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 散文欣赏
  • 故事大全
  • 随笔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课外必读书目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阅读 > 随笔 > 正文

    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时间:2020-09-28 08:50:5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混凝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方法;2.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定方法;3.通过检验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掌握有关强度的评定方法。

    二、配合比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设计强度等级 C30

    (2)设计砼坍落度 30—50mm

    2.原材料

    (1)水泥:种类 P.C 强度等级 32.5MPa

    (2)砂子:种类 河沙 细度模数 2.6

    (3)石子:种类 碎石 粒 级 5-31.5mm连续级配

    (4)水: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

    3.配合比:(kg/m3)

    材料

    水泥

    碎石

    水灰比

    砂率

    1m3用量(kg)

    475

    600

    1125

    200

    0.42

    35%

    称量精度

    ±0.5%

    ±1%

    ±1%

    ±0.5%

    --

    --

    15L用量(kg)

    7.125

    9.0

    16.875

    3

    0.42

    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

    1、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称、量筒、坍落度筒、拌铲、小铲、捣棒、拌合板、金属底板等用具。

     

    2、实验数据及结果

    工作性参数

    测试结果

    坍落度,mm

    40mm

    粘聚性

    良好

    保水性

    良好

    第2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1、实验仪器、设备:标准试模 振动台 压力试验机 标准养护室

    2、实验数据及结果

    试件编号

    1#

    2#

    3#

    破坏荷载F,kN

    713.5

    864.0

    870.2

    抗压强度,MPa

    其中(,A=22500mm2)

    31.7

    38.

    38.7

    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38.4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坍落度为40mm,,在30-50mm标准范围内,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保水性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8.4 MPa,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大于38.2 MPa,故所测混泥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二: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全站仪的特点:

    (l)采用同轴双速制、微动机构,使照准更加快捷、准确。

    (2)控制面板具有人机对话功能。控制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屏组成。除照准以外的各种测量功能和参数均可通过键盘来实现。仪器的两侧均有控制面板,操作十分方便。

    (3)设有双向倾斜补偿器,可以自动对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修正,以消除竖轴倾斜误差的影响。

    机内设有测量应用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偏心测量、后方交会、放样测量等工作。

    二、全站仪的构造:

    全站仪基本结构与传统经纬仪类似,主要可以分为: 基座、照准部、永远镜、电子测距系统、电子测角部分、外部判读部分--显示屏、电池

    三、全站仪的测量结果:

    测量项目

    测试结果

    角度测量

    760mmHg

    距离测量

    27.54M

    坐标测量

    5cm

    实验三:水准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方法,熟悉记录、计算和检核。

    (2)熟悉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二、实验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工具:水准仪1台套、水准尺1对、尺垫1对、记录板1个

    2、水准仪的操作程序:

    (1)做闭合的水准路线测量(即由某一已知水准点开始,经过若干转点、临时水准点再回到原来的水准点)或附合水准路线测量(即由某一已知水准点开始,经过若干转点、临时水准点后到达另一巳知水准点),

    (2)观测精度符合要求后,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记录表及计算表见下页)。

    (3) 实验课时为2学时

    3、实验数据及结果(见下页表格)

    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站

    编号

    点号

    后尺下丝

    前尺下丝

    标尺读数

    后尺—前尺

    高差

    中数

    高差

    改正

    高程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后尺

    前尺

    视距差

    ∑d

    1

    (1)

    (4)

    (3)

    (6)

    (15)

    (18)

    13.650

    (2)

    (5)

    (9)

    (10)

    1.234

    0.960

    0.274

    (11)

    (12)

    2

    2.837

    0.381

    1.262

    0.22

    2.441

    2.441

    12.455

    2.489

    0.058

    34.8

    32.3

    0.823

    1.442

    -0.619

    2.5

    2.5

    3

    2.548

    1.284

    2.338

    1.076

    1.262

    1.263

    14.330

    2.138

    0.871

    41

    41.3

    1.638

    1.166

    0.472

    -0.3

    2.2

    4

    1.581

    1.54

    1.409

    1.272

    0.137

    0.136

    13.210

    1.232

    1.098

    34.9

    35.2

    1.135

    1.254

    -0.122

    -0.3

    1.9

    注:表中相关数据计算公式需参考相关文献《测量学》或辅导资料三。

    实验四:水力学渗流电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水力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的能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实验设备简图

    三、实验数据

    1、已知数据

    (1)渗透系数k = 6×10-5 cm/s

    (2)上、下游水头差H = 50 cm

    2、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

    (1)数据记录(见附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部分数据须同学们自己在所给的流网中读出,并将附表1补充完整)

    (2)流网图(见附图1 流网图)

    (3)计算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思考题

    1、实验盘为何要求水平?

    由转动惯量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当启动盘和悬盘不再水平时,该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一旦不能保持水平,悬盘的转动过程也回会发生变化,所用的公式也有问题了。

    测量不确定度用对数式计算。因为T指数是2,所以对不确定读的影响应该要大一些,而R、H和r的影响大体相当。

    附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

    等势线

    9

    8

    7

    6

    5

    4

    3

    2

    1

    测点坐标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1

    -4.8

    14

    -4.6

    11.6

    -4.6

    -4.4

    -4.3

    12.4

    0.2

    15

    2.8

    4.5

    14.5

    5

    14.8

    2

    -9.6

    12.7

    -9.3

    9.2

    -7.3

    -4.3

    0.8

    6.2

    1.5

    9.3

    5

    7.2

    11.2

    10.2

    12.8

    3

    -14.5

    11

    -14.1

    5.6

    -8.7

    -4.9

    -0.2

    1.4

    3.4

    4.7

    8.9

    11.5

    7.9

    14.9

    11.4

    4

    -19.8

    9.4

    -17.5

    2.9

    -11.5

    -5.8

    0.3

    -3.5

    5.8

    -1.1

    12.2

    14.9

    4.9

    19.6

    10

    5

    -24

    8.4

    -20.6

    0.7

    -14.3

    -6.9

    0.6

    -8.8

    8

    -7.7

    15

    20.9

    1.4

    24.2

    8.9

    附图1 流网图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