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商务礼仪 > 正文

    基于同一性理论的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研究

    时间:2021-01-25 21:19:5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馟i4]4m5M^i%ƫr&__|ЖzȚ%ƫr&uܝ*'!ק+r~rZ,uܦ^حɧ!ޙiiiiw?_iiiiiw?教学活动产生的引导、文化传统形成的思维定势、社会舆论形成的价值导向、政府政策形成的导向作用、重要人物形成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个体的自我反省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动力来源。从动力来源的角度来说,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动力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从动力性质的角度来说,大学职业认同发展的动力可以分为显性动力与隐性动力。无论是内部动力还是外部动力,无论是显性动力还是隐性动力,都是交互发挥作用的,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专业学习水平

    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相比,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为紧密,这也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之一,而高等教育的这一特殊性主要依赖于大学生是准职业者的客观现实。专业是大学里的基本学业门类,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载体,每个大学生都依托于特定的专业而学习。可以说,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又影响着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不同的职业认同发展水平影响个体的投入水平和积极程度。职业认同发展的最高层次,亦即职业认同达成的个体“既有积极的探索又有明确的承诺,已经有了明确且符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并在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向目标职业方向发展”。[7]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而言,具有不同层次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投入程度,低层次的职业认同者专业学习投入较低,高层次的职业认同者专业学习投入较高。因而,促进大学生职业认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也将会促进大学生专业学习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2有助于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职业认同就是个体对未来从事职业的预期并为这种预期努力的程度。很显然,个体的这种预期越明确,个体努力的程度也就越高,与此同时,个体达成预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体到大学生职业认同而言,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水平越高,大学生职业发展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亦即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与大学生就业质量正相关。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是很高,这可以从就业满意度和工资待遇两个维度来衡量。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维度来看,根据麦克思研究院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1届至2015届大学生(本科生)就业满意度分别为50%、58%、58%、62%、61%。从总体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基本“及格”,不是很高。从大学生工资待遇的维度来看,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的工资待遇竟然不如农民工,有媒体惊呼大学生贬值,读书无用。[8]也就是说,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和工资待遇两个维度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不是很高。这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学业水平、就业环境不好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职业认同研究水平有关。有研究者已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证明,职业认同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工作起薪、职业选择与就业满意度,[9]并且发现职业认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职业定位,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质量。[10]因而,本研究认为促进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3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大学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国上下一片创新创业教育的繁忙景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双创时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质量,也制约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步伐自然也就更快了。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盲目推进的,也不是要求所有层次与类型的高校都要推进,更不是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要进行创新创业。大学与大学之间存在差异,就开展与实施创新创业而言,大学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各大学学生之间的差异。因而,大学生要不要进行创新创业,进行什么样的创新创业,需要根据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情况而定,亦即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情况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总之,促进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可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厘定大学生职业认同与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内涵,明确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四种状态与方向,剖析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特征,认识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积极意义,为研究大学生职业认同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育锋.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教论坛,2004(10):14—18.

    [2]李晓东.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南海.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教论坛,2005(34):4—7.

    [4]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1(3):4—15.

    [5]魏淑华,宋广文.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5):61—66.

    [6]陈庆合,侯金柱,李忠.论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J].职教论坛,2003(16):4—7.

    [7]Lease K V, Strauser S H, Yanchak D R. Relation of Disability Type and Career Thoughts to Vocational Identity[J].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005,48(3):130—138.

    [8]新華网.大学生贬值:工资不如农民工读书无用?[EB/OL].[2016-03-01].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5/30/c_124781415_7.htm.

    [9]岳德军,田远.职业认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76—81.

    [10]岳德军,田远.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质量: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江苏高教,2016(1):101—104.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