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条据书信 >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时间:2020-11-30 21:15:3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理念与普通学科有较大的不同,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文章基于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法和温州市四年来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现状 分析 建议

    浙江省于2003年全面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被称为新课改的难点和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并归于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线索,结合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内容,利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进行实施。我省在实施时,除了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稍好外,其它三个模块各地的开展情况差异很大。笔者作为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研员,兼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及高中通用技术教研员,通过大量的调查、询问及专题调研,学习和分析课程设计的初衷与现状对比,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多种途径调查

    2001年至2006年每年9月,通过EXCEL表格对本市范围的信息技术教师任教情况、机房情况进行调查,2006年上半年增加功课收集内容。

    1998年、2003年,全面调查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师资、开课年级、教材和教具征订情况。

    2005年月10月,进行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技能培训,并调查有关情况。

    2006年上半年组织24位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农村初中实地调研信息技术各方面情况,撰写调研报告23篇,共3.2万字,总报告《2006.10瑞安市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调查报告》8000余字。

    自2001年起,笔者建立个人工作网站,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得到各地教师的反馈信息;2004年建立信息技术教师QQ群,更加扩大了了解的渠道。

    通过各种下乡调查机会了解,通过教研会、学科中心组成员、学区联片教研活动等方法了解有关情况,通过地区、省有关会议,与其它教研员交流,以及查看全省各地的有关网站来了解。

    二、有关现状及问题

    新课改四年以来,切身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非常规性,从全省情况来看,影响课程开设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四个领域的(开课)组合模式、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对非常规性的理解、教研员的专职程度、教师的专职程度。但从总体来看,受重视的程度还很不够,远未达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下面以我市情况为主并代表多数县市的情况。

    1.四个模块中除了信息技术有相对较多的教师,课程开设相对稍好,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其它三个领域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2.中小学劳动技术领域受到冲击较大,开课率比新课改前明显下降。整个温州地区小学劳动与技术仅1位专职教师,初中劳动与技术专职教师则不到10位,绝大多数由美术教师和班主任兼职,极少参加教研活动,教学极不规范,质量低下。

    3.初中信息技术主要问题:多数学校是每周1课时,九年级基本没有开设, 95%以上的教师要为学校做各种各样的额外工作,如软硬件维护、网络建设、电教管理等。

    4.小学信息技术主要问题是:计算机数量太少,与初中相比,维护更困难;特别是农村小学,设备与师资都缺乏,开课困难;教师兼职率更高。

    5.小学初中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领导对教学理念不清楚,开课情况比较普遍,经费短缺,一位教师兼任一班情况相当普遍。

    6.管理层面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对此类课程的关注程度比较低,这些学科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各任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不熟悉。教研员多数是从高中到小学一人兼职,而且还兼不同学科,或其它工作,精力受限制很大。在各类督导工作中,对这类课程的监督很少,更没有学校会因此受到公开的质疑或批评。

    学校需要综合实践方面的教师,但受人事编制限制,这类教师很难进,往往调入后又要兼任其他文化课。

    现行的硬件配制以全校学生数和一定的人机比来确定,不太合理,应以学校班级数来定机房数,再定机房内机器数。

    三、三种认识误区及其带来的弊端

    1.综合实践活动理念是一门课程,但在实施把四个领域完全当成四门(或三门)独立的课程[5],即教师、教材、课时、教研等方面都是独立的,这样操作,一线教师自然产生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带来效率的低下。任何一门学科,如果一周只有一课时,从全局来看是难以产生专职教师,也不会受到重视,笔者称之为“分则四败俱伤”。

    2.轻视“技能科”,认为无关紧要,无需重视。十几年前,也许是因为教师相当缺乏,有这种观念是迫于无奈,如今教师数量、质量今非昔比,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这种观念必须要转变。笔者多次与教师讨论,希望认识到“重视技能科,对学好文化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只不是很直接罢了,对中考也是有利无弊”但效果甚微。

    3.不断评选优秀、典型教师和学校,掩盖了上文所述全局极不正常情况,有些不知情的领导总是说先抓典型,慢慢辐射到全局,这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是一个典型的认识误区。比如全市、全省的优质课评比也有不错的课,事实上这些学校只是为了评比而上几节课,平时的情况也是很不正常的。

    四、六个矛盾分析

    1.概念的逻辑矛盾:综合实践活动一门学科,分三个独立开设的“课程”,分别叫“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含另两个领域),这种从属的概念和上一级的概念名称相同的用法是明显的逻辑错误。有时,甚至把“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领域也称为“综合实践活动”,在辨析相关内容时,不得不称之为“大综合”“小综合”和“中综合”。在开展活动和进行一些评比的时候,会导致基层理解上的困难和操作上的误区。

    2.多方利益的矛盾: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其它小学科的现状结合起来一起看待,可看出纯应试教育难以被抛弃,非升学考科目不受重视。笔者认为其深层原因是:学校、家长、国家(社会)、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特别是学生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也不一致,在激烈而单一的竞争前面,矛盾凸现。国家利益和学生长远利益让位于眼前利益,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无异于杀鸡取卵!

    3.管理的矛盾:劳动技术与科技教育未统一管理,新课程下劳动技术教育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定期举办的各类科技评比,是教育局和科协组织,辅导教师多数是劳动技术教师,而教学业务能力是由教研室管理,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统一,经常在工作安排上出现冲突。在学校里,这些教师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信息技术教师目前是到处需要,同时也是处处受管理,有教育局办公室、仪器站、教研室、进修学校、科协等等,经常出现冲突,而人数远远不够,以信息技术为主职的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研究教学。

    4.兼职的矛盾:兼职产生的问题很多,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罗列,笔者认为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兼职,以目前人事安排制度,几乎不太可能。学校由于存在年龄偏大、生病等原因在编不在岗的现象不少,所有这些造成的冲击都会最终转嫁到课时少的小学科。可以说:不改变人事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以上现状。兼职产生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无法根除的主次学科观念。

    5.教师培养和使用方面的供求矛盾:即高校师范类没有设置相关专业。从某个角度说,研究性学习是不必单独设为一个专业的,但应该在所有专业中作为一门必修课。劳动技术专业是非常有必要开设的,无论是单独开设还是改变原来的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为技术专业都可以考虑。但是目前情况还是遥遥无期。

    6.树典型和抓全局的矛盾:目前似乎只能树立极个别典型学校和教师,而他们没有发挥辐射作用。树立典型本意是激励和辐射,但是目前只有极个别条件特别好的学校才出现典型。无法逐步推进,无法起到辐射作用,树典型的作用丧失贻尽,笔者认为:目前形势抓典型不是主要工作,有典型千万不能乐观。

    五、前瞻性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要真正重视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学科地位观。改变目前用“主科”和“副科”来区别学科类别的观念,建议用文化科和技能科、综合课或I类学科和II类学科来区分;在任何出现学科排序的地方,应取消向来从语文开始,按课时数多少来排序的优劣,应该使用拼音为序或其它排序法;要确信,开足开齐II类学科,对I类学科的教学效果是有利的而不是带来冲击;要确认两者是和谐的,是相辅相成的,都是育人的重要内容;由于错误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要普遍形成这种正确的观念,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下大力气、长时间地宣传。应以政府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执行。

    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共同特点是探究性学习[6],周课时是所有学科中课时数最多的[5],改革的上策是拓宽教师学科专业,特别是高校如果能开设这样的综合性专业,真正合并综合实践活动四领域的课时,一个班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有课时由一位老师来任教,必定需要设立一批专职教师,然后培养教师胜任合并四领域的教学,推进开课常态化,这是将来最可能实现的方法,但需要省级及以上部门下决心发起改革。中策是象高中一样,彻底分化为“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三门学科,并保证周课时2节以上,因总课时不可能增加,可用减少开课的学年,或两个学科在不同班级穿插上的方法来间接实现。而在目前状态下的加强教育督导,加强教研等只能是下策。

    要提高开课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的专职化和在此基础上的教研员专职化。如果一个学段的一个学科称为一个单元,教研员除负责一单元外,最多只能兼任一个单元工作,新课改新增了许多新的课程,国家应在教研室的人员编制、财政拨款等方面出台积极可行的政策,使得各级教研室能无障碍地增加教研员,至少是兼职教研员。教师的专职化则需要非改革人事编制制度和个人周满课时制度,使得学校实现各学科都有专职教师,这样四领域就不一定要合并,可以用上述中策,但这种建议实现的可能性极小。

    高校中的师范类专业,设置技术专业,或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学习各种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简单编程,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以胜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为目标的师资,是解决师资问题根本方法。

    文化科可以用笔试来获得学习结果,技能课和综合课要采取多种形式来考核,并重在过程,重在开课的质量。各级教研员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课程开展情况,应该建立II类学科教研员向同级领导和上级汇报情况,提出建议的制度。

    立足小规模学校,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订详细的兼课(兼任另一门学科)指导意见,即保证主教学科教学质量不受大影响,也保证兼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严格按上级要求执行工作量,不得以本校情况特殊等为由拒绝执行。各种实际工作,应按法律和规定付于报酬,并严格控制总工作量,不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目前信息技术教师承担机房管理,明文规定折算6-10节工作量,多数学校没有执行或拒不执行。而教师在硬件维护、各类工作软件操作、指导同事使用计算机三个方面工作量大,既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但多数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成为拥有高级技能的低等打杂工和低收入者,是广泛存在的极不公平现象。呼吁有关领导部门应尽早切实研究此类问题。只有建立合理的工作分配和劳酬关系,才能使所有教师积极地工作,才能使教师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S].

    [2]浙教基[2002]209号.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S].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日舟.作者个人小传及工作网站简介[DB/OL].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39709/archives/2004/117135.shtml,2001.

    [5]温教发[2003]74号文件.《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课程改革实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通知》[S].

    [6]靳玉乐.探究教学论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教育部.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