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名言大全 > 正文

    学习2020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时间:2020-09-24 08:47:1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学习2020《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近期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深刻感受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必须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三点学习体会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为各级领导干部立起了高山仰止的时代高峰,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始终心系人民。人民情怀,源于内心,扎根内心。培塑人民情怀,始终离不开内心深处的修炼。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作共产党人的“心学”来修好,牢记党的宗旨,更加自觉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

      2、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践行群众路线

      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践行群众路线。把人民情怀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花更多时间对学院师生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进行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敢于为民担当

      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敢于为民担当。自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通过为民担当,以自己最大的智慧、力量、心血,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关于学院工作的三点思考

      接下来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党建工作主动融入到学院中心工作中去,结合实际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把学院中心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贯穿落实于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和促进学院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学科建设发展,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力促招生就业工作

      我院对五个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办学现状进行摸底,集思广益、充分调研,制定了学院专业论证五年规划。其中,会计专业获得教务处批准,2020年启动专业认证。会计专业已制定了专业认证工作方案。目前,会计系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全面理解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推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建设。其他专业以此为参照,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凝练专业特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促进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加强招生宣传,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确保完成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任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整体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提升生师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三年成功引进了15名专任教师(其中博士5名,优秀硕士10名)。学院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关于学院学科建设、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科研团队建设等问题的意见。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系列培训,对新进的老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三)助力脱贫攻坚,主动服务乡村振兴

      1、打造党建与团队融合模式,携手精准服务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梅州现代农业服务团队、农产品品牌服务团队、农业供应链与金融服务团队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2、组织教师参与乡村振兴人才培训

      学院组织教师参与由学校承办的广东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为这些学生授课,传授创新创业、市场营销、产品推广的知识,打破农村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和耕作方式,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的格局,形成系统战斗力,増强市场竞争力;在助农增收、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带动农民的积极性。

      3、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志愿行动

      积极组建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农村基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带进基层,助力当地打好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四个专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4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点组成。其中,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讲话中,他说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篇讲话中他又讲到:做人民的勤务员,接受人民监督。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篇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谈话要点,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里面还附有24张习总书记为党为国为民操劳的图片。实际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是它的核心要义。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内容,以及他治国理政的实践行动,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为党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率先垂范的言行一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高尚品质给我们树立了学习标杆。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如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作为学院党总支书记,首先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大问题。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6个方面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更加坚定了我的努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院师生的心凝聚起来,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共创学院发展新局。一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这项基础工作,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要多为他们提供能力提升、职称职务晋升的机会;二是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我院创建了“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思政+专业建设”“思政+人才培养”等专业化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增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比如,上周我院召开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发展研讨会,就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融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作为党总支书记、学校纪委委员,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正人先正已”,就是要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办事公平公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以务实的态度感召人、以严谨的作风带动人、以真诚的关心服务凝聚人,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让师生都有归属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谋学院的建设发展。去年底我院引进的几位博士因为编制问题而陷入痛苦中,当时他们是有情绪的,思想波动较大,是离开还是留下?他们心里很矛盾。我找他们谈心。触动我心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3个博士告诉我,他们决定留下是因为他们感觉人文学院的氛围很好,领导很好。相对而言,我们给予师生的条件真的很有限。我认为,我们可以用心用情用爱去弥补,去感化他们,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