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下载
  • 职场资讯
  • 求职攻略
  • 求职面试技巧
  • 面试题
  • 笔试题
  • 职业规划
  • 职场法则
  • 职场培训
  • 升迁之路
  • 劳动法规
  • 跳槽注意事项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职场 > 求职面试技巧 > 正文

    探索不止,创新不停

    时间:2020-12-01 21:22:3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馟iNv?饨ky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和分析。

    这一创新设计改变了当时盛行的一问一答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模式,起到了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推理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作用,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称赞。

    至21世纪初,语文课程标准问世,新一轮课改启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融合达成的要求,并再三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背景下,再来看《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原来的新设计又不符合要求了。虽然该课文的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好凭借,但它毕竟是语文教材,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科本位任务一定不能淡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必须落实,于是,研究的重点就落在了如何突出语文学科特点,融语言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情感提升为一体,达成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同时又保证学习主体能够比较充分地经历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理念的更新和认识的提高,促使教学行为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课始,安排学生提问;课中,围绕问题组织学习活动,在解决了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再次安排质疑;课末,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故事的语用价值——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实时生成的精彩。

    课改推进数年之后,时至2007年,我再次执教《惊弓之鸟》。如何在原有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怎样通过实际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对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體”“改变学习方式”“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等理念的新的理解,成了我心心念念、反反复复思考的问题。

    随着研究起点的提高,深入研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只有突破瓶颈,才能有新的发展。经过多次课堂教学实践,几易其稿,总算形成了既保留原有成功经验,又有新的突破的教学方案。原浙江省小语会会长、杭州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沈大安看了教学设计,给予很高评价,主动做了详尽的点评,并推荐给《小学语文》杂志(发表于该刊2007年第3期)。近日,我重新审视了这十余年前的教学设计,感觉它们在创设大问题背景,设置有层次的学习探究活动,重视语用,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等方面仍有可借鉴之处。在此再次呈现给大家,作为一个曾经的教学实例供大家参考,以便进一步探讨。

    二、案例分享

    (一)预设学习目标

    1.凭借拼音,读准“羸”“嘣”2个带读字,会认、会写“魏”“弦”“悲”“惨”“愈”5个生字,会写“弓”“箭”“射”“猎”“雁”“痛”“裂”7个已会认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新词。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来历,能在老师提供的具体语境中判断是否适合用“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感受成语的魅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大吃一惊”“更加吃惊”等用词的变化以及更羸说话的准确、严密,体会语言的力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积累和运用先果后因的表达方式。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初步学习根据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对于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性,无须多言。但在实际备课时,不少教师对此不够重视,往往是照教参上写的,抄一遍了事。本板块对教参上“学习目标”的表述做了较多的改动,意在:(1)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以便检测;(2)突出过程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对教学目标体系做了重新建构,“过程与方法”成为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纵观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叙述,与传统目标体系的表述,几乎一个模样,“过程”目标没有能在其间得到反映,这将制约教学过程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的落实。补充和突出过程目标,应当成为新设计的第一步。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读题解题。

    学生活动:读课题。说说对“成语”的了解。读写生字“魏”,理解“古时候”。

    教师引领:揭示课题。简介课文类型。简介“魏国”。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了解真实学习起点,为后面理解成语历史的源远流长做铺垫。]

    2.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巩固字词。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正音认读易错字词。分类抄写、巩固生字:有把握写对的字,抄写1-2遍;需要特别注意的字,抄写3-4遍;订正栏,组词写2-3遍。同桌互读课文。

    教师引领:了解自读情况,随机辅导。集体纠正共性错误。可以单个抄写,也可以连词抄写,还可以按结构归类抄写。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先实践,后纠正。伙伴合作,互帮互学。让学生按自己识记生字的方式将生字分类,自己决定抄写遍数,增强学习生字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归类识记。避免平均用力。]

    3.再读课文,读懂内容。

    学生活动:独立默读课文,找相关词语“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找到有关句段,先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堂作业:(1)在图2的方框里填入合适的词语,简示惊弓之鸟掉下来的过程。(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那只大雁怎么会掉下来的。(3)学习更羸的说法,试着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讲讲大雁掉下来的过程。

    教师引领:课文中说的惊弓之鸟是怎样的一只鸟?更羸怎么知道它是一只惊弓之鸟?这只惊弓之鸟是怎么被惊吓下来的?无序出示词语卡:“听到‘嘣’一声”“拼命往上飞”“掉下来”“心里害怕”“伤口裂开”,帮助学生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设计问题,组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理解课文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解答问题。变个体的一问一答为全体参与的动笔练习,以扩大训练面,并为复述大雁掉下来的过程提供扶手。凭借填空,运用句式,进行推理。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在学习语言表达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研读课文,感受形象,学习语言。

    学生活动:(1)找出课文中带有“本事”一词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本事”的意思。读出魏王吃惊、赞叹的语气。(2)练读更羸的话,发表自己的意见。(3)用上“因为”说清原因。各自摆出观点,展开争论。(4)根据体会到的意思,一说更羸的本事大——善于观察,找有关句段朗读、体会;二说更羸本事大——勤于思考。预设方案1:学生一下子说上不来。预设方案2:学生能说,但不够到位。比如,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他说话很谦虚。当魏王问:“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回答说:“请让我试一下。”这说明更羸很会说话。万一大雁掉不下来,那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更羸最后说的那段话很好。齐读4句话。

    教师引领:(1)以“本事”一词为切入口引入。魏王夸更羸说:“真有这样的本事!”而更羸却说:“不是我的本事大。”你们觉得更羸的本事究竟大不大?(2)就大雁果真落了下来一事,由表及里地体会更羸的本事大:魏王说更羸的本事大,是因为什么?如果课文中的那只大雁正在天上飞,老师不用箭,只拉弓,“嘣”的一声,那只大雁会掉下来吗?随机点拨引导,为深入理解“本事”做准备。大雁在高高的天空中飞得快还是飞得慢,它边飞边鸣,鸣叫声悲惨还是不悲惨,一般人能分辨得出来吗?可是更羸听出来了,这就是他善于观察的“本事”。更羸又怎么能从大雁飞得慢、叫得惨知道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呢?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判断,是因为更羸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善于分析,确实有本事。(3)开辟新角度,进一步体会更羸的本事大。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经验丰富,不愧为“有名的射箭能手”,老师觉得更羸不仅仅是“射箭能手”,而且还是一位说话的高手呢,你能再读读课文,举出证明他的确很会说话的例子来吗?应对方案1:先组织分角色朗读,再要求举例。应对方案2:随机引领,理由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是呀,他没有把话说死,很委婉地回答,真高明!一共说了几句话?4句话把原因说得清清楚楚,真有本事!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几步的学习,学生已大致读懂课文的内容。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本板块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背景:“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意在改变缺少力度的琐碎提问状况;通过对主问题层层推进的研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边读边思,从课文的显性信息中读出课文的隐含信息(更羸高超的说话本事),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问题、感悟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再次阅读文本,再次感悟更羸的“本事”。对于更羸还是一位说话高手这点,学生不经老师点拨不一定领悟得到,此时老师就该出手。做好不止一种的预设方案,以便随机应对。努力把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回读重点段,将朗读与理解、积累语言有机融合起来。]

    5.分角色读,推敲用词,积累语言。

    学生活动:(1)画出魏王的话及写魏王表情变化的词语,自读自悟。(2)交流看法。(3)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4)群体分角色朗读。(5)摘录觉得用得特别好的词句。

    教师引领:学到这里,老师想到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更羸的吧,那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写魏王说的话和他的表情变化?引导体会成语故事的故事性(生动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如若前面用的是方案1,此处则删去分角色朗读的环节——传统的线型结构的教学过程,虽说“环环相扣”,非常严密,但也容易产生控得太死,硬牵着学生跑的情况;将环节做可移动的板块式安排,视学情机动处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6.创设情境,尝试运用。

    学生活动:(1)体会仔细观察是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观察课件:① 大雁慢慢飞来,听到“嘣”的一声,然后慢慢掉下来;② 大雁慢慢飞来,听到“嘣”的一声,立即很快往下掉;③ 大雁慢慢飞来,听到“嘣”的一声,先使劲往上飞,然后很快掉下来。判断哪一次符合课文所写的大雁掉下来的过程。试从课文中找根据。(2)初步了解成语“惊弓之鸟”适用的场景。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和它的引申义。讨论、判断。

    教师引领:更羸在对魏王说他可以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你注意到没有?我们也来试一下,看看观察仔不仔细、判断准不准确?演示大雁掉下来的不同情景,判断哪一次掉下来的情况是正确的,请说说理由。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直”的意思。回扣课题,联系生活实际,描述2—3种场景(适用与不适用的情况均有)。

    [设计意图:这一“判断”环节的安排,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将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学会仔细观察,善于分析”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成语故事,仅仅知道意思和出处是不够的。让学生了解其适用范围至关重要。]

    7.回顾全文,归纳小结。

    学生活动:说人物、故事、语言、道理均可。

    教师引领:学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成语故事,真有意思!成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不少成语被翻译到世界各地,连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学用成语呢!成语真是中国的文化之瑰宝,以后我们可要多多学习、多多运用哦!

    [设计意图:体会成语魅力,热爱成语文化。融情感目标的落实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

    三、仍在路上

    如今,在“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下,语文学科又面临全面提升学習者语文核心素养的新课题。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不是育人的唯一渠道,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的小学要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小马过河》《蝙蝠和雷达》等不少老课文再次入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我自问:如果现在让我再一次设计和执教这些老课文,我该怎样在已有较高起点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如何彰显生活即语文的活力,如何结合大背景阅读的理念,又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传统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及其独特的魅力?……继续探究的空间何其大!

    思考在延续,创新需继续。改革路上,我愿与朋友们一起携手前行!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