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大全 > 正文

    探索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1-03-03 09:34:1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今年是莱西会议召开30周年,为大力继承和发扬“莱西会议”精神,本人以“推动干部力量向基层倾斜、在一线集聚”为选题,就近年来**推动和落实干部下沉工作的经验做法开展了专题调研,为探索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工作积极寻求对策与建议。

    一、起因与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理念,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只有把更多时间腾出来深入基层一线,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改革一线去,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在为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带领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工作落实在一线,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群众反映在一线,无数的“一线”就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最直接表达,是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任职下挂、选派下挂等不同形式,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层党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中,全方位推动干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了“产业发展有思路、环境整治大提升、脱贫攻坚见实效、疫情防控稳大局、党建引领有方向”,为新时代机关干部下沉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二、做法与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第一书记、下派村党支部书记、挂职干部、驻村蹲点、扶贫帮扶等干部下沉模式,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一)精准驻村帮扶,发挥第一书记“尖刀兵”作用。2012年以来,**累计选派900名第一书记到扶贫重点村工作。调研中发现,第一书记统筹驻村工作队力量,在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实事好事,为贫困农村留下了“带不走的工作队”。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县级层面,成立县第一书记办公室,由县委组织部代为管理,每周检查、每月调度、每季度经验交流,负责全县统筹管理、组织协调工作;
    乡镇层面,组建第一书记服务专班,定期召开座谈会总结驻村情况,重大事项提交党委会研究解决,分析研判、解决问题;
    村级层面,实行组长负责制,建立考勤、食宿、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确保全身心投入工作,作用发挥明显。二是精准选派管理。坚持政治标准,着力把好选派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观、能力观,中股级以上干部占比达到76.3%。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县派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第一书记工作管理机制》《第一书记工作任务清单》,严格驻村工作纪律,通过微信定位、电话督导、实时监控等方式确保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脱钩。第一书记工作中,涌现了大量的先进典型。比如,县供电公司王平连续2轮担任黄岗镇李溜村第一书记,帮助村内完成电网标准化改造,与该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三是鼓励干事创业。脱贫攻坚关键期内,县财政给予236名第三轮县派第一书记每村扶贫资金10万元,由第一书记自筹资金10万元,重点解决贫困村发展问题。采取实地查看、个别访谈、民主测评等形式进行年度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的依据,累计通报表扬第一书记1000余人次,提拔重用优秀第一书记100余名。

    第一书记深入联系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强班子带队伍,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几年来,先后发展党员45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149名,培养后备干部396名,帮助358个村修通柏油路,帮助346个村通改电,帮助436个村通自来水,发展培育产业项目454个,成立专业合作社218个,争取后方单位及社会帮扶资金5952.12万元,落实政策项目资金1.14亿元,巩固提升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二)开展驻村蹲点,发挥下沉干部“压舱石”作用。2019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召开**乡村振兴调度推进会。刘家义书记指出“**最大的短板在**,**最大的短板在农村”。一石激起千层浪。**党员干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为期2个月的“改进作风、深入基层”驻村蹲点活动,以干部作风转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大提升。一是凝聚共识共为。召开了县乡村1500余名干部参与的乡村振兴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改进作风、深入基层”驻村蹲点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宣讲、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实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6项重点任务,全县2000多名县直和乡镇(街道)干部全部住下去,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一律住在群众家,一律在农户家就餐,一律吃份饭,一律支付用餐费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融洽了干群关系。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驻村干部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以诚心换真心,用行动换信任,推动全县502个行政村全部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综合验收。驻村蹲点期间,全县出动人力50万人次,机械4.5万台次,更换垃圾桶(箱)1.4万个,清运垃圾2.8万余吨;
    清理乱搭乱建5000多处,清理断壁残垣3800多处,清理乱涂乱画及“小广告”15余万处;
    完成县乡公路绿化135.3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4.1万株;
    完成街道改厕4500户,累计完成改造16.4844万户;
    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7330户,示范户建成率达3%,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的行政村(社区)206个,占比41%。三是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在驻村干部的组织协调下,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300多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400多场次,5万余农村留守老人享受了饺子宴和精神文化大餐,各个村广泛开展乡村夜话、垃圾分类,促进了群众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抓牢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选优了班子,整治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50个,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5名,谋划发展“一村一品”产业129个,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000多名县乡党员干部日夜守候奋战在农村一线,用坚强的党性、强烈的担当、忘我的精神,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议农家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凝聚民心,用奉献赢得赞誉,筑牢了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浓浓鱼水情。宋巨洪是县水务局驻李田楼镇干部,访贫问苦中发现了一名正在读大学的孤儿,他发起了爱心捐款活动,仅仅几天就为女孩募捐1.2万元。驻村干部普遍反映,这次驻村蹲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的生动实践,是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洗礼,在寻根问本中重温了初心、感悟了初心、强化了初心、坚定了初心。

    (三)治穷治乱治根,发挥下派村支部书记“定盘星”作用。调研发现,**个别村家族派系斗争错综复杂,致使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为解决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2019年8月**创新性开展工作,一村一策,因村选人,选派13名县直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职支部书记,在“治乱”和“致富”上下功夫,软弱涣散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是强化人才保障。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要求选派书记具有1年以上的党龄,年龄在43周岁以下,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或农村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到艰苦复杂环境历练。经过宣传发动、政治考察、档案审查、面试答辩等环节,确定13名同志为任职初步人选,经县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后,按照任职程序到村开展工作。二是强化组织保障。为促进下派书记融入乡镇工作,全部挂职乡镇党委委员,与后方单位脱钩。为维护团结、凝聚合力,原村支部书记降为副书记使用,仍然享受支部书记待遇报酬,保障下派书记全心全力干工作。2年期满后,工作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全额事业编人员择优调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在派出单位每人每月补助500元的基础上,保障每位下派村支部书记4万元工作经费,鼓励干事创业。设立10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支持下派村党支部书记发展产业、壮大项目,每人每村先期拨付10万元,搭建建功立业的舞台。

    下派村支部书记到村工作以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于动真碰硬,善于化解矛盾积怨,扭转了软弱涣散村工作被动局面。谢集镇白寨村下派村支部书记李得果制定了“12351”发展规划,筹集资金、组织人力,租赁机械、配备管材,对河道进行了集中清理,拯救受灾良田,铺修了村内道路,改善了村庄面貌,赢得了群众认可。龙王庙镇王竹园村下派村支部书记王营接受心脏支架手术不久,毅然回到村内指挥疫情防控工作,为群众构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下派村支部书记党性强、作风好,工作认真负责,成为了群众的带头人、领路人、贴心人。

    (四)强化基层实践,发挥挂职干部“催化剂”作用。挂职锻炼工作是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2017年9月,**结合实际,先后分两批选派78名县直干部到乡镇和县信访局挂职锻炼。无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以后原则上不再提拔重用。一是高定位,明政策。明确挂职范围,新提拔重用的县直干部,无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一律分期分批到乡镇挂职锻炼;
    有乡镇工作经历的,一律分期分批到县信访局轮岗锻炼;
    明确挂职职务,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或正科级干部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其他科级干部挂任党委委员,一般干部挂任副乡镇长,工作与派出单位脱钩。选派干部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在挂职单位进行,让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二是真挂职,挂实职。挂职干部参与乡镇实际分工,融入工作大局,身上有目标、有担子、有压力、有责任。县委办公室干部李仁启挂职终兴镇副镇长,分管宣传、意识形态、文教卫生等工作,先后2次承担“桃花节”的组织协调任务,擦亮了“终兴名片”,宣传工作持续位于全县领先水平。三是重激励,树导向。选派干部到乡镇挂职时间为两年,挂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可优先提拔重用。县委对干部挂职轮岗期间表现和工作情况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先后有29名挂职轮岗干部被提拔重用,6人担任党政正职。县经信局党组副书记郜玉军挂职黄岗镇党委副书记期间,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改力度,膨胀企业规模,因表现优异、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县民营服务中心主任,后就地留任黄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挂职干部既带来了新思想新资源,又为乡镇工作注入了活力,实现了个人锻炼与充实基层力量的“双赢”,切实达到了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锻炼干部、使用干部的目的。挂职干部积极当好单位中的“扎根人”,当好事业中的“责任人”,当好工作中的“局内人”,进一步激活了干部使用这“一池春水”。

    (五)聚焦深度帮扶,发挥扶贫干部“生力军”作用。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7880名帮扶责任人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扎实做好扶贫帮扶工作。一是落实“五到位”。人员到位,包乡镇(街道)县级领导、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全部到位,集中调度、集中培训、集中部署,问题集中解决。培训到位,每个乡镇(街道)选出一个村作为样板,每村选出一户作为样板,开展系统培训,高标准打造,全面推广,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清单到位,对每个贫困户基本情况一清二楚,对照完成任务表逐项落实清单,带着清单找问题、抓整改,每个人的任务完成情况要到位,所有的证据证明要清楚。工作进展情况把握到位,工作方向是否正确、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疑难杂症,一线走访、一线排查、一线调研、一线掌控,心中有数,及时纠正。调度到位,乡镇(街道)每天召开调度会、碰头会,兜情况、听汇报、查问题、定措施,及时整改,做到当天任务当天毕。二是落实两项制度。“会诊制”,以村为单位逐户集中“会诊”,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问题查找到位。“代办制”,通过会诊查出的问题,即时整改不了需要行业部门落实的,拉出底子,由帮扶责任人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定时定点定标准,深入贫困户家中,当好服务员,为贫困户代办到位。三是实行“一袋子”工作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明确要求,发现问题要即知即改、即时即补。走访中发现,很多贫困户已经脱贫,但很多细小问题没有落到实处。大力推行“一袋子工作法”,帮扶责任人带着一个手提袋,锤、钉、胶带、印泥、笔、草稿纸以及各种资料一应俱全,缺什么补什么,现场办公、现场解决。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是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下足绣花功夫很关键。针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逐一落实、逐一清理、逐项清零,帮扶干部工作在一线、落实在一线,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汇聚了强大帮扶力量,脱贫攻坚质量得到不断巩固。

    (六)临难解危解困,发挥下沉干部“特种兵”作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应对这一突发情况,**坚持干部下沉、群防群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一是干部包网格。实行层级网格化管理,组织县直部门党员干部696名深入一线协助村级党组织开展防控工作。坚持发现典型、树立标杆,认真落实省市十条意见、十二条意见,在抗“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提拔嘉奖了10名表现突出的干部,16名优秀个人被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浮岗镇卫生院护士杨小琴火线入党,省委组织部公众号“鲁祖轩”在全省宣传了**在疫情一线火线提拔干部的做法。二是干部驻企业。成立“重点项目、工业企业、建筑工地、涉农项目、服务业”5个复工复产专班,严格落实企业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主体责任,有序分批实施复工复产。在全市第一个实行了驻企联络员制度,向重点项目派驻服务专员44名,向工业企业派驻195名驻企联络员,一企一策、包保到人,督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积极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四进”激活力。按照省委关于选派万名干部“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工作的统一部署,省市县三级共组建13个“四进”工作组进驻**。工作组深入社区一线,协助做好疫情联防联控措施,解决基层实际困难。截至目前,省、市、县工作组协调解决口罩3.8万余只,消杀用品1万余斤,灭菌橡胶外科手套1.4万个,环卫垃圾桶900个,小型餐厨垃圾清运车6辆,协调解决化肥种子等农资1000斤。发现实际问题67个,向服务对象提出意见建议25条,解决实际困难28个,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防护用品短缺、用工难融资难、原料供应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确保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下沉干部在疫情防控中主动担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走样、不变通,不搞形式主义,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一以贯之,确保了疫情防控科学有序。省派省住建厅工作组先后多次协调捐赠价值5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市派市委党史研究院工作组帮助**石墨烯热电膜企业,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县发改局派驻工作组通过各种渠道为中研股份有限公司招工20人,复工复产形势持续向好。下沉干部到岗工作后,迅速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导向,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充分调动了企业复工复产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三、经验和启示

    实践证明,干部下沉是新时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举措,对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历练干部作风、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得出经验启示如下。

    (一)必须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下沉干部只有树牢宗旨意识,带着感情、带着温度走到群众身边,静下心来聆听群众呼声,俯下身子化解群众疾苦,把党的政策、党的声音、党的温暖传递下去,才能履行好下沉的职责使命。二是突出时间节点。“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干部下沉是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有力举措,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不能为了下沉而下沉,要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明确目标任务,选准下沉时机,攥起拳头打攻坚战,才能确保取得立竿见影的工作实效。三是突出政策支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真金白银的政策是下沉干部的“弹药库”,要解决下沉干部空有规划而“无米下锅”的问题,为他们送上政策的“锦囊妙计”,扶上马再送一程,切实帮助他们打开工作局面。

    (二)必须做到“三清”。一是角色定位要分清。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提高下沉干部思想认识,引导他们找准角色定位,既当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又当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的“战斗员”,既做为群众出谋划策、指点迷津的“先生”,又做向群众虔诚取经、虚怀若谷的“学生”,既有扎根基层、服从大局的觉悟,又有高瞻远瞩、敢于质疑的境界,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二是基层实情要摸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建立健全下沉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引导他们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切实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做到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三是思路规划要理清。刘家义同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善于把新的视野、新的知识与本地本行业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要引导下沉干部将自身优势与基层实情相结合,帮助基层谋划思路、制定规划,找准发展的方向路径。

    (三)必须坚持“三到位”。一是服务保障到位。派出单位要做下沉干部坚强后盾,全方位支持下沉干部工作,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工作更有“底气”。派入单位要对下沉干部充分信任,与其他干部同等对待,充分考虑下沉干部的特长和优势,明确实际分工,努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激发下沉干部归属感、责任感,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二是管理考核到位。管得好才能干得好,要建立健全下沉干部任务目标公示、定期述职、座谈交流、教育培训、考勤签到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一人一档”,对干部下沉期间表现和工作情况,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常态化全程管理机制。要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广泛听取广大群众、接收单位、后方单位等多方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下沉干部综合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三是培养激励到位。要树立“一线锻炼干部、一线识别干部、一线提拔干部”的鲜明导向。在提拔重用、轮岗交流、职级晋升、表彰表扬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
    对下沉期间表现优异、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让下派干部有干劲、有盼头;
    对在大胆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过程中出现失误或错误的下沉干部,要适度容错纠错,激励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四、问题和建议

    干部力量下沉为基层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其具体工作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下派单位考虑单位局部利益,舍不得将优秀年轻骨干下派基层,反而将工作表现差的人员作为“包袱”下派充数,有的即便派骨干下去,也不能实现脱产,出现“挂而不职”的现象。有些接收单位出于种种原因,对下沉干部“不敢管”或“不愿用”,与下沉干部“相敬如宾”,下沉干部被边缘化,无权又无责,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下沉干部不珍惜下派锻炼的机会,对自身要求不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靠时间、磨日子,出勤不出力,把下沉当成“带薪休假”。二是力量整合不到位。有的村出现省市县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扶贫帮扶责任人、乡镇(街道)包村干部等多支队伍,各自为政,单兵作战,资源力量不能有效整合,导致工作力量不均衡、思想不统一、决策效率低,影响了下沉干部作用的有效发挥。三是教育培训不精准。年轻干部初入基层工作往往是“三缺干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活力缺定力,不缺想法缺办法,任前培训往往时间较短短,系统性、针对性不够,导致下派干部对基层工作的复杂局面缺乏系统全面了解,不能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四是时间周期不合理。一般下派干部工作周期为1-2年,由于农村基层情况复杂,下派干部对村情村貌陌生,角色进入慢,刚刚熟悉基层环境,或者项目刚起步,就因为下派到期而后续工作无法开展。五是考核管理有漏洞。下派干部管理主体涉及到组织部门、派出单位和派进单位,虽然这些部门单位对下派干部影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客观上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如何做到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共同配合,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巧妙地比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把干部下沉这盘棋下好,既实现锻炼培养干部的组织意图,又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强化协同配合机制。组织部门牵头研究制定干部下沉培养计划,进行宏观指导、资源调配,对现有下沉干部力量进行梳理整合,分批调整,细化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档案,定期研究。当地党委政府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工作,严格纪律要求,提供服务保障,确保下派工作取得实效。派出单位加强与挂职单位和有关部门联系,定期听取下沉干部工作情况汇报,从人、财、物、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解决下沉干部后顾之忧。

    (二)建立双向选择机制。“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下沉干部不能只靠上级“钦点”,更要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综合考虑干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岗位特点、能力特长、一贯表现以及当地干部结构、产业规划、工作短板等各方面因素,因人制宜制定干部下沉方案。对基层部门需要什么类型的干部下沉要做到精准对接,上级部门和基层之间要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把基层实际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最大限度发挥下沉干部的自身优势,确保干部下沉不浪费行政资源。

    (三)完善双向培养机制。将“下派”与“上挂”相结合。一方面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接地气”,对工作成效明显,且有留下意愿的下沉干部,可选择就地提拔重用,继续为基层服务。另一方面从基层选派干部到上级部门学习“阔视野”,明确挂职时间,确定挂职内容,将吸收到的“营养”带回基层,形成上下联动的“活水”机制,推动资源力量全方位向基层下沉。

    (四)强化教育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治理、驻村帮扶等业务知识,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增强下沉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振兴等重点工作,实地考察学习外地先进工作经验,提升下沉干部眼界观念和工作标准。

    (五)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属地管理和考核权重,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在哪工作、在哪考核、听谁指挥”,实现下沉干部属地管理化。实施跟踪评价反馈机制和满意度调查,建立基层和上级深度互动的干部下沉工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突出差异化考核,因人考核、因村考核,树立鲜明考核导向。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