西方音乐思维的改造,在技术上和表现方式上,它更接近于我们现有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可是京剧唱腔最优秀的核心是什么?是它的韵味,是人文内涵。几十年以来,我们用西方的音乐思维和音乐逻辑改造京剧,表面上看来,作曲、配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在趋于复杂,可是它内在的文化内涵却在消退。比如我们拿一百年前的京剧音乐和现在相比,你会觉得一百年前的京剧在音乐技法上很简单。可是伟大的艺术往往是简单的艺术,正因为技术上简单,为了让观众感动,演员们就只能致力于情感内涵、人文领域的发掘和深化。无论是谭鑫培、余叔岩还是梅兰芳、程砚秋,他们都不是在京剧音乐的技术表面上下工夫、而是在韵味上下工夫,是要努力探索音乐表现特定人物情感内涵的多种可能性。戏曲的唱腔流派,魅力就在于各自不同的韵味,这是最深刻的文化积淀与结晶。

    样板戏音乐创作的思维放弃在流派上的发展,注重技术却忽视文化,所以它在音乐上趋于浅显易懂,也因此易学好唱。从这个方面看,它们当然比传统京剧更适宜于中小学音乐课。

    (傅谨,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京剧学研究”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

    北京拟要求所有中小学音乐老师都能开口唱京剧

    “所有音乐老师都能开口唱京剧,这是最低标准。”新学期开始,北京将试点在二十余所中小学引入京剧。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昨天表示,短期培训不奢望老师的京剧唱功如何,但让每个教京剧的老师都能开口唱是一个基本要求。

    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懂京剧

    尽管与一些外省市相比,北京推广京剧有一定优势,但几位受访的中小学校长仍表示,大面积推广京剧目前难度很大,首要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老师根本不懂京剧。”一位城区小学校长说,长期以来,学校招聘音乐老师最关注的是器乐、声乐。

    王军介绍,京剧内容在义务教育的音乐课中其实一直存在,只是过去所占份额太小,缺少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而这次教育部在修订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后,京剧变为小学到初中所有年级音乐课内容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希望学生对这种民族艺术能有系统性地了解。他说:“唱京剧只是形式,关键是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孩子们对民族艺术的兴趣。”

    王军并不回避京剧教师师资的问题。他说,寻找二十余个学校作为试点并不算困难,但之所以到现在仍未确定,主要是北京市希望对教材和教师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北京并不想把所有的试点名额都给曾开过京剧课的学校,也想在没开过京剧课的学校进行试点。

    个别学校已有尝试

    京剧作为北京的一张名片,在近几年已受到个别学校的关注。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海淀区的北大附小、宣武区的十五中都以不同形式将京剧引入校园,让已经习惯被各种流行文化包围的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中国国粹。

    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京剧课已开设了近两年。校长杜军说,学校的一位美术教师酷爱京剧,而且对将其引入课程很有热情,学校最终同意这位老师在学校的某个年级尝试京剧,并最终把这门课开设起来。

    这位美术老师用自己十多年收集到的京剧资料编辑成了几本教材,几乎所有照片和视频都是他现场拍摄的。他说,他曾对120名学生进行过无记名调查,表示听完课后仍对京剧没兴趣的学生只有1—2人;大多数学生表示,尽管可能不会去买票听戏,但仍然喜欢听这门课;还有30—40人表示,他们因这门课而喜欢上了京剧。

    (王佳琳)

    越是现代化越要记住传统——天津市专业人士谈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

    中小学音乐试点开设京剧教学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京剧作为国粹有必要传承下去,但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京剧、有无必要进入课堂、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刘长兴认为,越是现代化越要记住传统,京剧走进校园是国家提高软实力的标志。

    刘长兴说,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