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下载
  • 职场资讯
  • 求职攻略
  • 求职面试技巧
  • 面试题
  • 笔试题
  • 职业规划
  • 职场法则
  • 职场培训
  • 升迁之路
  • 劳动法规
  • 跳槽注意事项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职场 > 求职面试技巧 > 正文

    “盲人摸象”与教师研修

    时间:2020-12-02 15:08:0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教师同伴研修”作为一种理念和实践策略,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铁道博士多年来在吸收国外成人学习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实践经验的成人学习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同时也期望自己能够在与同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有益于自身专业发展的经验。他将这种发生在教师群体之间,有取有予、互为资源的互动学习称之为“同伴研修”。“同伴研修”顺应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尊重教师已有知识和经验所具有的资源价值,主张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借助问题解决式同伴互助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

    实施新课程以来,张铁道老师与教研人员一道针对一线教师增强教学能力的需要,带领研究人员和基层校长、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动。他们还以北京市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吴正宪、王能智、李淑环、郝素梅作为研修资源,开展了丰富有效的主题研修以及其他主题的资源开发项目。他带领众多基层教师研修团队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总结出了“同伴研修”的实践策略,即:“贵在理念”——珍视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及其资源价值;“巧在设计”——创设全员参与的问题解决式学习过程;“重在实施”——精心组织,使参与者能够由衷欣赏同伴经验,深刻反思自身实践,并由此形成改进实践的动机和行动计划;“成在后续”——对于后续实践予以连续性的引导和积极干预,进而达到增强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

    他和众多同志开展的实践努力得到了基层教师的由衷欢迎。他们亲身实践的基于“能力发展观”和“专业资源观”的教师研修活动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对于我们认识新时期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特点,改进基层教师培训的实践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这里,我们将张铁道老师新近完成的一篇短文刊出,以便大家进一步了解教师同伴研修的实践意义。

    ——编者

    人人皆知的“盲人摸象”原本是一则来自佛经的成语故事。它说的是古时印度一个小国的国君镜面王利用盲人摸象劝喻臣民皈依佛教的故事。当时,印度国内流行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聪明的镜面王想出一个主意,他吩咐侍臣说:“你们找一些盲人,明天一早带他们到大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触摸大象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擦肩接踵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儿,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那好。你们每个人都讲讲大象是什么模样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接着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一面巨大的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臣民见状,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镜面王是否达到了引导臣民皈依佛教的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盲人摸象的故事从此传播开来,成为一种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处世警喻:假如我们把对于事物的认识建立在一知半解或浅尝辄止的局部经验基础上,往往就容易导致以偏概全的错误。

    2008年国际残奥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己残缺之躯,奉献给我们“健全人”许许多多自强不息、超越人类极限的精彩表现,带给我们无尽的震撼和激励。如今,重温这则成语故事,我突然惭愧地发现:我们“明眼人”或许误读了故事中的“盲人”!我们在强调盲人认识事物过程中固持己见、失之片面的缺点时,居然忽略了他们难得的可敬之处。我再三叩问自己:“故事中的盲人们有什么优点?”居然发现,他们至少有让我们“正常人”汗颜的三个优点:首先,他们都非常认真,努力地通过触摸,感受事物,并通过亲身体验做出对于认识对象的独立判断;其次,他们都很诚实,都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第三,正因为他们有了亲身体验获得的判断,所以他们很自信、很坚持。平心而论,我们作为旁观者都明白:他们之所以失之片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国王只允许他们触摸了大象的某一部位。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每一位盲人都认真地体验了他们所认识的对象,并在亲身体验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认知。他们的诚实表达和坚守自信都无可指摘。而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明白,能够心无芥蒂地做到认真、诚实和坚持,不仅需要智商,而且需要勇气!

    反观我们“明眼人”利用“盲人摸象”而形成的这则成语故事,我在与同事探讨教师研修问题过程中突发奇想:“能否从建构性学习角度,从‘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汲取对于教师同伴研修的积极意义?”(1)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获得了以下启迪。

    第一,“摸象”,即注重教师在自身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亲身体验。在我们看来,教师的直接经验可以被视为“摸象”的体验与认识过程。正是有了这样的“摸象”过程,使得每位教师都结合自身学科及教学服务对象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经验和体悟。尽管他们的个体经验可能并不完全“正确”,更说不上有许多所谓“理论价值”,但因为有了反复实践的积累和深化,使得他们的个体经验对于他们个人及其他教学同伴逐渐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资源价值。这一事实对于在基层工作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如培训者、教研员)而言,就意味着只有尊重教师自身已有的实践经验,并深刻认识他们的经验所具有的资源价值,我们才能够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师学习活动。我们就不会有意识地忽视教师需求,就会有意识地避免一味布道式的“理念传授”、缺乏师生真实参与的“课堂展示”或训诫式的“满堂灌”等做法。这里就自然涉及到教师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将设计“摸象”过程,作为教师个人或者集体获得深刻认知体验的学习前提。

    第二,“说象”,即按照集思广益原则,结合教师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确定一定专题,鼓励每个人结合自己已有的亲身体验及各自心得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引导大家相互倾听各自不同的经验和体会。为了发挥教师个体已有经验的资源价值,教师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相互欣赏的交流氛围,激励参与活动的每个人都能够畅所欲言,相互理解各自观点,并引导大家汲取各自观点的有益价值。实际上,众人“说象”就是在相互尊重、认真坦诚、充满建设性气氛中所发生的,体现每一位参与者资源价值的交汇过程。

    第三,“成象”,即参与者围绕一定专题,经过广泛交流汇集成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充分体现参与人员成功实践经验的、相对完整的群体认识。在这样一个集腋成裘的资源建构过程中,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基于自身专业素养和对于参与者已有经验的资源价值的认识,引领大家针对已有经验进行积极的甄别、梳理和加工,进而形成能够体现集体智慧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教学专业知识和方法论价值的认识。藉此,便有可能将众多的“片面的、局部的象”逐渐汇聚成为“一只较为完整的、接近于真实的象”,从而实现由个体对于认知对象相对片面的认识到集体获得的对于认知对象的相对全面客观认识的建构过程。

    第四,我们权且称之为“抽象”,即参与者对于认识对象的概念化过程。研修群体在上述对于实践体验的交流建构基础上,在组织者引导下,将大家对于“一只象”的具体认识转化为对于“象”的类别认识,即形成对于象的概念。学习者通过这一认知环节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学习的跨越,从而使得他们无论对于印度象、孟加拉象,乃至非洲象都可以借助概念而不必亲自逐一辨识均能认识。

    借助上述对于“盲人摸象”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我们多年来开展的教师同伴研修实践探索的体悟,笔者试图说明:人类认识任何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属性,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由相对肤浅、片面到较为全面、深刻的认知过程。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认真体验,获得自己的初步认识,而后借助相互交流互补,形成接近正确的认识。

    就在职教师的专业学习与能力发展而言,明确这一认识对于我们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师集体专业学习与研修活动具有积极价值。教师群体的学习与研修既是教师个体对于自身已有经验的反思加工过程的预设,也是对于开展相互交流、倾听,集思广益,由此获得更有价值的专业认识的学习过程的引领和群体体验。我们认为,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在职教师群体为了保持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交流研修学习,可以借鉴“摸象-说象-成象-抽象”的认知策略,设计并实施由个体经验到集体智慧的加工建构过程。为此,新时期的基层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结合教师教学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充分尊重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针对他们的具体需求,设计和实施有意义的经验分享、互动建构和资源生成,有效地实现由相对片面、肤浅的个人体验到相对全面、理性化的群体认识过程,从而达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目的。

    多年来,笔者与不同群体的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针对中小学基层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结合不同学科和主题开展了实践探索。例如,“农村小学教师流动培训队项目”(1992)、“农村小学校长改善人际关系专题研修”(1997)、“基于儿童学习需求的教师专业系列发展项目”(2002-2008)、“小学校本教研实施策略开发项目”(2003-2008)、“基于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经验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项目”(2003- ),以及先后与北农大附中、理工附中、中关村一小、北航附中等学校合作开展的“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师能力发展项目”(2004- )、“地理特级教师王能智教育生涯故事研修项目”(2005-2007)、“小学语文教师李淑环教学特色研修项目”(2008- )等。在长期探索、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了“教师同伴研修”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令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基层教师通过亲身参与体现实践原则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教学专业能力,并为开展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实践策略等方面的方法论借鉴。

    我们所开展的多样化探索实践以及由此获得的心得体会,在许多方面也印证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教育工作者尊重一线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依据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展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经验过程”,的确是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并藉此和教师一道享受了“实践出真知”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愉悦学习过程。□

    (本文得到北京教科院吴正宪,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王能智、吴云,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刘芳等同志的启迪和鼓励,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编辑 王雪莉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