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故事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索

    时间:2020-12-04 15:13:2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也还有许多方面仍远未达到要求,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欠缺。试图通过以下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克服现实困难,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体验性、趣味性;加强学习与培训,提升任课老师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师资队伍不强等问题,从而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规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高校都是刚刚开设这门课程,且多数被定性为选修课,学时数不高、多18个学时以内。根据这些学时分配,教师只能围绕着心理基础知识、新生入学适应、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恋爱与性、人格发展与情绪调节导等几个方面进行适当开展,一些心理知识及心理体验拓展无法在课堂上过多涉及,影响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影响了师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有教师教得不认真,有学生学得不认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对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技能和本领,还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目前,教师们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在教学手段上,有些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讲授、有提问,形式上看起来很丰富多样,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由于课时、学生人数、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缺乏体验式教学、分享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枯燥,没有新意,参与程度不高。

    (三)任课教师教学能力层次不齐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工作,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需要具有真正专业化水准的教师任教。据调查,真正能胜任此课程的教师数量却很有限,部分教师专职人员是半路出家,通过自学而来,没有经过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就导致有的任课教师心理学知识、专业技能欠缺,讲授的案例大多来自书中,缺乏鲜活的案例,不能够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表达,理论脱离实际,不能达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感悟人生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克服现实困难,完善课程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全体大学生为教学对象,在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首先,从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学时做起,丰富、完善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知识从面上普及。另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设计课程内容,满足不同阶段学生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如大一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入学心理适应教育、爱情心理、性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大二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健全的个性发展教育、心理行为训练、心理品质修养、心理咨询、人际交往团体训练等课程,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体验性、趣味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心理品质的训练,是直接介入学生内心世界,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因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它的体验性、趣味性,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收获。

    1、融入背景音乐,唤醒学生情绪

    二战中,美军医院为受伤士兵播放音乐解思乡之苦,却意外发现伤员的伤口感染率减少,死亡率下降,这在当时就受到唤醒情绪美国国防部的重视,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开启了相关学者将音乐运用于心理研究的热潮。其实,我国的《乐记》中早有写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它表明音乐是心灵的情感显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白。个体通过音乐能够获得感知作曲者的情绪,体验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想象和联想,表达自己,升华自我[1]。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欣赏音乐,唤醒情绪,然后老师引入具体教学内容。其次,在课间休息以及课堂体验活动或游戏环节中添加背景音乐的伴随。将音乐置身与心理健康课堂这个情景之中,曲目选取原则要考虑到其课的内容与特点。既旋律适宜度又要保持内容的贴合度 。如讲"生命真谛 "这一章节时播放钢琴曲《柔如彩虹 》、 《怒放的生命》等;讲"人际交往"时播放 《好人好梦》;讲到"理性恋爱"时播放《梦中的婚礼》、《最浪漫的事》等。音乐的加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舒缓活泼,将课堂当做是心灵休憩的场所,音乐的影响与老师的授课内容相得益彰,得到心理主观体验的优化。使心理健康课程为更多的大学生所喜爱,最大程度地发挥心理健康课程本身的作用。

    2、欣赏励志电影,改变学生认知

    运用励志电影疗法,也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团体成员改变认知,增进幸福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励志类影片,由于叙事方式和表现内容的独特性,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影响力则显得尤为巨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带来丰富而强烈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并推动大学生行为的改变。安排一部励志影片,并设计一个主题,课程以追求梦想、承担责任为主题,通过影片欣赏以及之后的讨论与分享,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变能有很好的推动。经典励志影片如《愤怒的公牛》、《美丽心灵》、《冰上奇迹》、《拳王之路》、《奔腾年代》、《放牛班的春天》、《风雨哈佛路》、《高考 1977》、《和你在一起》。

    3、借鉴团体训练和素质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

    心理健康课程可以采用借鉴团体训练和素质拓展的训练方法,适当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营造自由愉悦、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应用团体游戏、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心理剧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甚至可以借鉴"哈佛幸福课"课堂上经常出现短时间的"静默"及长时间的"冥想练习"等教学方式[2],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自我体验和自我探索,将所学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而有效地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三)加强学习与培训,提升任课老师素养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实施。心理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参加相关的研讨与培训,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不断汲取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关且有益的理论知识, 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其次,任课教师必须积极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掌握心理咨询、诊断技能,并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事, 对学生熟悉体验过的经历进行深入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而非空洞的照本宣科,最终获得有效的自我调节心理活动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婷.背景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张倩.一门教授幸福的学科---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2010 (2):43-48.

    第一作者简介:张珊珊(1983-),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