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大全
  • 辩论技巧
  • 演讲口才
  • 口才技巧
  • 口才训练
  • 谈判技巧
  • 朗诵技巧
  • 练声方法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口才 > 练声方法 > 正文

    音乐教育与高等教育

    时间:2021-01-18 15:10:5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研究与日俱增,关于艺术教育的呼声也增多,但是主要集中于对于艺术教育理念和音乐专业教育的探讨,对于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的传播与弘扬的探讨却少之又少。因而加强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3-0113-06

    一、 音乐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走向人文关怀,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根本意旨。高等教育为培养健全的人格而服务,逐渐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教育方式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是面对所有学生的、通识的普及性教育。①艺术教育是以艺术美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主要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电影、电视、戏剧等艺术形式,培养人的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发掘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1](9)。其中,音乐是在大学生生活中最普遍的艺术形式,音乐是人心的产物,是情感的表达,正如中国古代乐论的经典之作《乐记》中所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在世界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独具风采。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研究与日俱增,关于艺术教育的呼声也逐渐增多,但主要是集中于对于艺术教育理念和音乐专业教育的探讨,对于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的传播与弘扬却少之又少。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悠久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一颗明珠,民乐的教育则应在音乐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民乐教育研究,是其重要一环。

    二、 现阶段中国音乐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认识、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人的科学想象、科学创造的重要催化剂或基础,是振兴音乐艺术教育和实现中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中国现有的基础教育体制中,高校对音乐基础教育相对重视不足,措施不力,效果低下,亟需改进。近年来中国许多高等院校进行综合型大学建设,许多理工科学校均发展文、经、管、哲等学科,但发展音乐学科、普及艺术教育的举措却相比不足。许多理工类院校将艺术教育纳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助手段,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以民族音乐教育为例,民乐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社团组织,如民乐团、民乐社等,这种方式的不足,是

    只能吸纳部分有一定音乐基础并对音乐热爱程度较高的大学生,普及教育程度有限,教育覆盖面积较小,不同学校对于民乐团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对于民乐团的重视程度较高,非特长生的吸纳、培养效果较好,民乐普及效果也相对较好,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学校对于民乐团的建设重视程度则明显不足,音乐教育的效果也相对较差;二是音乐类公共选修课,如《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这种方式相对于前一种方式吸纳范围有所增加,不仅局限于有音乐基础的大学生,但也只能够覆盖到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乐普及,且各高校的普遍现象是音乐类公选课教学人数有限而选课人数往往为人数限额的七至八倍,课堂数量、师资力量供给严重不足,且课堂教学的缺点是课时有限,音乐知识难以扩展和深入,知识授予量有限,教学效果也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学习民族音乐的需求,高校学生对于艺术类公选课授课方式的改革呼声很高。上述两种方式虽然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在高等教育中普及音乐教育,但通病是无法涉及到对音乐不够了解、又缺少自身学习推动力的学生的音乐普及,而在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这种学生占据了很高的比重,因而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做到真正的艺术素质教育。

    现阶段高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缺少领导统筹、统一规划,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严重短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

    以2009年北京市高校艺术教育调查为例,其中民乐团的设置地点不统一,有些设在团委,有些设在艺术学院、人文类学院,有些设在艺术教育中心,管理机构不一,缺乏统筹规划;在课程教学方面投入,年平均有645万元,艺术团的建设方面经费投入年平均在10万元以下,在艺术团及艺术活动方面的投入,则年平均在896万元,此外统计为艺术团整体的平均数额,艺术团中一般有五至六个艺术团体,可见学校对于艺术团建设及艺术活动的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在“高校硬件设施是否能够满足艺术需要”的调查中,选择“不能满足”的达到63%;在“当前师资队伍能否满足学校艺术教育的工作要求”的调查中,选择“基本满足”的达到59%,“不能满足”的达到37%。参见韩学周.北京高校美育——艺术教育现状研究,2014(1):61-66

    针对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让我们再来看一些音乐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如日本,本着要培养国际性人才的目的,拥有着“以质取胜,以量取胜“的课程目标。它的音乐课不只是简单的乐器理论之类,还包含了音乐的创作分析等综合知识。它也不仅仅是鼓励学生们在社会中学习音乐,还发布了本科期间每人要选修一门音乐课的相关规定,并聚集了一群高水平高素质的音乐教师组成了专门的任课团队。参见田军.《中日高校音乐公众教育现状的比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145页。再如,整个民族崇尚音乐艺术的俄罗斯,则强制所有人接受音乐教育,上世纪70 年代由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领导实验、编写制订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新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请音乐教师要牢记‘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在课程的设置上,俄罗斯一是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二是强调体验创新,给学生们提供了许多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来表现自我,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2](34)。美国在1994年用立法程序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令对美国艺术教育给予了史无前例的支持,音乐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且九条关于音乐教育国家标准中包含了即兴创作旋律、变奏和伴奏,在具体的指导下作曲和改编,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和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方面的关系等,有异常丰富的内容,尤其将理解音乐,学文和历史关系列了出来[3]。在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之下,可明显看出中国的音乐教育在多元发展方面,创新方面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音乐教育在高校的状况,急需改进。

    三、 音乐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继承传统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否定传统,割断历史,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人类对本国历史文化的传承,除了通过对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外,主要是靠教育来实现和完成的,尤其是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承精神文明和各类高层次文化的重要任务。而音乐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中,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弘扬与传承中国民族器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大力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促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文化选择过程,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确保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薪火相传。音乐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爱国情感的提升

    1 增强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荣辱

    我国是古文明四大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底蕴深厚的大国,她能存在至今并不断的发展壮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人民对她的热爱。爱她什么呢?笔者曾在课上问过这个问题,有位同学回答道在学习民族乐器前她可能会回答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自然喜爱自己的祖国,但学习了一门民族乐器后,她可以说自己深爱上了中国的文化,手中的乐器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终于以这样的形态出现在自己的手里,举弓拉弦时仿佛听到有一个声音跨过历史的长河飘然入耳,心中不禁对孕育它与自己的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产生了深深的爱恋。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传统音乐是很神奇的,如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曾在一次听过某支民乐团的演出后惊奇的表示那些打击乐的演奏者们是怎样打的那样齐的,又如小提琴演奏都有困难的《野蜂飞舞》竟然能用二胡演奏的出神入化。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于民族音乐的弘扬与传承可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也是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热爱的一种途径,普及民族音乐,可以增进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其民族荣辱的意识。民族音乐的魅力也增强着学生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能帮助同学们更加理解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也会激励大家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几千年下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无论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方面,比如竹笛、古琴、琵琶、二胡等等,还是说民间小调等等,都有着浓重的民族气息。当然,学习一门民族乐器,或多或少对自己的音乐鉴赏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无论能否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份子,但是至少做到懂音乐,懂得欣赏,也真的能感受到民族文化中的魅力和独特。

    倘若人人并不懂音乐,并没有接触过民族器乐,也就谈不上传承与弘扬了。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去主动的了解去主动的接触,让几千年下的珍贵遗产留下并流传下来。若干年后,可以和子孙后代自豪的说着老祖宗的智慧和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样对于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弘扬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把民族音乐当成一种使命,当成一种精神提升,才能为弘扬与传承我们自己民族文化贡献出真正的力量。

    (二) 文化底蕴的提升

    1 拓宽知识眼界,增强人文底蕴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乐”位居第二,而古代夸奖一个人也经常说是“此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此处,乐指音乐,琴虽多指古琴,但实际上应是指乐器。本身学习一门民族乐器就是对个人人文底蕴的培养,在学习它的同时所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更是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知识宝库。

    当学习演奏一门乐器时,自然会想要更多的了解它,搜寻关于自己的乐器的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拓宽自己知识面的过程。这样不单单会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乐器,还可能连带了解其他乐器的历史与他国的乐器发展等。比如课上的一位同学曾经说过,他原来很纠结扬琴究竟是弹拨乐还是打击乐,在翻阅关于民族乐器分类的书籍时偶然了解到扬琴是明代才从波斯传入中国的,而唢呐这种人们眼中的红白事必备乐器竟也是从同一时期才传入中国并扎根发展的,一改他认为从有婚葬礼仪式开始唢呐就是主角的看法。

    最初的基本练习后就该是学习演奏乐曲了,而要想演奏好一支乐曲,除熟悉指法节奏外还需充分理解乐曲的含义,这就需要去搜集关于乐曲各种资料,了解作曲者的风格到作曲的时代背景再到当时作者的经历等,这无疑又是一大笔人文知识的积累,也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拓宽民族视野,感知多元音乐

    每次对这个世界多了一点了解,看这个世界的视野也会随着改变,这种改变可以将人从井底之蛙变成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人,学习一门民族乐器是一种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的途径。

    首先,在学习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后,会不由自主的去注意一些其他的乐器乐曲,可以识别不同风格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音乐的异同,体会到不同文化乃至东西方文化间差异。

    其次,中国的琴棋书画之间紧密联系,当打开一扇通往民族乐器的大门后,民族乐器自会给你打开一扇扇通往棋书画的窗。

    再者,就乐器乐曲本身而言,学习一种民族乐器等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理解了一种乐器,学会欣赏音乐,自己的审美品位也会自然而然提升。随着学习一门乐器,高水平的乐曲,也许可以感到波涛汹涌雨声沙沙十万铁骑马蹄嘚嘚人间疾苦喜怒无常;普通的乐曲,也许会跟着旋律律动。有的同学表示会说当听惯了那些辉煌壮丽的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曲后便不可能跟着那些网上的恶搞乐曲笑到肚子疼了,自此人生便只剩山一般的严肃与铺路石一般的无聊。但事实是,当学会了跟着那些悠扬的旋律看雅鲁藏布江奔腾,漫步茶马古道,体味大宅门中的喜怒哀乐,生活会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