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常识
  • 生活技能学习
  • 安全知识
  • 理财知识
  • 礼仪知识
  • 节日知识
  • 旅游知识
  • 健康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生活 > 礼仪知识 > 正文

    教师心得:有感于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

    时间:2020-11-26 10:45:2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教师心得:有感于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根本属性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听说读写,又以读为先。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是每个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达

    成的一项重要指标。

     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 一篇课文,通过朗读, 可以把握文章的精义妙理, 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

    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保证读的时间。可是小学生注意力持久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如果让他们反复的读同一块内容,学生肯定会因为没有新鲜感,而失去朗读的热情,甚至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这样理解起文本来就会打很多折扣了。所以要保证读的时间,教师就得花些心思,动些脑筋。就拿屠瑾老师的这堂《盘古开天地》来说吧!课文中“盘古创造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是一个重点

    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印象,屠老师将原文两次改成填空的形式,在填空中,一步步增加难度,既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知识,又让他们在朗读和语言表达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处理,真是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除了改变本文内容的形式让学生朗读外,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也能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有时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或者请学生配配画外音等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放宽朗读的面是让学生充分的读的又一体现。这就是

    说,教师在课堂上, 应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朗读的机会。还说屠瑾老师的这堂课吧!

    整堂课既有个别读,齐读,也有男、女生的合作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朗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充分的读学生已经有了,可有的时候因为年龄小,生活体验不够,对文本的感悟不是很到位,读起来总是缺点什

    么。这时,教师的指导就必不可少了。

    这首先就离不开范读。教师范读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

    趣和积极性,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课文中的音韵之妙,节奏之妙,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都表达出来了,学生受到真

    的感染, 美的熏陶, 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 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当屠瑾老师教到 “轻而清的东西, 缓缓上升,变成了天。”这一句时,采用了范读的方式,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抓住了

    关键的“轻、清、上升、天”这些词语,稍加琢磨后,知道了这些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对于之后老师出示的“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一句,就抓得很到位了。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者调动丰富的语言艺术,将作者记录在字里行间的深邃内涵以及丰富的感情,再现在学生面前,让绘声绘色的范读,给纸上的文字注入生命力,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的感情,为作品添姿增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达到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其次,朗读指导应结合具体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动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的点拨、引导,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再通过朗读吟诵,让课文深深地感染学生,做

    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在屠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而在我的日常教学

    中,我也是这样在做的。

     如《我要的是葫芦》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不想治叶子上的虫,结果什

    么也没得到的故事。

     短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时,我抓住了 “盯” 这个关键词, 让学生把 “ 盯”换成“看”“望”等其他词读一读, 在读中比较、 体会,从而领会课文用 “盯”一词生动刻画出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一心想要葫芦的形

    象特征。最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进一步悟

    出种葫芦的人之所以一无所获是他只“盯” 葫芦的结果。

    又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青蛙作为有益于人类的

    动物,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它写得很美: “荷叶上蹲着一只

    大青蛙,披着碧 的衣裳,露着 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

    睛。”朗 前, 学生找到几个最关 的 : “蹲、披、露、鼓、碧 的、雪白的” ,理解后再反复朗 句子,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青蛙生 活 的形象。

    抓住关 、句子来指 朗 ,在朗 中比 推敲,

    不但能更好地 出文章的味道, 而且 学生在 文章 “滋味”的体味中 会文章 言的内在意 ,使思 活 更加活 ,

    使学生 言的美感 更 深刻,同 培养了学生的 言感知能力。

    在朗 指 ,教 的 价也 得至关重要。卡耐基

    曾 :“使一个人 最大能力的方法是 美和鼓励。

     ”孩子 尤其天生喜 鼓励和 美。

     在《 古开天地》 一 中,屠老 那鼓励的 使孩子 体 到了成功的喜悦,除此之

    外,屠老 不 用体 言来 予 价:鼓鼓掌, 自内心的微笑, 点 但当学生 得不 好 ,我 教

    从其他方面鼓励: “你比以前 得有感情了。

     ”“你能大胆 手了! ”“你把字音都 准了, 一定是 真 文了,

    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 ”“你的翘舌音全读准了,真棒! ”我想,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就一定能从学生身上找到值得称赞的地方。

    虽然称赞与鼓励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如果一味

    地说:“你读得真好! ”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 为什么好。因此,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 避免廉价的表扬。在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

    存在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改进,形成“评价—指导—练习—提高” 、“再评价—再指导—再练习—再提高”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是本次活动中,三位老师都做的比较欠缺的地方。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抓好朗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