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条据书信 > 正文

    课堂创新:区域教育“静悄悄的革命”

    时间:2020-12-01 00:06:0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馝nچ计划》,开启了基于课堂变革的教育内涵升级之路。三年来,重庆各区县“卓越课堂”建设风起潮涌、姿态各异、成效斐然,而沙坪坝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则是时代大潮中一朵独具特色、持续绽放的浪花。

    2012年10月,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创造性地提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概念,行政、业务、学校联动,管理、研训、行动一体,以课堂变革为突破口撬动区域教育整体变革。

    它立意高远,却起笔微言。回归“学生学习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变革理念,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找到了落地课堂的抓手——从人性的视角,指向学生创新培养的无限可能性;从文化的视角,培育师生合作共享的课程文化;从课程的视角,构建基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它仰望天空,也脚踏实地。一年达标、两年补短、三年强基、四年提档、五年蜕变——从规范课堂到高效课堂,再到精品课堂,每一步都走得沉稳坚定。

    它立足课堂,却功在课外。欲变革课堂,必先变革教师;欲变革教师,必先变革研训——科研统领、培训跟进、教研主攻,形成教师专业指导的持续推动力。

    三年来,沙坪坝区以教育行动哲学为指南,立足“学本”,以课堂创新触摸教育的高度,推动区域教育“静悄悄的革命”,走上了课堂教学优质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学管理科学化之路。自2013年以来,沙坪坝区连续两年高考重本率提升30%以上,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健康成长;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合格区评估验收,保持重庆市区县教育综合考评第一;2015年,在“一师一优课”评比中,沙坪坝区教师课例获特等奖比例占全市20.2%,一等奖获奖比例占全市11.6%。

    重庆市“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还剩最后两年,各区县“卓越课堂”建设的进展,决定了全市“卓越课堂”建设所能达到的高度。站在2016年的起点,回望沙坪坝“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这三年所走过的路并展望其未来走向,或许能为行进中的“卓越课堂”建设,寻觅新的启示。

    问题导向,理念先行

    一场科学规划的区域课堂整体变革之旅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文化名区、教育大区,教育人口占全区人口的近1/3。

    2009年,沙坪坝区出台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确立了以推进中小学教学质量高位均衡为重点的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道路。2012年秋,沙坪坝区又启动了新三年“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规划工作。区教委主任肖长树表示:“教育内涵发展需要一个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抓手,而建设‘学本式卓越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抓手。”

    沙坪坝区在继承区域传统、研判课改趋势、借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在重庆市率先制发《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对这场改革做出了高起点、高标准的顶层设计。

    理念创新。明确提出“学本式卓越课堂”这一核心概念,倡导“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指向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学本式’课堂就是针对‘教本式’课堂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沙坪坝区进修学院院长龚雄飞告诉记者,“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以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为前提的,剥夺了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是对大多数生命发展权的漠视。新课程视野下,课堂教学改革正致力于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我们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区中小学课堂实现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全面转型。”

    模式建构。为将“学习”真正置于课堂的“中心”,沙坪坝区建构了“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区域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突出“自学”“互学”“展学”三个环节,以此规范中小学的“卓越课堂”行为。要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呈现“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的课堂形态。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各中小学结合学段、学科、课型、师生的不同特点,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区域课堂教学模式群。

    系统设计。以“学本”理念为导向,沙坪坝区对“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进行了科学设计。确立了以建设学校课程为核心,以变革教学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课程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学研究为动力,以优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强化学校评估为保障,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和实施策略。

    ——整体推进。建立了区教委“主管”、中小学校“主办”、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导”、区政府教育督導室和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主评”、家庭和社会“主助”的组织机构和推进机制。在区教师进修学院设立“卓越课堂”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策划,统筹实施。

    ——研究引领。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区教师进修学院设立“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研究”专项课题,组建区、片区、学校三级研究共同体,采取科研、教研、培训、评价一体化推进策略。

    ——分步实施。采取“3+2”推进模式,“3”指前三年为全面达标阶段:建立“卓越课堂”行动共同体,采取点上突破、以点带面、重点帮扶、捆绑考核等策略,普遍达到“规范课堂”标准;“2” 指后两年为巩固提高阶段:巩固“规范课堂”,培育“高效课堂”,追求“精品课堂”。

    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三年来,沙坪坝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有效推动了全区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

    研训一体,上下联动

    一次文化引领的区域课改共同体再造

    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然而,从区域性的课改设计到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理念认同和自觉实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作为连接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的中间环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龚雄飞院长敏锐地意识到,“学本式卓越课堂”要实现创新培育从理念向实践的转换,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超越传统的预成性教学,转向“以学为本”的生成性教学,需要培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土壤。这个文化土壤就是适宜于创新教育生长的新的研训文化与教学文化。而实现课改文化再造的理想载体,就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提出的“学习共同体”。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沙坪坝从区域、校际、课堂三个维度构建区域课改共同体。

    建设研训共同体。区教师进修学院提出构建“研修行一体”文化,以科研为统领、教研为中心、培训为主线,坚持以教学转型推进教研转型,以教研轉型引领教学转型,促进区域教育的整体变革。

    ——科研统领。以市级课题“区域性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实践研究”为龙头,下设31个区级规划课题和1000多个区级教师成长课题。课题研究投入300万元,为“卓越课堂”行动提供学术支撑。

    ——培训跟进。围绕课堂变革,密集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三年来,区级层面开办了近百个专题培训班。开设了“卓越大讲堂”,区教委主任肖长树三次开讲,并邀请市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校长传经授道,不下300人次。所有的培训都指向问题解决。

    ——教研主攻。教研工作从“学科单线制”调整为“学科、共同体复线制”,教研员联系和指导校际共同体。自然片区教研重组为跨校共同体教研。学校围绕行动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问题解决中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

    在区教委领导下,教师进修学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卓越杯学科赛课”和“薄弱学科教师公开课展评”。前者侧重“树标杆”;后者旨在“补短板”。以赛课和展评课活动为引擎和载体,通过任务驱动下的研修跟进,督促每个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深入领会“学本式卓越课堂”的精髓,确保人人达标,个个过关。

    建设校际共同体。将全区中小学组成13 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校际共同体,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每个校际共同体组建学科中心组和班主任中心组,发挥市区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促进所有教师共同成长。

    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制定并实施了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小组合作学习文化,在合作互学中培养学生民主平等担当的公民意识,形成现代公民社会所要求的核心素养。

    通过再造区域课改共同体的行动,沙坪坝形成了行政、研训、学校、教师、学生上下联动参与课改的机制,逐渐培育出以学为本、合作共享的课改文化。

    评价导航,资源奠基

    一条基于标准的区域课堂优化升级之路

    龚雄飞院长认为:“课堂教学要从低效走向卓越,仅有理念和情怀是不够的,还需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构建规范多元的教学模式,开发丰富实用的课程资源。”

    研制评价标准。沙坪坝区在“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中逐步研制出学本课堂的“通用标准+学科标准”。各学科教研员和中小学根据“通用标准”,组织骨干教师创造性研制学科标准和学校标准,并将其应用于研究课、竞赛课和随堂课的评价实践中。目前共形成了24个学科标准,实现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学科的全覆盖,成为国内少有的系统化、本土化的新课堂评价标准。“这套标准较好地帮助一线教师克服了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长期存在的‘跟着感觉走’的弊端。”

    构建模式群。一是前面提到的开放包容的基本模式。二是建构学科模式。如初中物理学科建构出了“自助——互助——师助”的“三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建构校本模式。经过“临模——入模——出模——创模”四个阶段,创造性构建高品质教学模式。以凤鸣山中学为例,学校根据“群凤和鸣,铸魂育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四环导学魅力课堂”教学模式。重庆七中“168问题导学”,上桥中学的“双主活力课堂”,实验一小“乐学、勤学、会学”的“三学”课堂,巴师附小的“三学三疑”课堂,五星小学的“星光课堂”等等,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发展态势。

    开发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教学方式的变革,还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体系的重构。

    为了提高学生当堂自学的有效性,沙坪坝制发了《学本式卓越课堂导学精要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发出26本“导学精要”,引导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和校本化实施。“导学精要”按照“目标定向、学习探究、达标检测”的基本结构进行编排。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主任何晓波告诉记者:“它的价值在于给学生指引恰切的学习目标,并以问题为主线勾画出最简捷的思维导图,引领学生直奔重点和难点,为互学、展学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深度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促进学习从“怎么学”到“学什么”的深度变革,沙区教师进修学院牵头制定了《沙坪坝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制定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构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研究型课程自主化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构筑起基于学习者个体发展、最终指向创新培养的“课程立交桥”。

    沙坪坝区还建立了“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计划评估与资源网,开辟共同体、学校自主管理网页,动态上传更新“卓越课堂”行动的相关课程资源。

    三载光阴漫漫,“学本”之心自岿然不动,“卓越”课堂已百花竞放。走进沙坪坝区中小学课堂可以看到,同学们主动思考,小组成员互学、讨论,妙语连珠;展示学习成果,胸有成竹;老师们融入班级学习共同体,既是促进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的铺路人,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者。此时的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激情的课堂,是教学相长的课堂,是饱含着幸福感的生命体验的课堂。

    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认为:“沙区创造性地推出‘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区内各学校为彰显学本特色各显其能、百花齐放,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卓越课堂”是一种很高的立意,但需要很扎实的立足点。三年来,沙坪坝区以“学本式卓越课堂”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通过整体规划、专业推动、行政保障、共同体构建等路径,实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本”的“静悄悄的革命”,激活了区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生态。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