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 情感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语录 > 经典台词 > 正文

    浅谈八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指导

    时间:2020-12-02 18:18:2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兴起的现代教育背景下,广泛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语言视野和范畴,提升学生对文学知识的鉴赏水平,帮助学生形成高尚、优秀的审美素质和健全、完美的人格魅力,是新课改赋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启迪他们的心智,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初中生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得到积极的改善。然而当前的中学生名著阅读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从名著阅读现状、指导阅读的方式方法,以及名著阅读的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重点探索如何对八年级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使名著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八年级学生;名著阅读;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所有学科中最为突出的,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掌握娴熟的阅读能力,都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努力方向。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犹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初中生的日常学习就像在银河里遨游,撷取星星的光辉照亮自己,是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生动比拟。阅读文学名著如同和许多大师交流,可以启迪心智、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然而,如今的初中生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操控下,一切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拿高分,名著阅读的裨益在短时间内难以呈现,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不重视,阅读量小,而且大多数是浅尝辄止。长此以往,这些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了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中学生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狭隘,想象力更是乏善可陈,人文素养更是遑论,反映到语文教学上,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低下,表达能力匮乏,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向更高层次迈进。面对这一现状,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求索,挖掘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式,力图使名著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掌握适合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提高鉴赏名著的能力,增加名著的阅读和积累量,“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名著丰富学生自身文学修养和文化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阅读量,并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今年的中考题目也在逐渐加大对名著的考查力度,各种版本的教材更是把“名著导读”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出现。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分别是《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笔者作为一名八年级语文老师,结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就八年级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谈一些看法。

    一、八年級名著阅读现状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依旧是以中考内容为标杆,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这种做法本来无可厚非,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主要停留在试卷中的阅读理解上,而课下的阅读,因为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督促,这就导致了初中生被动机械地接受来自教师和书本上的见解,思维僵化,对名著的了解简单笼统,分析停留在应试层面。这些问题的形成,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没有树立大语文的思想,教学的侧重点太过于倾向考试;另一方面是指导的严重缺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又深感无奈。每学期,语文课上都会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再三强调读名著的重要作用,并且布置相应的名著阅读任务,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反馈很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学生都会购买老师推荐的名著,真正读完的却是凤毛麟角,他们会告诉你:老师,我实在没时间,作业总也写不完;老师,那本外国名著的语言很难理解,人名我也记不住,里面的时代背景我也看不懂;老师,我从小就是看电视剧《西游记》长大的,书里写得没有电视上演得精彩,浪费宝贵时间去读名著,还不如有时间多看这方面的电视、电影来得快呢……可见,只是在课上布置任务,没有课下行之有效的监督,名著阅读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无法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阅读欲望不强烈,阅读理解能力低下,束缚了名著阅读的展开。由于阅读兴趣的不浓厚,学生更习惯把多出来的时间用在接受其他媒体信息上,如电视、电脑等,都可以让他们便捷地得到想要的内容,久之,他们更加不愿意开动脑筋自己去分析、理解、消化、吸收名著里的知识和养料,更何况由于时空的阻隔,名著中涉及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太,学生觉得读名著实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不如读一些当代作品来得快意,更不如读一些漫画或者杂志来得生动,久而久之,即使开始还勉励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选择放弃。由此可见,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花式导读,激发阅读兴致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教师,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之初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许多课文的内容都和名著有关,或者课文的作者撰写了某本名著,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及时推荐。例如,八年级语文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教师可以以此为引子,向学生推荐法国大作家雨果以及他的作品,可以给学生简要介绍作品梗概,例如《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从而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觉地走进图书馆,找到相关名著,寻找答案。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阅读。笔者在教学这一环节时,首先以故事中卡西莫多的又聋又哑又瘸以及艾丝美拉达的惊天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简要谈到故事的人设,介绍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把故事中一些精彩的情节渲染一下,比如卡西莫多杀死教父的部分等,这样,使学生对雨果及其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再如阅读《骆驼祥子》,只有了解了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认真体会作品中所萦绕的悲哀与无奈;向学生介绍海明威不平凡的人生以及作者个人的性格特征,学生再读《老人与海》才会深刻体会老人在海中不懈的坚持是多么难能可贵。

    (二)开展竞赛,以赛促读

    课堂教学中内容的迁移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比如,开展诵读名著经典篇目的比赛,类似于如今电视上特别热的朗读类节目《朗读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准备,这样每名学生至少要读一篇或一部作品,精彩的诵读,无形中引起了学生对台上同学作品的兴趣,如此一来,奇文共欣赏的局面出现了。比如,我班一次竞赛中某同学读到“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他读过之后的几天,班级里竟掀起了一次成语故事阅读的热潮;还可以开展名著知识竞赛,结合八年级阅读推荐数目,班级内规定阅读时限,到期后展开知识竞赛,除了一定的人物情节问题,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文中思想内涵的理解,因为是竞赛形式,关乎荣誉,学生会精心准备,在一段时间内,班级里会掀起阅读名著的小高潮;知识竞赛之后,还可以安排衔接性的演讲或者作文竞赛,八年级下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演讲稿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写一写,就名著内容中自己感兴趣的点发表演讲,篇幅长短和演讲时限不做要求,一个星期之后,演讲开始,有了之前的名著阅读做铺垫,很多学生都会把自己读书的内容引用到自己的演讲稿中。为了展示成果,还可以组织一个阅读成果汇报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自己的阅读收获通过一定形式记录下来,比如仿写著作、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组织一次校园原创作品展,进一步激励学生阅读的热情,学生会自觉地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以期自己有更好的发挥。而且这些作品本身又会是一种激励手段,这就令学生更加充满了成就感。

    (三)影视作品导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名著的导读。由名著翻拍的影视剧不乏精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我们都注意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作品也就成了当前的热门书,在校园里这一特点尤其明显,甚至一些平时不太喜欢读书的学生也会因为追剧需要读起书来。中学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乐于接受有声有色有形的信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从而加深学生对名著的印象。比如,现在网络上正在热播的“小戏骨演绎四大名著”既还原了原著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四大名著里的精彩部分,又因为参演的都是孩子,作为中学生,面对同龄人演绎的名著,会有更大的热情去观看和了解,教师此时可以相机引导:小戏骨们的精彩演绎是建立在对作品深入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使学生对名著心生向往,进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营造书香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不同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内心体验,阅读名著也要有一定的阅读氛围,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兴起的“孔子学堂”“国学夏令营”就是很好的例子,学生穿汉服,学礼仪,用文言和老师交流,行为做派不一样了,情感体验和气质性情都会随之改变,我们的课堂同样可以通过营造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坚持在一定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样在这段时间,这本名著的内容就成了班級里讨论最多的话题,而且每个人的阅读速度都呈现在大家面前,为了不让同学超越自己,学生都会自发抓紧有限的时间阅读,而对于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深层内涵的挖掘,也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阅读氛围的营造,拉近了学生和名著之间的距离。王国维先生治学的”三种境界”于读书很适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阅读名著,就是开始的迷茫到后来渐入佳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时间观念很重要。刚开始阅读名著都会感到不太顺手,如果这个时候放弃,就谈不上收获了,所以教师必须时常鼓励和督促,帮学生度过这个瓶颈,一旦学生真正将感情融入情节之中,就会自发地阅读了,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会逐渐领略名著的魅力,进而爱上阅读。“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书是借来的,总是要还的,所以就有了阅读的紧迫感,笔者上高中时对这句话是有着深刻体验的,一本借来的书整个宿舍排队看,某同学从熄灯看到午夜,下一个同学从午夜看到天明,那种读书的热情,非一般可比。所以借阅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八年级课业负担较重,在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时间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教师统筹安排,协调阅读与课业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还是要不遗余力地督促,重在坚持。

    三、掌握阅读技巧,觅求阅读效果

    (一)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指导学生制订行之有效的名著阅读计划,是保证名著阅读顺利开展的前提,九年级面临升学,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七、八年级的阅读计划应该相应做出调整。可以安排七、八年级多读几本,比如七年级四本,八年级四本,九年级两本,并且把计划做细,具体到什么时候读哪一本,大约多长时间读完。比如,我就引导学生制订两年内读完六本书的阅读计划,每年读三本,分别在上半学年、下半学年和暑假三个时段来完成。再根据本书章节的多少,分解到每月、每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每天的读书计划。以《格列佛游记》为例,全书共四部分四十章,可以让学生在两个月内读完,平均每周读4~5章,阅读中可以自己灵活安排时间。合理的阅读计划还包括遴选阅读材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喜好,自选有益的课外读物,读名著是很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虽说“开卷有益”,但不同的人对著作年代、题材还是有不同偏好的,比如,有人喜欢战争题材,有人喜欢历史题材,有人喜欢家庭伦理题材,教师可以大概地圈定一些篇目,供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这样有放有收的指导,对学生来说作用巨大。

    (二)教给学生如何“读”

    “读”的方式并非千篇一律,但总结起来不外乎精读、略读、浏览几种不同的读法。读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时机和内容,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精读就是要字斟句酌,对内容进行细致的研读和深入的思考,这种方法适用于读作品的关键情节、精彩段落、妙词佳句等。精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精读的,适当的略读也很重要,略读要求学生看序言、目录、提要等,或者浏览全文,综述大意。略读比较适合不太重要或者雷同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可以训练学生收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实际教学中,这两种读书方式都是交叉使用的,比如,讲读课文可以采用精读法,课内阅读课文就可以采用略读法,其次就是浏览,这种读书方式比较适合阅读书的前言、目录,报纸的标题、栏目,浏览可以使读者对所读的书目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比如,现在的图书馆都有供读者浏览的书目以及图书分类。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类型和阅读需要,恰当地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使阅读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减少无效阅读。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