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下载
  • 职场资讯
  • 求职攻略
  • 求职面试技巧
  • 面试题
  • 笔试题
  • 职业规划
  • 职场法则
  • 职场培训
  • 升迁之路
  • 劳动法规
  • 跳槽注意事项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职场 > 升迁之路 > 正文

    基础会计课程微课开发与应用

    时间:2020-12-04 15:13:3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其短小精干、教学效果颇好,近年来越来越为学生所接受,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微课”的教学设计关系其是否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此将《基础会计》中“错账更正法”内容设计制作成“微课”并以此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微课”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微课  基础会计  教学设计  错账更正

    1 概述

    微课,因为其具有持续时间短、容量小、内容凝练且重点突出、实施灵活等特点,成为了学生学习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微课”在很短的时间教授完某个专题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课前对重点或者难点的内容,或者是一些事先学习及练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另外,“微课”还有助于拓展课上所学习的内容。本文以《基础会计》中错账更正的“微课”设计为例来进行说明“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方式。本文所要介绍的“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主要是指由一线教师或教师团队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自行开发,以视频为载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内容短小精悍,聚焦于某一个主题,即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小规模课程。

    2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步骤如下:选题——设计——制作——修改。

    2.1 “微课”选题 制作一堂“微课”非常简单,但是要制作一堂出彩的、优秀的“微课”就不那么简单,其中选题非常关键。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般比较适合作为“微课”的选题。因此要求教师首先熟悉所选教材,本文制作“微课”的内容选自由郑在柏老师主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一书。基础会计课程为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的知识性、专业性理论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对于教师而言,确定了制作“微课”的课程后,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选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对教学对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笔者所选的基础会计课程所面授的对象是该校会计高职专业一年级学生,从情感特征来看:他们活泼好动、但不够自信。从知识储备来看:起点较低,综合欠缺。从学习能力来看:他们难以坚持,拓展乏力。经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错账更正法”这一节内容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难点。“错账更正方法”是《基础会计》第八章会计账簿第三节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中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的适用范围、账务处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安排上,“错账更正法”上承“账簿登记方法”、“对账”等知识,下接“结账”的内容,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必须攻破的中心环节,也是会计实务操作中必须掌握的方法。由此,确定本次微课设计的选题为:

    2.2 “微课”的设计 在确定选题后,接下来进入的工作就是“微课”的设计了。在微课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快速切入主题。“微课”时长只有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教学设计切入主题要迅速。开门见山或者设问导入以及利用其他一些能吸引学生的话题进行引入。

    ②精心设计脚本。“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结束等。“微课”的内容设计要条理清晰,主题要突出。“微课”是一个精彩的视频短篇,因此尽量要突出该课程的特色,要能出彩,不能做得平铺直叙。

    ③教师语言要精练。教师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简洁明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先把讲稿设计好,这样录制过程就会相对比较流畅,后期处理就比较简单。

    在对“错账更正法”进行微课设计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笔者分别就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个知识点设计了三个“微课”。以下以“划线更正法”为例,讲述其设计思路:

    2.3 “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拍摄和制作方式很多,根据职校一线教师技术掌握情况、硬件设备配备情况以及容易上手的需求,推荐主要的制作方式有摄像机拍摄法,录屏软件+PPT制作法、手写板制作法、Educreation/ShowMe制作法。在制作微课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适合的录制方式,使“微课”更好的呈现知识内容。

    笔者在上述“微课”的设计中采取的是摄像头拍摄+录屏软件+PPT的制作方法。用到的工具与软件有: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带摄像功能的手机也可以),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8,PowerPoint等。采用的方法是,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具体制作过程简述: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拍好小视频,将视频嵌套到PPT中,制作PPT课件;微课中的PPT应以方便学生自学为主,因此,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PPT的张数应限制在30张左右,仅供大家参考。“微课”的PPT模板总体风格应该与选题内容相一致,不应出现太多与所要讲述的内容不相关的背景画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为了使画面好看,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加入了大量的色彩斑斓的动画要素,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被这些要素所吸引,反而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因此,微课的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8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按F10录制结束。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进入编辑界面,可对录制的视频进行裁剪,添加标注,添加字幕,变焦以强调重点,添加测试题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降噪以保证声音清晰无杂音等操作。为了使学生能在放松的状态中学习,在整个微课中,笔者加入了舒缓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放松情绪,以有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当然,寓教于乐应采用何种方式属于个人问题,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目的。

    2.4 “微课”的修改 “微课”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如下原则进行评价与修改,①聚焦——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供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②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③清晰——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④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⑤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其应用都处于探索阶段,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通过设计研究法”在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循环,不断做出改进,微课程的应用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改革。

    3 总结

    通过上述“微课”设计制作过程笔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在当今新的网络技术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微课”的设计制作,使笔者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深入研究学习并且反思微课教学,不断地尝试“微课”研究,结合自己所任教课程不断创新,使得“微课”内容紧密联系本专业知识结构,贴切学生的知识水平层面,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Shieh, 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2]EDUCAUSE.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s[EB/OL].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90.pdf.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01.

    [4]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

    [5]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

    [6]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9-21.

    [7]姚正东.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5-26.

    [8]相方莉.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软件工程师,2014(8).

    [9]李娇娇,汤才梅,陈倩.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及其发展趋势[J].资源建设,2014(3):61.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