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名言大全 > 正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1-01-18 12:05:5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馟i4^㾵m5MM4i5^}ry办公助的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由校友会举办的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由社会举办的金陵女子学院;办学形式多样,如金陵女子学院实行统招统配,而福建华南女子学院、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则实行“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办学目的多样,如福建华南女子学院是为了提高妇女政治、文化、技能等素养,并能够适应福建省特区建设、城市开放形势的要求;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的创办是为了振兴陕西,解放妇女。多元的女子高等学校顺应了女子高等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趋势。

    (二)女子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多样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子高等教育,其教育内容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受教育者,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又要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当代女子高等学校所设置的专业,除了传统的英语、汉语、经济、法律、旅游等专业,还根据社会所需,增设新兴学科。如西安培华女子学校增设新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法语、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艺术设计等,形成文、理、工、法、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中华女子学院在2002年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女子高校后,成为有普通本科、高职、成人学历教育、妇女干部培训及研究生联合办学资格等多层次的高等学府,在专业设置上设有19个本科专业和11个高职专业,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和工学等六个领域。此外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设有无机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等,湖南女子职业大学设置了城市规划和建筑经济专业等。学校专业设置越多,学生的选择就越自由,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就越具多样性,这既符合了多元文化中不同思维观念的受教育者的需求,又促进了女子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上升。

    (三)课程设置多样化

    女子学院所设置的学科大体属于文科性质,如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职业学院开设有食品、园艺、移动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子学院对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有了审慎的思考,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大连女子学院注重将专业教育与女性/性别教育结合起来,开设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运动史、妇女权益保障、女性形象学、女性心理学、女性保健学、女性公关礼仪、女性健美、艺术插花、中国茶道、女性成才、乐理知识与音乐鉴赏等课程。华南女子学院在1996年也将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在原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外贸英语、涉外旅游和家政学专业,并按照女性的性别特点,设置了女性学、女性心理学及性健康教育课程。[5]中华女子学院开设了女性学理论、女性史、女性与健康、女性领导力开发与建设、性别与发展、性别与公共政策、成才女性个案研究等。河北女子职业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基础课“女性成才学”,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则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女性心理素质提升、女性亲密关系、公关与女性攻略、礼仪文化、性别社会学-性别社会与异性沟通艺术、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声乐演唱与欣赏、女性心理学、性别社会学、社交舞及作品编排、女性视角的国际关系学等共计33门女性特色课程。女性特色课程的开设,突出女性的性别特色,培养了一批女性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这也是女性文化被社会尊重,得以自由发展的体现。

    三、当代女子高等教育取得的进步

    建国后,女子高等教育步入正轨,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到改革开放之时已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在校女生比例低、高等教育层次低的问题,难以与男子高等教育比肩。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余年里,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大国,女子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可喜成就。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校女大学生数在学生总数中的比例呈上涨趋势,并增加很快,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到2002年仅仅三个年头的时间就增长了5个百分点,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比例的提高表明,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女生与男生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趋于追平。事实上,近年来在部分高校里,女生所占的比例增长的速度更快,甚至已经超过男生。以向来以男生为主的清华大学为例,2002年时新生的男女比为7:3,而在2013年时达到了2:1,而在1993年,这一比例还是6:1;而在女生为主的北京师范大学,2010级新生中女生比例为67%,2011级为71.2%,2012级为71.6%,2013年达到72.9%。甚至在女生向来不占优势的农林院校中,如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该校的男女比为1:1,2013年时已经变成3:7。[7]除了在校女生的比例增长,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根据表2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间,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在校女生数都增长了五个百分点,表明女子高等教育的层次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本科、硕士阶段的在校女生比重已接近一半,表明性别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男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也在减少,男女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近。

    四、当代女子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女子高学历人口比例仍然偏低

    女子高等教育无论在女生比重上还是在教育层次上都有所提高,但不可否认,女子高等教育的层次与男子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博士研究生阶段。2007年女博士在博士中的比重占到了34.07%,而在1995年这个数据只有15.47%,尽管增长很快,但不能掩盖男、女博士教育之间的差距。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女子读完博士年龄较大,受婚嫁压力而放弃读博。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传统思想是“男强女弱”,女博士甚至被称为“第三种人”,所承受的社会舆论压力较大,因而放弃继续深造。

    (二)学科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认为女性具有细心、忍耐、顺从等特点,而男性活泼、敏捷、思维跳跃,从而形成了“男学理,女从文”的惯性思维,师范、英语、中文、经济、历史、法律、教育、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被认为是适合女生学习的专业,而计算机、机械、土木工程、数学、信息等专业则是以男生为主。尽管被视为男生的“性别领域”的一些理工科专业近年来也多有女生涉足,但所占比例依然很小。以北京大学为例,2000年招收的新生中,文学、历史、法学、外语和经济等专业中,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2%,61%,61%,60%和57%;在物理、工程、数学、计算机、化学等专业中女生所占的比例为14.4%,14.5%,21.7%,26.9%和34.9%。[9]横亘在这巨大差别之间的,仍然是“性别领域”。自高中文理分科之时,受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大多数女生选择文科,而1997年后高校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增加学费收入,重建、新建办学成本较低的人文学科,这也为大量的文科女生涌入大学校园提供条件。

    (三)女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难是当今高等学校毕业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而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则更加严峻。由于受生理条件的限制,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遭遇诸多不公,许多单位公开打出了“男生优先”或“只限男生”的招聘要求,人为的为女性就业设置很多障碍。江苏省妇联针对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34%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的签约率比女生高出8个百分点。除了就业率比男生低,女大学生的就业层次也明显低于男生。由于女大学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求职中只好退而求其次,她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谋求一份同男性一样的工作,如通过提高学历水平来增加就业的筹码,但结果往往仍不尽如人意。一些十分优秀的女硕士研究生可能只能获得一般的男本科生获得的岗位,在女性毕业生中普遍流传着“硕士加党员,不如性别男”的说法。在一些对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里,女性所占比例同样很低,如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女性只占该行业职工人数的36.98%在金融保险业女性只占职工总人数的39.53% 國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女性供职人员更少,只占22.65%。[10]有关数据显示,在上海的高级专业人才中,女性只占21.12%,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中,女性仅占5.4%。[11]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低等现象充分体现了教育结果不平等的问题。

    五、多元文化背景下阻碍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

    多元文化下的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取得不菲成就,但其中存在的女子教育层次低,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女子教育史中,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存在一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19世纪末开始并持续数十年的妇女解放运动,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而多元文化教育内在的价值观念正好契合了女子要求教育平等的需求,于是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实现教育平等的重要工具,而多元文化教育重视妇女教育,倡导教育平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理想,促进世界教育平等。多元文化倡导性别平等,然而在高等教育问题上,性别不平等仍然是阻碍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女子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结构复杂,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大等问题。且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以来,学费成为许多困难家庭的沉重负担。对于贫困家庭的父母而言,通常会首先选择牺牲“早晚要成为别人家的人”的女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去支持男孩,即使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往往也会依据收费高低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如近几年来国家推出的免费师范生等,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兴趣或志向。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剥削了女子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未来女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