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宣传用语 > 正文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

    时间:2021-01-18 21:01:4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习该门学科就有持久的强烈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厌学和畏难情绪,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优势。主要叙述了当今教育状况以及研究内容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在化学试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阐述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实验,兴趣

    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1、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始终都很感兴趣,许多对化学既感兴趣又不感兴趣的学生也是因为实验,有实验就感兴趣,没实验就不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到,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更重要地关系到学生对化学是否爱好的问题。

    有对江苏省部分初三到高三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和化学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有53%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那么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又是哪些呢?调查结果表明,有84.7%的学生不喜欢化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可见,教师的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重要环节。从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最能体现化学这门学科特色的“讲解与实验结合“的教法。

    学生最喜欢教师采用的教法边讲边做实验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使用多媒

    技术上课边讲边做课堂练习

    占总人数比率(%)47.828.217.56.5

    占各

    年级

    人数

    比率(%)初三59.021.814.15.13

    高一56.2521.415.27.14

    高二46.721.523.48.41

    高三30.748.914.85.68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对清华附中“你眼中的化学课“的教育调查中,有60.13%的同学认为实验课比例小。这次调查中,有90%以上的学生在回答“你最希望增添的化学课学习内容是什么”一题时,要求增添实验和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表达了他们“增加动手机会”,“到实验室外做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的强烈愿望。我们都知道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经过全方位的刺激,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在探索中促进知识的形成,理解透彻,记忆深刻。从上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了:不管是从教法还是学生的学法,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正确的切入点。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教学。

    2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也体现在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上。

    首先,化学实验常伴有鲜明的实验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化学实验的这一特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中经常以实验入题,先捕捉到学生的注意力,再展开教学。其次,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希望把自己所学的和实践应用联系起来。理论到实际,需要有桥梁架通。化学实验就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模拟成化学实验让学生试着去解决,再一步步地过渡到实际中来。也就是说,实验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设计、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以上实验教学的优势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1、设计一些现象明显或是联系实际生活的实验。

    对比鲜明、颜色鲜艳的实验现象,容易刺激人的感官知觉,激发兴趣。把实验设计得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氨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利用喷泉实验,红色美丽的喷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的情况下,再展开进一步的讲述,教学效果明显要好,学生印象也更深刻。此外,可以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结合物理知识,让学生试着分析产生喷泉的原因,总结出喷泉实验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一笔带过好得多。

    2、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学生有模仿性,并希望有自己动手模仿的机会;有较强的自尊心,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不希望过多地受到干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外,没有多大危险性的实验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相对于教师的面面俱到,“关怀入微”,学生在这种方式中更能体会到乐趣。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经常犯的一些错误,特别是比较“固执”的错误,教师一味地试图进行口头说服效果并不好,就算学生肯接受,那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很大的压抑,学习效率降低。要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心服口服,就要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实验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学生在自己的实验现象前,就会心服口服,并自觉地更正错误。实践证明:放手让学生做实验不仅加强实验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且会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稳定,持久地向高水平发展。

    3、多做些启发性实验

    启发性实验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可以加强思维活动,有利于暂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启发性实验通常是在演示实验的内容前增添一个原理相似的实验,一般以趣味实验为多,因为趣味实验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例如,在讲原电池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番茄电池”的启发性实验。在一只半熟的番茄中,相隔一定距离,插入一根铜棒,一根铁棒,分别与灵敏电流计相连接(即构成了一个原电池),可以观察到电流计指针有较大偏转(也可以是学生实验)。学生看到番茄产生电流,产生暂时兴趣,然后教师再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学生就有基本的方向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完锌铜电池,铁锌电池的实验后,并组织学生对指针偏转方向和所用试剂进行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观察到自己的实验也能使指针偏转,兴趣进一步增强。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辅助实验判断出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池正负极的关系,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探究,谈论得出最终结论,使学生明白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其本质,促使暂时兴趣逐渐向稳定兴趣转化。

    3 个案分析

    3.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直接明了,易于说服学生,同时也易于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在讲元素的性质时经常采取这种教学手段。如在比较金属活泼性时,可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入手。做Mg、Al、Fe分别和的反应,Na与H2O反应非常剧烈, Mg和水在常温下极慢地反应,在热水中速度加快,生成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粉红;Al在常温下不与水反应,在沸水中与水微弱地反应;Fe而与沸水也不反应。此时,教师要进一步指出,红热的铁会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不要让学生误以为Fe不和水反应。经过一系列的演示验证实验,学生将对先前的结论有更深的理解和印象。

    但是,验证性实验若只是由教师一人自弹自唱,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因而在验证性实验中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给予理论指导更好。比如,在乙醇一节的教学中,告知学生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碳、氢、氧元素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价键特征及乙醇的分子式,推测到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有:① CH3OCH3 ② CH3CH2OH ,此时若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第二种才是正确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常见无机物中含有—OH基团的物质(如H2O,H2SO4等)常有何种典型性质?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由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将一小粒金属Na投入到无水乙醇中,观察现象。学生经观察、思考后,得出Na能与乙醇反应生成H2,因此乙醇的分子结构为②式。此时,学生正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中,应趁热打铁,追问如何证明产生的是H2而不是O2或别的可燃气体如CO或 CH4?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说法欠科学,欠推敲。可组织学生重新讨论,得出: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是否可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对学生的这个回答教师不要直接回答,而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不足之处。可设问:“这样就能证明气体是H2吗?”点明有问题存在,由学生自己解决。改进实验:依次用干燥的小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是否有水珠和浑浊现象。依次做完上述两个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证实结论:金属Na可与乙醇反应生成H2,因此,乙醇的分子结构为②式。验证结论正确后,学生开始精神放松,教师可进一步发问:“根据什么事实证明①式中的氢不能被置换呢?”再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再次被调动,开始寻找证据。教师在旁点拨:金属Na保存在煤油中,煤油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恍然大悟:煤油是各种低级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Na不能置换出烃和烃基中的氢!故①式中的氢就不能被置换。

    可见,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穿插学生设计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通过适当引导,可以帮助学生的兴趣向持久、稳定的方向发展。

    3.2探究性实验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由兴趣驱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趣味实验“蓝瓶子”为例。在250mL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gNaOH,2g葡萄糖(粉末),100mL蒸馏水,振荡使其溶解。滴入4—6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塞上橡皮塞,振荡烧瓶,溶液呈蓝色,静置,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约3分钟后蓝色消失,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无色溶液又呈现蓝色。反复多次。魔术般的颜色变化很快就获取了学生的好奇心,怎么会这样呢?首先,在溶液由蓝色变无色这点上,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葡萄糖的分子结构来看,葡萄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以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亚甲基白的原理。“那溶液又是怎么从无色变成蓝色的呢?”学生获得了小成功后的愉悦感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深入,更积极地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原因的大方向,这时候就显得很重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反应的周边环境的考察,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反应溶液转移到空气中来。启发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证实变色和空气有关。设计实验:将瓶中的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后,振荡试管,若溶液不能变蓝,则假设成立。实验现象证实假设是成立的,这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变色和空气有关,那到底是空气中的哪种气体起作用呢?根据对空气组分的分析,学生很容易提出假设:空气中有N2,O2 ,CO2等气体,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起作用?所以学生又会想办法一一探究:

    把制得的N2、CO2分别从A处通入到上述无色溶液(溶液的液面距橡皮塞2cm)中,可发现溶液仍为无色。得出结论:空气中的N2、CO2不起作用。把制得的O2 从A处通入到无色溶液(溶液的液面距橡皮塞2cm)中,可发现溶液慢慢变为蓝色。静置片刻后,变为无色。再次通入,又慢慢变为蓝色。得到结论:是空气中的O2起作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成就感和学习中的真正快乐,这对学生的兴趣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探究性实验的题材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趣味实验,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挖掘,引申得到,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取材。以这些题材为引子,运用巧妙的提出方式,配合适当的引导,激发、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点。

    当然,就一堂课,一个实验就能引起学生稳定、持久的间接兴趣是不可能的。要坚持经常做实验,反复刺激,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反复教育,加强指导,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学好、学懂化学。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法》,范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化学教育学》,杨先昌等,江西教育出版社

    3、《化学实验论》,刘知新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4、《现代教育心理学》,张爱卿,安徽人民出版社

    5、《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评述》,《化学教育》 孙红保,2001.5

    《围绕“蓝瓶子”实验的探究活动设计》,《化学教学》 张守林等,2003.4

    6、《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刘文英等,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俞琴科手机:13957461520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