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 情感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语录 > 励志语录 > 正文

    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女子教育简述(1912—1931)

    时间:2021-02-04 18:05:3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民国是近代中国快速转变的历史时期。清末新政后,各个地区开始重视女子教育,黑龙江地区作为满清政府的“龙兴之地”和边陲重地,在各县区也大规模开展了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保持着稳定发展。论文分析了黑龙江女子教育背景,具体分析了女子教育的不同层次;认为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突破了禁锢思想的束缚;提高了女性的自身素质,对民国初期全国女子教育的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民国初期;九一八;黑龙江地区;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34-02

    中国封建社会严格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女子没有受教育权。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受西方先进思想影响,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传统教育的落后,以及女子在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女子教育问题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关注。处于边疆的黑龙江也不例外,虽然地理位置极偏,开发较晚,教育落后;但民国初期这种状况得以改善,受此影响,黑龙江教育有了较好发展环境,女子教育随之发展起来。

    一、黑龙江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几乎没有专门的女子教育。鸦片战争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逐渐丧失,先进学者意识到须用教育改革来改变现状。1901年清政府开办学堂,废除科举;次年公布了《钦定小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只可在家接受教育;1905年设学部,次年承认女学地位并列入学部;1907年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纳入学制系统,承认其合法地位。这些措施的实施,促使全国兴起了创办女学的热潮。“到1907年,全国有428所女学堂,15 498名女生”[1]。

    黑龙江处于边疆,开发较晚,与其他地区教育相比较为落后,女子教育更是滞后。自1904年始,黑龙江女子教育开始缓慢发展。当时的黑龙江副都统程德全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其放在其他事务之上,1905年奏请创办幼女学校,“黑龙江程雪帅日前具摺奏请,以江省教育尚难普及,非急设女学不足以固根基,现筹定的款设立女学校,一区招考幼女入堂肄业,庶为矫正母教入手之基,籍收他日改良社会之效,已奉旨允准。”[2]开创了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先河。1906年—1907年间,程德全前后在齐齐哈尔、呼兰府、巴彦州等地设幼女学校。

    此外,一些热衷教育事业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支持女子教育。其中林氏家族对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林传甲1906年调至黑龙江,虽是官员,但热衷于教育事业。1907年林氏夫妇创办了黑龙江最早的女子学堂——黑龙江第一幼女学堂;妻子祝宗梁“志在普及女子小学教育”[3],1911年在此兴办了女子师范学堂;1912年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其母刘氏1911年创办私立奎垣蒙养园。他们的行为受到政府高度赞扬,为其颁发奖章、匾额。至此黑龙江女子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二、清末至九一八事变期间的黑龙江女子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着手于女学的创办;在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中提到,初小男女同校,女子高小以上设女子中学,这样全国范围内开始兴办女学。自1916年张作霖夺取东北地方大权后,黑龙江便在奉系军阀统治之下。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黑龙江女子教育有了较快发展。

    (一)女子初等教育

    女子初等教育是女子教育的起步。黑龙江地区文化落后,好学者极少,中高等教育难以普及,故先普及初等教育。黑龙江幼女教育的兴起是其女子教育发展的基石。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因黑龙江幼儿教育发展缓慢,直至1911年,林传甲之母刘氏创办私立奎垣蒙养园,招收幼儿29人,成为当时黑龙江仅有的幼儿学校。1912年后,黑龙江幼儿教育有了新发展。1916年创建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蒙养园;1919年在齐齐哈尔北门外成立蒙养园,有幼女36人。黑龙江省幼儿教育虽起步晚,但1929年后有较大发展,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已初具规模。

    在小学教育方面,黑龙江完全按清政府指示执行。1906年黑龙江第一幼女学校建立,专招12岁以下的女子,成立之初仅有18人;它的成立推进全省女子教育的继续发展。随后各县女校相继成立,至1911年全省共有29所女子小学堂。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随后黑龙江地区按其规定将小学划分成初等小学(4年)和高等小学(3年)。初等小学共学习7门课;高等小学在初等小学的基础上增设5门课;此外,女生每周增设缝纫课。到1931年,黑龙江初级小学有4 053名女生,高级小学有338名女生[4];同时还出现了私立女子小学。

    (二)女子中等教育

    清末民初至九一八事变,黑龙江中学教育的发展逐渐加快。1913年在省城齐齐哈尔成立第一所女子中学,1926年与女子师范学校合并。1913年8月,黑龙江省女子中学附属小学校成立。女子中学非常重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1914年附设职业科,1919年改为简易职业科,教授女子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根据资料显示,1916年—1917年,整个黑龙江地区的中学仅有女生42人。此时的黑龙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缓慢。

    (三)女子高等教育

    黑龙江高等教育兴办晚、发展缓慢,民初没有独立的女子高校。一些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大多要去南京、北京或其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方就读,因来往不便且需要大量资金,大多数女子失去了进一步求学的机会,阻碍了黑龙江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后,全国兴起了创办女学热潮,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主张大学开女禁。1919年北大首开女禁,女生可以旁听,1920年开始招女生,男女可以同校。1922年南京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规定男女同等教育的权力,为女子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1928年张学良任东北大学校长,下令招收女生,开起东北教育界新风气,为鼓励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其妻于凤至亲自到东大学习。至此,黑龙江各高校开始接收女学生。193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有42个女生,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有15个女生;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有16个女生,俄文师范专科学校有59个女生[5]。这一时期黑龙江女子高等教育有了初步发展,各大高校开始招收女生,为女子教育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女子职业教育

    民国成立前,很少有女子职业教育。1912年民国成立并颁布了《实业学校令》,鼓励创办职业学校。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就开始鼓励女子谋职业,“民国元年,祝宗梁偕留学日本女子职业学校的马玉瑛创办女子职业学校,校具用费皆自备,分美术和缝纫科。”[6]1917年鲍贵卿在整顿农业学校训令中表示:“本省地面辽廓,土质膏腴,振兴实业,首属农事,农事之进步,正有待于农学,欲求农学之发展,更非普及农业教育不为功。”[7]鉴于此,黑龙江政府开始创办实业学校。到1917年黑龙江女子职业学校有学生70人,但因基础薄弱,缺乏师资及经费等,至1931年女子职业教育几乎空白。

    (五)女子师范教育

    “古之学者必有师”“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地方。伴随女子教育的兴起,女教师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1911年祝宗梁创办黑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缓和了女教师不足这一现象。由于黑龙江教育发展急需大量师资,因此在师范教育中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黑龙江女子师范教育兴起后,一直稳步发展,到1923年,女子师范生占全国师范生总数的36.71%,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930年女生人数已超过男生。

    三、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影响

    民国初期至九一八事变前,黑龙江女子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期间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显著,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阻碍了女子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黑龙江女子教育的积极影响

    1.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突破了封建禁锢思想的束缚

    民初黑龙江女子冲破了封建禁锢思想的束缚,开始享受与男子同样的受教育权。受过教育的女子成为独立的新女性,开始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1923年统计,黑龙江小学女生数在全国高小中居第一位,初小中居第三位。”[8]女子从小开始接受教育,学习新知识并增长见识,推进了妇女解放运动发展。

    2.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提高了女子的整体素质

    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兴起发展,使女子能进入学校获取专业知识。女子可根据年龄的不同选择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女子自身素质,女校开设时不仅注重专业知识,而且重视生活实践能力,使女子可以独立生活。同时,“女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9],女子整体素质的改善,对家庭的和睦和孩子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重视女子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黑龙江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的不足

    作为清政府的发源地,黑龙江地区重武轻文,学风低下,教育落后;而且是满族发源地,交通闭塞,与外界沟通十分不便,因此在这里发展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1.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期间,缺乏教师人才

    在女子教育发展期间,积极创办各类学校,但由于缺乏教师,困难重重。黑龙江教育发展初期,师范教育并未兴起,很多地方学校因缺少教师而停办。另外,黑龙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所聘老师至少要懂两种民族语言,这在当时是很难的,阻碍了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

    2.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期间,缺少资金设备

    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初期,部分学校是由地方官绅或先进知识分子捐助开办的,但只能解一时之需,要长期开办就必须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更不用说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的不足了,许多学校因各种原因被迫停办。黑龙江地区相对闭塞,需到外地购买图书等教学设备,“江省前无书肆,自设学务处两次派员赴京、沪购教科书,购经、史、子、集并东西各国图书译印精本。”[10]可见,缺少资金设备对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兴起发展,顺应了当时全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大前提,发展期间虽有许多障碍,但因当时政府和有识之士的支持,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对整个民国的女子教育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333.

    [2]江省奏设女学校[N].盛京时报,1907-02-27,136号(5).

    [3]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

    [4]王鸿宾.东北教育通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411-413.

    [5]东北年鉴[Z].东北文化出版社,1931:803.

    [6]谢岚.黑龙江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G].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1988:351.

    [7]黑龙江省地方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教育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326.

    [8]果承刚.齐齐哈尔教育志[Z].齐齐哈尔市教育委员会,1993:616.

    [9]徐世昌.东三省政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5819.

    [10]李毓澍.黑龙江志稿:三[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2370.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