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事迹材料 > 正文

    工匠精神中国人物事例材料3篇

    时间:2021-10-15 10:04:3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工匠精神中国人物事例材料3篇

      精神,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shén,意思是描述有智动物特别是人类的内在现象的名词。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工匠精神中国人物事例材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工匠精神中国人物事例材料3篇

      工匠精神中国人物事例材料1

      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必须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这也成了《大国工匠》制作的初衷。选题确定后,拍摄对象的寻找是一道难关:要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单位推荐的工匠名单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项目的指挥官、负责人,但制作团队却坚持一点,寻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要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水准。”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也买不来的工匠满足感

      寻找拍摄对象的过程,也是这支制作团队的一次发现工匠精神之旅。

      一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大国工匠》节目负责人姜秋镝就笃信如今的社会依然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也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挖掘出来”。

      此前,大国工匠在岳群心中,更多的是一个拥有高超技能的群体,但拍摄完成之后,她却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的心态,或者说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与诠释让我佩服。”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给她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岳群记得,在这30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岳群说,“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

      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这样的讲述无不令岳群和她的同事动容。

      当然,制作团队也没有忘记从事传统工艺的工匠们。

      纯银丝巾果盘——北京APEC期间,我国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让世人都被中国古老的錾刻工艺惊艳。这就是錾刻师孟剑锋的作品。

      细心观察,果盘有粗糙感,丝巾却有光感,做出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孟剑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孟剑锋需要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银丝快速冷却变硬不可弯曲,需要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岳群告诉记者。

      整个制作过程中,诸如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岳群说,这也许就是孟剑锋们的工匠精神所在。

      “中国社会需要工匠精神”

      当然,也会有人问,在新科技革命、工业4.0来袭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这些工匠和所谓的工匠精神吗?

      整个节目制作下来,姜秋镝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不可否认,标准化、机械化大生产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制造业,但是在某些极精密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比如LNG船上的“缝制”钢板任务,就不可能使用机械进行批量操作,只能依赖技术人员精细的焊接,并且不能出现一个漏点。

      更为重要的是,姜秋镝援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话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比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缺失的还有工匠精神。

      回忆起制作这个节目的最初灵感,姜秋镝说,是源自与中关村创业者们的一次对话——她告诉记者,在那场交谈中,创业者们感叹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太过浮躁”,“并希望找到更多静下心来踏实做事的人才,谈话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对晶体管收音机十分痴迷的老人,为了获得极致的音质,他潜心钻研,不断尝试手工制作晶体管收音机……”

      这位老人身上体现的,不就是正在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所向往的“不浮躁”吗?于是,姜秋镝的团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工匠能够代表中国水准、能够完美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

      今天,这部带着他们思考的《大国工匠》面世,也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那“8双劳动的手”。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中国制造业有很厉害的一批人,但他们不是多数人。我们期待有一天,我们也能在制造洗衣机或手机的领域,找到这样的大工匠。”岳群说。

      工匠精神中国人物事例材料2

      历经半年多的评选,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揭晓。从“文物修复界泰斗”李云鹤到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从中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乔素凯到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王进……他们是披荆斩棘的先驱,择一事,终一生,让“匠心”永远传承。

      01

      作为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是高凤林,焊接了40%的长征系列火箭的“心脏”;也是他,将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泵前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从29%提升到92%,破解20多年来掣肘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难题。

      素材速用:

      突破极限精度,

      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

      破解20载难题,

      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

      焊花闪烁,岁月寒暑,

      高凤林,

      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

      02

      复兴号,当今世界大规模运行的动车组列车,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李万君,独创一枪三焊新方法,实现了我国动车组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这一枪,焊出了世界新标准,也让复兴号批量生产成为现实!

      素材速用: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

      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

      千度烈焰,万次攻关,

      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

      李万君,

      那飞驰的列车,

      会记下你指尖的温度!

      03

      钳工是个普通不过的工种,但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到0.002毫米绝不简单,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4。30多年来,夏立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他也从学徒工成长为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

      素材速用:

      技艺吹影镂尘,

      擦亮中华翔龙之目;

      组装妙至毫巅,

      铺就嫦娥奔月星途。

      夏立,

      当”天马“凝望远方,

      绵延着我们的期待,

      也温暖你的梦想!

      04

      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被称为“刀锋上的舞者”。215米,70层楼高,这是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常常攀爬的高度。王进,在正负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的世界第一人!

      素材速用:

      平步百米铁塔,

      横穿超、特高压。

      世界第一的荣耀,

      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

      王进,

      在“刀锋”上起舞,

      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

      05

      地质钻探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朱恒银的定向钻探技术彻底颠覆传统,取芯时间由30多个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在全国50多个矿区推广应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亿,填补七项国内空白。

      素材速用:

      从地表向地心,

      他让探宝“银针”不断挺进。

      一腔热血,融入千米厚土;

      一缕微光,射穿岩层深处。

      朱恒银,

      让钻头行走的深度,

      矗立为行业的高度!

      06

      乔素凯是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他与核燃料打了25年交道,全国一半以上核电机组的核燃料都由他来操作,他的团队是国内唯一能对破损核燃料进行水下修复的。25年来,乔素凯核燃料操作保持零失误。

      素材速用:

      4米长杆,26年,

      56000步的零失误让人惊叹!

      是责任,是经验,

      更是他心里的”安全大于天”!

      乔素凯,

      你的守护,

      如同那汪池水,清澈蔚蓝!

      07

      陈行行,年仅29岁,国防军工行业的年轻工匠,在新型数控加工领域,以极致的精准向技艺极限冲击。用在尖端武器装备上的薄薄壳体,通过他的手,产品合格率从难以逾越的50%提升到100%。

      素材速用:

      青涩华年化为多彩绽放,

      精益求精生成青春信仰。

      大国重器的加工平台上,

      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

      陈行行,

      胸有凌云志,浓浓报国情!

      08

      王树军,一个普通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突破技术封锁,大胆改造进口生产线核心部件的设计缺陷,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最强者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

      素材速用:

      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

      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

      临危请命,

      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

      王树军,

      中国工匠的风骨,

      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

      09

      谭文波,坚守大漠戈壁20多年,被称为油田的土发明家。他冒着生命危险研制出电动液压地层封闭技术,实现了中国自主产权技术,打破了底层封闭工具都要从国外引进的局面;作为世界首创的新技术,也为世界石油技术实现了一次重大革新。

      素材速用:

      听诊大地弹指可定;

      相隔厚土锁缚气海油龙。

      宝藏在黑暗中沉睡,

      他以无声的温柔唤醒。

      谭文波,

      你用黑色的眼睛,

      闪亮试油的“中国路径”!

      10

      李云鹤,敦煌第一位专职修复工匠,几十年写下一百多本修复笔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序流程。独创了大型壁画整体剥离的巧妙技法,既不伤害上层壁画,又让掩藏的更为久远的历史舒展卷轴,无限增值。

      素材速用:

      风刀沙剑,面壁一生。

      洞中一日,笔下千年!

      六十二载潜心修复,

      八十六岁耕耘不歇。

      李云鹤,

      用心做笔,以血为墨,

      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

      绚烂重生!

      工匠精神中国人物事例材料3

      “工匠精神”这个词是生造的,任何把他等价于“职人气质”的都是两学一做不及格,事实上,任何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有利于培育工程师文化的,都是工匠精神。

      所以说远不止“大国工匠”有工匠精神,大国工程师有工匠精神,科学家也有工匠精神,产学研一体化是工匠精神,蓝翔新东方同样是工匠精神。

      两弹元勋,国士无双;大国工匠,赤子之心。「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张爱萍

      他们是行走在故宫的是一群做着不普通工作的普通人,他们让故宫从深沉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与保有者,变为一个供当下人施展拳脚和情怀的工作平台。没有高谈论阔,只有扎扎实实,以“匠人”之赤诚,做好本分。

      正如片中的旁白:“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