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 散文欣赏
  • 故事大全
  • 随笔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课外必读书目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阅读 > 随笔 > 正文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1-01-18 12:06:0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发布后,全国各类高校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在努力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这一方面使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有利学生拓宽视野;另一方面,学院及其周围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伴随着学生交往范围的扩大,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日益频繁,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l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

    一、新形势下,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随着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全国各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高校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正在努力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高校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由教学、科研性机构演变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机构。对学生的管理已由学校的单方面封闭式管理转向学校与合作办学方的开放、半开放管理。伴随高校管理模式的社会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社会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不断相互渗透,校园安全问题,特别是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已成为首要问题。例如:几年前,江西省某高校的1名女生为给一同学买生日礼物,竟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打着雨伞悄悄离开校园,想穿过人烟稀少的马路,前往远处的小店购买礼物,不料被飞驶的一小汽车撞亡。因偏僻无摄像头,撞人的小车也没找到。此后不久,江西另一所高校,一男生因感情纠葛,竟将另一名男生杀害。像这类安全事故,高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而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会引发事故者父母及其他家人来学校“闹事”,校领导能躲的则躲,不能躲的则忙着应付,最后基本是以赔钱了事;师生也被“闹”的惊恐不已,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其他正常活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避免、减少大学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安全事故的80%以上是与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有关系的。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黄希芬等人根据云南某高校所记录的大学生伤亡事故统计数据表,设计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对云南省某高校的210名在校学生进行高校学生安全事故情况调查。得出的5个结果中,就有二个与安全意识有着密切关系:

    (1)在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大四年级学生占比最高为34.8%,大三年级次之为30.4%,大二、大一年级发生事故概率依次递减。据此可以推测,高年级學生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对于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有所降低,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强于高年级学生;

    (2)对伤害意识进纵向分析表明,缺乏伤害意识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发生安全事故的学生人数。即伤害意识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越小。深入了解伤害意识的学生只占发生安全事故学生总人数的9.1%,基本了解的学生仅占6.8%: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是大学生不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在大学生安全事故中,外因是不安全的客观情况:内因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識。毛泽东主席运用唯物的、辩证的科学理论,很客观地分析了内外因的关系,他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可见,内因的防范作用比客观措施的防范更起作用。所以,要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安全事故发生,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安全意识。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

    大学生普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

    1.在以往的教育中,安全教育缺失。

    (1)在他们来到人间的最初时期,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一切安全问题都由父母替代认识、防范和处理。大学生缺乏最初的安全教育。

    (2)当他们开始踏入学校后,父母、老师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过问他们在生活、学习、与他人交往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3)社会上发生的安全事故,家长、学校也很少让他们知晓,担心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理承受力。

    2.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变化缺乏认识。

    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小学,他们一般处在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较封闭状态,与外界接触较少,很少有自由活动空间,基本处于家长、老师的监管之下;进入大学后,与过去相比,他们处于一个较开放、自由的状态。大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课余时间,基本由学生自己掌握,再加上大学教育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与外界接触不仅多,而且范围广,很多安全问题的认识、防范和处理需要依靠他们自己。

    3.大学的安全教育主次错位。

    大学的安全教育主次错位,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重事后处理,轻事先预防

    相当部分高校因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只关心与就业率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除新生入校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外,平时很少进行系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有限。等到事故发生后,才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匆匆忙忙给学生补一课,时间一长又恢复老样。

    (2)重形式,轻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这些学校虽然按国家要求基本都设立了相应的组织,也有相应的工作人员,但基本是一个摆设,没有系统的、具体详细的工作规范、工作内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有限。工作基本处于应付上级检查、应付事故发生后处理状态,往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了,安全教育就搁置一边;上级进行安全教育检查时,就集中力量应付一下,过后就万事大吉: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就急抓一下,事情过后就又放松不管,使得有些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教育是大学生由懵懂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其目的不仅是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是要将其打造成为心智成熟、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高校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采取有效举措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成效。

    (一)拓展安全教育的内容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应当成为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大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力度,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尊重自己和他人,理性、淡定地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在社会发展中贡献力量。同时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远离侵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高校应当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各项安全教育有效衔接,互相补充,甚至将安全教育课程定位于必修课,用“学分”的刚性要求唤醒学生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2强化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人身财产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案例显示,大学生遇到危险时往往手足无措,坐以待毙,以致酿成惨祸,这也凸显了实用技能的重要性,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培养:

    (1)基本逃生技能,如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不要贪恋财物等。

    (2)基本防盗防抢技能。如加强个人财物的保管,接快递保持警惕,不贪占小便宜等。

    (3)基本急救能力,学校安全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专业人员现场演示等教会学生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急救措施的具体操作以及食物中毒的现场急救等。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学生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不要沉溺其中;提醒大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防止各类网络电信诈骗及黑客攻击:有效识别、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提高甄别能力,不轻信陌生人,不轻信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不造谣、不传谣,从心理上构筑网络“防火墙”。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显示,由于学业、就业和情感等缘故,1%-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伤人、自虐等事件。高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广泛开展心理安全教育,通过广泛宣传、举办知识讲座等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同时要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遭遇家庭变故和学业、情感挫折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持续跟进开展心理干预,防止出现问题。

    (二)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当转换思维,从“学校要学生学习什么”向“学生希望提供什么”转变,做好安全教育需求调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不断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提高工作针对性。

    2.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充分利用好发放宣传品、举办讲座等传统教育载体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增加有关实战演练的内容,如邀请公安、消防等单位走进校园举办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带領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街道、派出所,帮助学生对社会整体安全形势以及危险程度较高的地域、场合、时段有直观的认识。

    3.充分用好新媒体教育平台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生活。学校也应与时俱进,充分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例如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用更加专业的安全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风格、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推送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关心自身安全,有条件的甚至可以与网络、影视公司合作开发安全教育趣味游戏、微电影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健全完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体系

    1.建立安全教育责任制高校要将校园安全提升到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部门以及各年级、班级设置专项负责人,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与学生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及工作预案,确保有备无患。

    2.健全相关部门协同机制各高校应当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学生安全、重视安全防范的良好氛围: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有效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人员的排查和管理,面向学生加强安全服务的宣传,使更多有安全需求的学生可以便捷及时地获得安全服务。

    3.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涵盖安全教育课程教授者、年级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主体的安全教育队伍,邀请公安、消防、网络、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訓,从源头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4.加强同学生家长的沟通配合建立学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渠道,帮助家长改变“学生安全问题只是学校责任”、将学生送入学校后“大撒把”、对学生安全不闻不问的错误观念。加强对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摸排掌握,任何一方了解到影响学生安全的不利因素均需及时向另一方通报,共同研究解决对策,确保学生安全实现从学校到家庭的无缝衔接。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