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学术论文 > 正文

    爱尔兰民歌的抒情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时间:2021-01-29 06:02:3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爱尔兰民歌以其抒情优雅的气质闻名世界,深受人们喜爱,研究其抒情风格的具体音乐形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欣赏爱尔兰民歌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爱尔兰 民歌 抒情风格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24-02

    爱尔兰是位于大西洋西部的美丽岛国,这里气候温润,风光如画,九千年前这里已经有人类文明,并创造了独特的爱尔兰传统音乐,优雅而又奔放的踢踏舞、甜美的凯尔特竖琴、悠扬的风笛……还有令无数人喜爱的抒情民谣。许多的音乐家都是爱尔兰民歌的爱好者,并把它写进自己的作品,比如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肖邦、菲尔德,小提琴演奏家克莱斯勒。当代,爱尔兰著名歌手恩雅则把爱尔兰民歌的神韵唱向了全球,许多的欧美电影中也大量使用爱尔兰民歌的素材,這更加激起了大家对它的向往与兴趣。

    探究爱尔兰民歌的抒情特点和它的形成原因对于我们深入解读和欣赏它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翻阅国内的过往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所能找到的大多是曲谱资料,或者是在有关世界音乐的教材中做简单介绍,但是研究论文尚比较缺乏。

    一、爱尔兰抒情民歌的风格特征

    从被广泛介绍出来的爱尔兰民歌来看,其风格整体以抒情、含蓄、优雅为核心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在而富有哲理的歌词

    爱尔兰民歌的词大多含蓄、优美,常常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离别思乡之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或者怅然若失。其措辞优雅、考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如《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歌词以物寄情,借对“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的开放”的感叹,比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孤独,也表达了对爱人的想念和追忆,而唱出“当那亲爱的人儿死亡,谁还愿孤独地生存在这凄凉的世界上。”从“最后一朵、孤独开放、凋谢死亡、叹息悲伤”等文学意象中将感伤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另一首抒情民歌《班得明河旁》则通过对班得明河旁景色的描绘,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游子无限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叹息。歌中唱到:“是那玫瑰花盛开在班得明河旁,还有小夜莺愉快地终日歌唱。像那甜蜜的美梦啊,童年时光,坐在玫瑰花旁我爱听小鸟歌唱。到壮年我一个人流落他乡,那美好的情景使我难忘。我想我的小夜莺依旧歌唱,还有玫瑰花盛开在班得明河旁。”

    在爱尔兰民歌中,文雅而富有深意的比喻、诗意的表达是很常见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内敛的诗意不是通过华丽的辞藻来呈现,而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来铺陈的,意境深远,回味悠长。

    (二)悲情凄美、含蓄深沉的旋律

    爱尔兰民歌似乎总是带有一缕淡淡的忧伤,但气质高贵、诗情画意、含蓄深情,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旋律。大多数爱尔兰民歌的旋律富有起伏,如同一道美丽的彩虹划过天空,高低有致、线条悠扬、深情唯美。例如《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整首歌基本素材为四句,每一句都是从低音起始,中部到达相对高的音位,结束又落回到相对低的音位,呈抛物线型,每一句的音区跨度都不大,基本在八度以内,音程以级进为主,但又很强调六度的音程色彩,显得很悠扬,既有内在的激情又不失含蓄。此外,弱起节奏也是很常见的,它会使得情感表达各国深切,乐思的推进更有内在的动力。

    二是调式色彩。传统爱尔兰歌曲基本上为大调式,但在色彩上,爱尔兰民歌的大调式并不是那么明亮,而是略带忧郁的气质。笔者认为,这与其调高选择和音阶组成有着关系。爱尔兰抒情民歌中降号调的运用明显多于升号调,而调式情感理论研究表明,降号调的色彩一般比升号调更含蓄、深情。①

    三是临时变化音的运用。临时变化音所带来的半音会造成调式色彩变化,获得更为细腻婉转、凄美柔和的色彩。例如《伦敦德里小调》运用了临时升sol,构成往重属方向的离调,但由于很短暂,所以主要是带来了一抹色调,温柔而略带忧郁。

    (三)清新明快、 简洁质朴的节奏、节拍

    爱尔兰民歌的节奏比较质朴单纯,没有太多繁复、夸张的节奏型。据笔者分析,在2/4拍歌曲中,常见的节奏型为:X、XX、XXX、X·X;3/4拍中常见的节奏型为:X、XX、 X·X、X—、X·X;4/4拍中常见的为:X、XX、X—、X·X;6/8拍中常见的为:X·、XXX、X X、X·XX 。很显然,这些节奏都属于常规节奏,构成并不复杂,所以给人以简洁质朴的节律感。

    从节拍来看,最常用的为4/4拍和3/4拍,其次是6/8拍,偶尔使用2/4拍。4/4拍和6/8拍都风格舒展悠长,非常具有抒情气质,3/4拍则带有舞蹈的韵律,比较活泼。

    (四)五声性的音阶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都采用五声音阶,特别是东亚各国,但各民族的五声音阶在构成上存在差别,例如有的带半音,有的无半音,调式音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爱尔兰的传统音乐也非常喜欢使用五声音阶,以do、re、mi、sol、la的无半音五声音阶为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偶尔使用fa和si,构成六声和七声音阶。其中使用七声音阶的情况比较普遍,不过整体来看,fa、si大多作为经过音和色彩的调剂来使用,目的在于让旋律进行更流畅、平稳、优美,这一点与我国非常相似,而且都由此带来一种空灵、轻盈的风格气质。

    但是,受到欧洲自然大小调式及古典和声理论的影响,爱尔兰音阶中的fa、si具有明显导向mi、do的功能倾向性,旋律具有和声功能特性,因为它们配和弦非常容易,由此区别于东亚地区的五声音阶。

    (五)从容的速度和曲折的音乐结构

    爱尔兰民歌的速度大多适中,以每分钟88-100拍最常见,显得风格从容朴实,与此同时,歌中还常使用渐变速度,使情感表达更细腻,更具内涵,例如《你可看见我可爱的花儿》《伦敦德里小调》等歌曲都是如此。

    在曲式结构方面,爱尔兰民谣结构大多喜欢采用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使得情感表达不会过分直接,而是偏向于使用含蓄内敛,曲折婉转,逻辑严密,例如《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小红云雀》等。

    二、爱尔兰抒情民歌的文化内涵

    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与它所在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有着深刻的联系,爱尔兰民歌也是如此。

    笔者认为,爱尔兰歌曲中所反映出来的凄美、抒情、含蓄、深沉的气质一方面与这个民族的人们含蓄内敛、平和安静的整体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经历了那段长达几个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有关。爱尔兰于1169年遭英国入侵,接着,英王亨利二世确立对爱尔兰的统治权,1541年起英王成為爱尔兰国王,1800年被英国完全吞并。1916年都柏林爆发抗英运动,随着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英国政府允许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北部6郡(现北爱尔兰)仍归英国。1948年12月21日,爱尔兰议会通过法律,宣布脱离英联邦。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拒绝归还北部6郡。爱尔兰独立后,历届政府均把实现南北爱尔兰统一作为既定政策。可想而知,在当时残酷动荡的战争年代,当地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容乐观,人们的心灵也无疑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创伤,这也在无形中使得他们的音乐中充满了内向暗淡的色调。

    爱尔兰民歌从容的节律也许与他们的生活节奏有关。爱尔兰气候温和舒适,这使人的心情容易变得平静和缓,丰厚的草场和发达的畜牧业让这里的生活比较安逸舒适,生活节奏不快,极具田园氛围,人们生活中的心理感受沉淀到音乐中,便会使得音乐节律倾向于闲适和缓,不急不慢。

    爱尔兰民歌中的3/4拍、4/4拍和6/8拍与当地的传统民间舞蹈音乐有关。每逢喜庆佳节之时,爱尔兰人常会欢聚在一起聚会、唱歌跳舞,这种歌舞晚会在爱尔兰语中被称为“塞里”(Ceili),主要跳6/8拍的快步舞“吉格”(Jig)、4/4拍的“号角舞”(Hornpipe)和“佛吉尼亚舞”(Reel)和2/4拍的“波尔卡”(Polka)。歌舞结合,这些舞蹈的节奏自然会影响到歌曲的节奏。

    三、结语

    爱尔兰民歌是爱尔兰独特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的产物,在歌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爱尔兰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也仿佛可以闻到那个美丽岛国的田野气息,体察到这个民族深厚的历史以及发生在这里的过往故事。爱尔兰民歌是当地人的精神食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爱尔兰人的心田和灵魂,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颜色。爱尔兰抒情诗人对于民歌的加工和改编更加赋予了这些歌曲浪漫、艺术的气息,得以流传广远,成为了深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音乐艺术。

    注释:

    ①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参考文献:

    [1]李保彤.外国名歌大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2]廖国瑞,王玄迈,周小燕等.外国民歌·近现代创作歌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

    [3]储声虹,徐朗,余笃刚等.外国民间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陈自明.世界民族音乐地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王耀华,李昕等.外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杜亚雄.世界音乐地图[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09.

    [7]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