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其他范文 > 正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时间:2023-06-09 09:28:0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1)注音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

      滞(zhì)留 禁锢(gù) 颔(hàn)首低眉 尴尬(gān gà)

      锃(zèng)亮 犀(xī)利 广袤(mào)无垠 炙(zhì)热

      (2)释义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酒肆:酒馆。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2)读后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3)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小组交流,互相质疑。

      三、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描写面部轮廓结构。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四、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三、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四、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传神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多毛、须发浓密

      欲 外貌特征 面部 田野村夫的脸孔 崇

      扬 (平庸甚至丑陋)忧郁、消沉 敬

      先 普通大众 赞

      抑 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蕴含丰富情感

      教后札记:描写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描写人物的眼睛一定要传神。作者茨威格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要反复诵读,用心感悟。

      第一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献给母亲的歌

      教育目的: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学习写人记叙性文章的写作。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教法设计:活动 讨论 创设情景

      学法指导:讨论

      (一)活动设计:

      道不尽的母爱

      一、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

      5、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二、然后将你找到的内容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并为它们写上简明的文字说明:你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的心?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方面资料搜集展示的同时要求他们能朗读自己写下的文字说明。

      例如: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我们先从朗读的各项要求给他进行了点评,然后他再朗读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简短说明:“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我母亲曾经打我的经历,当时和事后我一直都在心里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后来我看到这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我仿佛一下子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俗话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的母亲也一定如此吧。”我对他这段话的点评是,能由此及彼进行了联系,并真实地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同时体会到“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的深沉母爱,实属不易。

      开展本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母爱”这一主题把目光投注到各类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体裁中去,并通过为你选择的信息写作简短文字说明的练习,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解读、思考、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写作训练的方式。

      照片背后的母亲

      一、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二、根据采访日记整理你的采访过程,尤其是其中的采访记录,要求:第一、以问答的对话式描写来记录;第二、注意母亲和你的语言描写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和当时采访的环境;第三、这是对采访内容的整理,注意详略安排和内容取舍。

      附:采访记录表

      采访主题

      被采访人

      采访人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记录

      这一环节是由“剪不断的‘脐带’”中延伸出来的,开展这项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体会母爱。教材中列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仅此而已,只是举例,旨在提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因此我以照片作为突破口,以采访记录作为形式,重在要求学生通过采访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写人。

      母爱、我、一件事、一种感悟

      一、回忆发生在母亲和我之间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再简短地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想法。(事情可以是你和母亲的一次分歧,要求简单说明分歧产生的原因、具体述说分歧双方的表现、简单说说分歧最终的结果,还有你对分歧的看法,比如现在和以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是母亲某一举动对你的影响,具体说说母亲是通过何种方式对你产生影响的,比如语言、行动等,这件事给你今后带来了怎样的触动等)

      二、将这件事和你的想法写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或者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

      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写到这样一位母亲,她说:“小时候,妈妈为了告诉我注满水后的热水瓶是危险的,她就把我领到热水瓶边,拔下盖子,拿起我的小手在冒热气的瓶口上轻轻一放,然后再对我说:‘热水瓶千万不要单独去碰,你瞧,它冒出来的烟已经这么烫人了,里面的热水更可怕。’从此,我记住了怎样去面对这个对我来说还是危险品的东西。还有一次是在晚饭后,妈妈在匆忙地收拾桌子,我就坐在一旁喝可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故意将装可乐的杯子拿在手上晃来晃去。妈妈好几次提醒我要小心,不要把可乐洒在她刚买来的漂亮桌布上,可我就是不听。终于可乐和杯子一起落在了那块崭新的桌布上。妈妈一下子从厨房冲了出来,看了看桌布,又抬眼看着我。一段暴风骤雨肯定躲不过了,我以为。可妈妈只是用很冷静但却很严肃的口吻问我:‘你说妈妈是会选择桌布还是你?如果我现在很严厉地骂你,你一定会觉得委屈,这个家就剩你和我,我不希望咱们母女再产生什么矛盾,所以妈妈选择了你;但这件事你的确错了,所以惩罚你把这块桌布洗干净。’后来妈妈告诉我,当时她的确是气坏了,但在气头上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读者》上看到过的一篇文章,就选择了用这种方式。这就是我的妈妈,她用她包涵母爱的方式教育着我,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怎样去面对和处理我将来遇到的事情。”这个学生的文章很真实很感人,她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并懂得用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去回应和体味这份母爱。同时她也能用具体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去传递这份情感。

      这个环节是由“多角度看母爱”的延伸。如果说,前两项活动侧重于了解和感受,那么这项活动则侧重于对母爱的理性思考。而且在写作训练上,更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行动描写来写人,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详略处理、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来写人。

      报得三春晖

      1、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请你为母亲献上一份子女之爱。

      2、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课外延伸——写作练习

      以“母爱”为话题写作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1、文章可以这样进行组织安排:以“道不尽的母爱”中找到的信息和文字说明作为文章的开头,以“照片背后的母亲”和“母爱、我、一件事、一种感悟”中的事例作为文章的主题部分,注意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和详略的安排来写人物,以“报得三春晖”中“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来完成一篇记人的文章。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过程,需要同学们重新再创作。

      2、根据提示1中的内容,可以写作日记、书信等不同的文章格式。

      课后练习

      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母亲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博爱的象征,请你想想你所知道的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俗语,与同学们一起赏析。

      课后札记:注意指导学生对素材的分类整理。十班同学插入的关于“看电影时是否希望母亲陪伴在你身边”的辩论十分精彩,辩论效果出人意料。所以活动的设计,仅作指导。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可以收获更多思维的火花。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一、激趣导入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图片欣赏)

      二、资料简介

      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2、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厘米、宽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预习检测

      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可分为三层: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

      二、托尔斯泰简介: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并了解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三、作者简介:

      同样是利用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展示作者茨威格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作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2n)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

      愚钝(dùn)禁锢(ɡù)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u)粲(c4n)然盎(4nɡ)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2、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朗读的部分,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读课文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读课文后,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②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③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3、研读与赏析。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