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商务礼仪 > 正文

    浅谈西部大开发中的教育事业

    时间:2021-01-25 18:06:4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自1999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大开发就成为全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系统而浩瀚的工程,任务非常繁重。国家不仅要增加投资对西部自然资源进行开发,而且更要注意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又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正像党的十六大指出的:“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大力优先发展西部教育,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文拟探讨西部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一、西部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地域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大都比较贫困。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资料显示,全国需要扶贫的贫困县有592个,西部地区就有307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2%。其中四川43个、贵州48个、云南73个、西藏5个、陕西50个、甘肃41个、青海14个、宁夏8个、新疆25个,尤其是一些老、少、边、穷的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造成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较复杂,其中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是一个主要原因。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其一,西部地区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高。在1998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的抽样调查中,西部地区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抽样人口总数的20.7%,分别比中、东部地区高7个和5.8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有138.2万人,宁夏有96.46万人,青海有154.13万人,四川有1163.10万人,重庆有391.84万人。其二,西部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低。据1998年统计,西部地区受过中、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分别为8.58%和2.1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和0.56个百分点。其三,西部从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低。在西部12省、区中,仅新疆、陕西、宁夏、内蒙古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市、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在50%以下,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宁夏5省区从业人员中,文盲的比重仍高达20%以上,西藏甚至高达67.5%。

    (二)西部地区教育落后

    西部地区由于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相对于全国,尤其是相对东部来说,教育比较落后。其表现为:其一,基础教育薄弱。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经费匮乏,群众生活困难,领导办学积极性不高等原因,使得一些地区学校设置少,造成一些学龄儿童无学可上,即使有的入学儿童,因种种困难辍学、流失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因而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文盲群体。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尚未“普九”的有490个县,西部地区占433个。另据1993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统计,全国有近190个县,约2200万人口覆盖地区的小学入学率不足90%,其中西藏入学率是52.4%,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地、县的小学入学率都低于70%。由于学校较低的巩固率,使许多儿童不能完成初等教育。据统计,1989年,全国小学生流失率为3.3%,而西藏和贵州竟高达18.9%和10.5%。其二,高等教育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单从高校的数量来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3年2月止,全国有普通高校1410所,西部地区仅有339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4.04%。另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西部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与东部的绝对差距为12.3人。在教育部2002年1月公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中,全国有906个重点学科点,西部仅有114个,占全国的12.5%,而且西部地区13个省区没有重点大学。西部的研究生教育与中、东部相比,差距更大。西部高校不仅硕士研究生布点少,招收数量少,博士研究生布点就更少了,至今青海、宁夏、西藏的高校无一个博士生点。高等教育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西部高等教育落后,必然会制约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乃至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二、加快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破除落后的传统思想,树立教育为本的思想观念

    在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缓慢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落后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制约着初等教育的普及。至今有些人还认为,父子传习,靠天吃饭,根本用不着读书识字,更不需要科学知识;他们安于“不识不知”的现状,满足于农村落后的生产力的现实生活,缺乏求知思变的动力,认为“识字无用”“文盲无害”,甚至有人认为上学是为了当干部,当农牧民就不需要上学,于是出现了新的文盲群体,以及整个西部人口素质低下的状况。人口素质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落后,又制约了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从而又使下一代人口素质难以提高,如此,就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使西部经济很难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难以实施。那么,西部地区的出路何在?解决西部落后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量事实表明,教育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高等教育能生产、开发和改变人的劳动能力,再生产、转化和提高人的劳动生产能力。据有关调查证明,教育程度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直接作用:受过小学教育的要比文盲高43%,受过中等教育的要比文盲高108%,受过高等教育的要比文盲高300%。又有调查表明: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其收入水平的增加是直接相关的。国家统计局1989年对6.7万户农民进行跟踪查表明,农民人均收入为443元,以教育程度分,小学户为543元,初中户为616元,高中户为640元,中等职业技术户为741元。近年来,海口市城调队对海口市200户居民的抽样调查也显示:2002年赚钱最少的是未上过学的居民,年收入为2384元,小学程度者年收入为2998元,大学专科生年收入为13991元,大学本科生年收入达到20499元,而研究生年收入高达27900元,是小学程度者的9倍。这些数字充分证明,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也就是说,西部地区只有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出自己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才能使西部的经济得到大发展,使人们脱贫致富。否则,光靠国家投资“输血”,很难完成开发西部战略任务,必须培养西部自己的“造血功能”,让西部人民自己具有适应市场、赢得市场的竞争能力,才能把西部变成山川秀美的大好河山。

    (二)实施“普九”教育,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渠道

    首先,国家应该在贫困地区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增加经费投入,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教育专项拨款的力度,缓解教育经费不足之矛盾,实行免费教育,尤其对贫困的家庭,地方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和吸引家长送子女入学。让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不分性别、民族、地区、地位具有相同的接受各层次或各类型的教育。其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文盲的产生,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渠道。其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加强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和培训,切实解决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偏少的问题,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各方面的素质。其四,完善教育立法,加大执法力度。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十分重视,并先后出台了《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等一系列法律、法令。这些法律、法令的实施,对推进普九教育起到推进和保障作用。但有的学龄儿童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制观念淡薄,并不认真执行“送子女上学”的国家法令,认为儿童上不上学是个体行为,与国家无关,仍然使一些儿童失学、辍学或承担家务或出外打工挣钱。这些现象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从而影响了“普九”教育和“扫盲”教育的实施。对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在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三)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发展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国家要像投资基本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那样,高度重视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应该像美国那样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投资新建一批西部的高等院校,以促进西部地区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其二,要扩大西部地区大专院校的招生规模,使更多的高中阶段的毕业生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三,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面向市场。西部地区高校的专业和学科的设置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要结合西部的具体情况,结合区域优势,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学校的布局。要面向市场,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同时要重点发展一批能代表本地区教育水平的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提高办学效益。

    (四)坚持多层次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其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以劳动力后备力量为对象,是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江泽民曾讲过:有个大道理,农村的孩子要大部分留在农村,现行的农村教育要改革。他还说,调整教育结构的关键环节是要多办一些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的各种初、中级人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分流,又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的需要。因此,职业技能教育,是一项既能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又能把当地教育投资留在本地,使教育回报率最大的工程。各级政府又何乐而不为呢?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特别是农牧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氛围,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发展农牧区的职业教育;还要从西部教育的实际出发,把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发展农牧业生产服务。这样职业教育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二,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根据职业、岗位的现时需要和未来发展要求,针对在职、从业成人实施的,贯穿个体生命历程的、层次各异、形式多样、速成速效的社会性教育。其社会职责主要包括:实施继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项目开发和成人咨询、社会政治教育以及闲暇教育等。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形成的重要途径,与西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发展成人教育。首先,要发展农村的成人教育,扫除农村中的青壮年文盲,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素质。要把扫盲工作和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脱盲和脱贫相结合,从而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优化,促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其次,要重视抓好继续教育工作。要从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的实际出发,特别要注重发展继续教育。要根据各种产业的发展规模确定人才培养数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以适应西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再次,采取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要全方位、宽领域、多专业培训高层次人才。诸如,函大、电大、自学考试、大专院校成立成人教育培训基地、党校、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及与中、东部合作办学、异地代培等,各种办学形式互相配合,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急需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五)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促进西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发展西部教育事业,不仅要靠政府与公共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事业。这样可以扩大教育投入的来源,也能使培训的内容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就需要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办学过多的现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民间发展教育的资金融资渠道,大胆地进行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积极支持个人和团体依法举办各类学校,鼓励东、中部的个人或社会力量到西部依法办学,允许外国和港澳台的个人和团体(宗教办学除外)捐资或合资办学。

    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不久的将来,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一定有惊人的大发展。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