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大全
  • 辩论技巧
  • 演讲口才
  • 口才技巧
  • 口才训练
  • 谈判技巧
  • 朗诵技巧
  • 练声方法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口才 > 练声方法 > 正文

    言语实践的“深耕”情结

    时间:2021-01-04 18:05:1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很显然,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我们知道,文本中作者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情感,都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语言意识,善于抓住文本的语言这个核心来展开教学对话,引领学生走进言语深处,品味语言的意味,探寻语言的规律,滋生其言语智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应当之责。笔者试从自己所执教的《开天辟地》一课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深耕:识字教学浸润“文化”气息

    我们的汉字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肩负文化传承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在头脑里烙上文化的印记,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肤”是本课的生字,“月”部。如果单单从“肤”的字形:“月”加上“夫”字来识记该字,无疑是远远不够的。既没有引导学生理解“月”部的意义,也没有引导学生发现以“月”为部首的其他字的规律。这种教学无疑是低效的。我在学生简单汇报“肤”如何识记的基础上,相机补充:汉字的“月”旁绝大多数表示肉的意思,因为古时肉的象形字很像现在的月字,作为部首偏旁,也写作月。结果月字部和肉字部只好混在一起了。请同学们打开字典,看一下月字旁的字,是不是大都与肉体(包括人和动物)有关。学生跃跃欲试,发现了许多这类的字。我还顺势告诉学生,对于大多数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

    这样教学,既可以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又揭示了汉字的造字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于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科学的汉字体系,发展了学生识字的能力,为言语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耕:言语文字品味“丰满”气息

    语言文字潜藏着丰富的情味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阅读教学要以丰富的语言文字为凭借,引领学生思考、感悟,传递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不断地熏染、怡养学生的情操。

    不妨看这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丝微光透了进来”的“透”能否替换成“射”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换。“透”说明裂开的这条缝是很窄小的,外面的光射进来是很困难的。

    生:不可以换。盘古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是让黑暗混沌的宇宙裂开了一条缝,可以看出盘古开天辟地是很艰难的。从下文的“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撑”也可以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书。学会联系上下文来思考问题了。

    生:“透”写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作者把这种艰难写出来,能更好地让我们体会到盘古开天辟地的决心与毅力。

    师: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了。不错!

    生:即便是一丝微光,盘古也认为是希望之光、生命之光。正是这一丝微光,盘古却愿意为之奉献一切。

    师:你很棒!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内容。同学们这么一品味,“透”的意思在课文中就丰满起来了。

    “透”与“射”这是两个貌合神离的词语,在教学中往往会被忽视。教学中,凭借着自身敏锐的语感,发掘了这个极有训练价值的教学资源,经过我“‘透’能否替换成‘射’呢”这一巧妙点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经验被唤醒了,他们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情悟之,把文字背后的信息、形象、气韵都彰显了出来,文本语言的张力之美,就会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我觉得,如此甄别,既能让学生感悟到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体悟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如此触摸,学生此时感受到的文字已不再是僵化、冰冷的符号,而是赋予了个体情愫的有情之物、有意之物,很好地实现了“文心”与“人心”的交融。

    三、深耕:语言特色感受“魅力”气息

    《开天辟地》全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比喻等,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尤其是对仗用法,增加了文章的色彩与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开天辟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板块:

    活动:感受优美语言

    1.找出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式,小组内男女生对读,找出句子中隐藏的“玄机”,感受其魅力。

    2.小组汇报展示。学生们从文本中找到很多结构相同的句式,通过互相对读,发现这些句式一般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差不多,而且意思相对应,读来琅琅上口。

    如一小组成员这样汇报:我找到这一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这儿“左手”与“右手”、“持”与“握”、“凿”与“斧”相对应。读来很顺口。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想象到盘古力大无穷的样子。

    我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应是一种对仗的写法,建议孩子们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学生学到此,应该是对课文中的“对仗”句式有了一定的感悟与理解,但是,还需要辅之以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基于此,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个练习:

    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没有采用对仗的写法,我们不妨改一改。让它读起来更优美。

    ①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②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

    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理解言语内容和揣摩言语形式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并在练习中很好地实现了从“言语知识”到“言语技能”的转换。这样教学,文本语言的和谐之美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泻到学生心灵深处。

    四、深耕:谋篇布局领悟“秘诀”气息

    细心的老师应该不难发现,《开天辟地》一课按照“昏天黑地一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次序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过程,文章末尾对全文中心内容进行了概括,可谓结构清晰,布局巧妙。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关注这个特点,适时地启发、点拨,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触摸语言、整体感悟的过程中,发现文章在表达上的秘妙。如此一来,文本的结构之美和作者的谋篇之智,就会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教学时,可让学生用“( )天( )地”总结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并指导学生学会用文章中现成的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深耕:体裁样式发掘“特色”气息

    文章体裁样式不同,语言表达的形式就不同,学习要求与侧重点亦不同。神话故事最大的言语特点就是想象丰富、言语夸张。如《开天辟地》中写到“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很多神话故事还常用“很久很久以前”等夸张的语句开头。神话故事都适用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言语实践,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里几篇神话故事的课后题中都安排有“复述课文”的题目,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针对这一体裁样式,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板块: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要求: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同时要运用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比比谁说得最生动,谁就是班里的故事大王。

    2.小结一般故事与神话故事的区别。《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的学习目标作了明确要求。关注文本的体裁样式,就是要针对文体的特点,发掘出其中的“语文元素”,上出能够体现文体特征和课标要求的语文课来。唯有如此,才能给语文课堂抹上一层美的色彩,才能够上出语文味来。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指向“说”与“写”的生命表达,达到“言语立人”的目的。以上笔者所进行的“深耕”方法也是言语实践的“沧海一粟”“引子”而已,目的是要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真切切地体现语文教学的真谛: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郑甸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