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下载
  • 职场资讯
  • 求职攻略
  • 求职面试技巧
  • 面试题
  • 笔试题
  • 职业规划
  • 职场法则
  • 职场培训
  • 升迁之路
  • 劳动法规
  • 跳槽注意事项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职场 > 劳动法规 > 正文

    关于儿童美术课的一些思考与设计

    时间:2020-12-02 12:08:4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儿童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游戏,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近年来,许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美术班学习,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美术对儿童智力早期开发所占的比重。但如果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美术教师是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而绝非单纯传授技能技法的“教书匠”。

    在我从事儿童美术教学的几年中,我发现儿童美术教学逐渐变得单调与程式化,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些片面的局限于一幅画造型是否准确,涂色是否均匀,而渐渐忽视了孩子们学习绘画时的兴趣,一般未参加过儿童美术训练的儿童,他们的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别具一格。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的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实际上,有些变形、夸张的儿童作品往往是儿童自己直觉经验的体现,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产物。作为教师,在辅导中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在绘画技能方面适当地加强指导和训练,进而完成儿童在艺术表现中的感性上的审美体验,丰富和强化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意识,这样无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儿童自己的创作,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我感到随着近年来孩子们校内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校外教育应该变成一个孩子们放松身心的机构,如果还像在学校里那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无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它就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与总结,我认为作为一名校外美术教师,课程安排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课程安排要有可实施性,有些课程就本身来讲比较有趣味性,但是实施时是否可行,教师要认真的思考,例如:版画雕刻,它涉及到的工具有雕刻刀、木版等,作品完成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儿童接触是有一些危险性的,例如这样的特殊课程就要受孩子年龄与动手能力的限制,不可以盲目开课。其次,一幅画的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自信心与家长的认可度,作为校外培训,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师在安排教学,设计范画时,一定要考虑范画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体现孩子控制画面的能力,画面放得太开,也许孩子觉得比较有意思,但不太好向家长交代,这就是我们与国外儿童美术教学的一些差距,中国的家长大部分比较注重看到事实的存在,一幅画是否完整,干净,是否更接近老师的范画。国外的家长可能比较注重孩子在这个过程体会到的乐趣,不太会强调结果如何,所以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外孩子的涂鸦作品被中国家长看到,中国家长会很吃惊,大呼这是画的什么?曾几何时,儿童美术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台湾画家、作家、儿童美术教育家席慕容在她的《画出心中的色彩》一书中说:“应该让孩子在没有任何竞争压力下好好地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我不喜欢看儿童画展,更不爱看有大小奖状罗列的儿童画展……观察自然对于儿童不但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资料的储存,一个处心积虑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开始,他已不再是儿童,或者说,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儿童了。”尽管席慕容此言看似偏激,但那确实是出于对儿童心理的感受与想象。鲁迅说:“杀死了今天也就杀死了明天”。一旦发生了席慕容所说的那种对儿童心理的扭曲,“儿童画”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了所谓的鲜活的色彩。我也曾尝试过像国外教学那样开一些兴趣动手课,但是在开设的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类特殊课不应开太多,孩子们对这样的特殊课觉得非常有兴趣,但是家长就会有一些意见,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就开始不断的出现问题,因为家长没有时间去准备材料,往往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每节课总有孩子忘带材料,既影响了上课,家长还特别有意见,老师也非常为难。这可能是我们这个地区人文环境造成的,一些家长还没有太意识到校外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们的思维、兴趣、能力的拓展,而不是让孩子们依然像在学校里一样去掌握一种技能。最后,我们可以这样归纳,美术教学直白的讲,可以归类为看的艺术,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孩子们很少有看的机会与场所,我很羡慕那些文化发达的地区,孩子们总是有机会看到国内外大师们的大作,也许他们会看不懂,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们还是有很大的启发性的。所以这也在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收集一些绘画影像资料,多给孩子们看看,可以利用每节课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简单讲解一位画家,或者是一幅作品等等。长此以往,我认为会对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影响。

    鉴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认为,针对我们特定地区的特殊性,我们在安排教学课程时,要同时考虑到两个方面,孩子学习的趣味性,家长的认可度,所以我设计了成语故事绘画课程,首先,在材料准备方面,既要有新意,也不可太琐碎,所以我选择了彩色卡纸,价格与普通的素描纸差不多,颜色多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符合孩子们的喜好,还有油画棒、水彩笔等。其次,在范画安排方面,将成语故事绘制成范画,成语故事的选择,要有趣,易懂,具有可表现性,这样孩子们才容易接受,成语选择太难,孩子们不理解,更别说如何表现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教于乐,不要呆板的说教,多利用启发式的教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尝试让孩子们先说说他们怎么理解这个成语,怎么通过绘画表现这个成语的。第四,在画面设计方面,画面设计要生动,丰富,同时要注意画面的构成,分割,不同线条的运用,再绘画过程中渗透对线条的控制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一些基础。最后,通过一段时间系统规范的教学,孩子们也会形成他们独立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时可以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将一个成语故事表现出来就不会太困难了。

    在孩子们完成他们的作品时,老师的评价就会变得非常重要,日本的儿童美术教育重在体验与创造,他们准备了各种彩色泥土给孩子尽情玩乐,让孩子体验色彩、自由作画,鼓励个人的表达方式。而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评价方面非常重要。日本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从不对孩子的画横加评价,而是细心地把每个孩子的画悬挂张贴,由孩子们欣赏讨论。边霞博士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转换评价的方式,如可以问孩子“最喜欢哪一张”而不是“哪一张最好”,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允许孩子表现和发展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允许不同评价尺度的存在,允许个性的发展。如果我们的评价还是教师一言堂,“这张画我喜欢”“这张画很干净”“这张画画得很好”“这张画乱七八糟,我不喜欢”,那么,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理解美术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我们将永远不可能还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我们也可以通过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来互相点评,这样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们体会到校外教育的乐趣,尽量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校外学习环境。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