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 情感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正文

    振兴路上的领路人

    时间:2020-12-19 00:04:4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走进地处乌蒙大山的曲靖市会泽县,在当地老百姓谈论的话题中,教育一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曾经,会泽的教育质量一度在曲靖9个县市区中抬不起头,引发大量学生外流。而近几年来,会泽教育实现了大的跨越,高考、中考成绩已经跃居全市前列,不仅县里的学生不到外面去找学校了,声名鹊起的会泽教育还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学生前来就读。

    会泽教育是如何走出困境,走向振兴的?会泽的老百姓都明白:这离不开一个人——会泽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加明。

    是他,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以对教育的无限责任和忠诚引领会泽教育走上了振兴之路!

    会泽教育的转折

    “当时近90万人口的一个大县,能上大学的学生却只有区区几百个,高考上线人数还比不上只有18万人口的马龙县。”经历过这段低谷时期的会泽教育人不会忘记,由于教育质量持续偏低,老百姓普遍对本县的教育失去了信心,不少条件优越的家庭都会选择把子女送往外县去读书。以2001年为例,会泽县高考上线人数仅623人,中考成绩也排在了全市倒数第一。

    大量学生外流,人民群众意见大。这成为会泽教育人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

    会泽教育亟需走出低谷,谁会是振兴路上的领路人呢?

    2002年5月,会泽县教育局领导班子作出调整。40岁的陈加明出任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多人对新局长寄予厚望,希望在他的带领下,会泽教育能够走上振兴之路。但也有人为陈加明暗暗捏了一把汗,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担子不轻!

    时不我待。上任后,陈加明没有片刻停顿,他开始一边整顿教育局的机关作风,一边着手对全县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陈加明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地,对全县教育作全方位调研,确立了“巩固两基,扩大规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研究拟订了经费投入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系统改革的方案,同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推进实施。

    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在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的力推之下,会泽县教育开始有了大的动作。

    2002年7月,会泽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表明会泽县整顿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一些改革发展的思路也渐渐浮出水面。会泽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这一年,也成为会泽教育的转折。

    同年10月,会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规定》,县教育局采取措施狠抓各种制度建设,从政策、经费投入、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确保了教育的发展。

    会泽县在全市率先撤消乡(镇)教办,成立乡(镇)中心学校;将中小学教师工资、公务费统一上收到县发放,建立起了中小学教师工资、公务费按时足额发放的保障机制;校长聘任、教师调动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到了人权、事权的统一;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县域内学校(幼儿园)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避免责权不分等扯皮现象;决定新建、扩建一批高、初中学校,掀起了巩固“普九”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篇章……

    改革层层推进,转变日新月异。2005年,深入推进经费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新三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2006年6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校长考核选聘或公开招聘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管理和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内部“新三制”改革。

    有人说,陈局长上任后燒的这几把火很是到位,直指会泽教育的顽疾。其实,看过其履历的人,便不会对此感到奇怪。1981年从曲靖师范毕业后,陈加明就回到了他的家乡会泽县的学校任教,之后他相继教过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还有职业中学。回首往事,连陈加明本人也笑着说,除了学前教育,会泽县所有的教育岗位他都干过。在当教育局长之前,陈加明还担任了3年教育局副局长。

    正是这些经历,让陈加明亲历了会泽教育的困境,感受到其中的无奈和痛楚。可见,陈局长上任后烧的这几把火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积淀”的。这当中,有他对教育的熟悉和思考,更饱含着他对家乡教育的无限情感和责任。

    苦干实干终有回报

    只有质量上去了,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才会提高。上任之后,陈加明把全力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全县教育的第一要务,提出了“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办学理念。

    何为“苦”?何为“实”?陈加明是这样解释的:“苦”是一种励精图治、坚韧不拔、卧薪尝胆的拼搏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甘落后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人生境界。“实”是一种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一种讲究科学、注重效率的工作态度;是一种与热衷于做花样文章、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截然不同的工作方法。

    会泽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现有各类学校487所,教职工8 596人,在校生达17.2万人。对如此庞大的教师队伍实行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对管理水平的极大考验。

    针对各学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管理中缺乏统一、规范的考评激励机制等问题,自2003年起,会泽县在校长和教师队伍中广泛实施“一评三考”。“一评”,即召开社会各界代表、学生、教职工、学生家长代表等参与的座谈会,对校长和教职工进行民主评议。“三考”,即从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对校长和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一评三考”,把校长和教师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其结果直接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例如,其中规定考评满意率低于60%的校长进行诫勉谈话,满意率低于40%的就地解除校长职务。自“一评三考”实施以来,就有5名校长因社会满意率低或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排名倒数而被解聘。

    为了促使教师们提高专业水平,会泽县教育局还每年组织所有高三、初三年级的科任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统测,并将成绩进行通报,不及格的教师必须参加补考。

    “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此规定一出,立即招来不满的声音。有的教师认为,让老师与学生考一样的试题,完全是在低估老师的能力,还会降低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还有的教师毫不留情地质疑:“这种做法纯粹是在标新立异!”

    面对种种质疑的声音,陈加明并未动摇:“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使教师们努力钻研教材、研究考试,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实,陈加明要求校长、教师们苦干、实干的同时,自己也一点儿不轻松。2004年为高标准建设好实验高中,陈加明主持召开了100多次会议,有许多次是彻夜研究到凌晨三四点,而早上八点,他又总是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而更多的辛劳和付出,旁人未必知晓。为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陈加明积极争取了一大批项目,2003年至今,通过争取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改造、卫生新校园等项目,投入资金6.29亿元,排除中小学危房35.97万平方米,新增校舍55.75万平方米;积极争取优势企业、单位、部门援建希望小学161所;为425所学校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和远程教育全套设备;为182所学校配备了实验器材,建多媒体教室35个,大规模改善了办学条件。

    苦干实干,终于有了回报:2006年,会泽教育喜获佳音。高考上线人数达到了2 211人,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二。此后连续5年,会泽县的各项教育质量数据都位居全市前列。2010年,高考上线4 447人,上线率97.2%,上线人数是2001年的7倍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初中升高中的比例都较从前有了大幅提高。

    这些数据,无疑是久旱后的甘霖,让会泽人民为之振奋。这些数据,更像是磁石,想走的学生留下了,外出的学生回来了,更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学生慕名而来。

    把权力交给制度

    教师调动和新教师招聘录用一直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棘手也是最敏感的问题,更是社会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人事调配总是件让教育局领导头痛的事。每年暑假,总有一些教师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分配或调动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会泽县教育局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长茹兴贤坦言。

    自2003年以来,会泽县不断完善《教师录用安置和教职工调配办法》,全面推行教职工调配公开考试和新教师招聘录用按考分自主择岗的办法。学校的进人计划经县教育局和县编委审批后,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公开招考,教学成绩、学历、教龄达到条件的均可报名。报名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教师,参加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试,然后根据学校进人计划和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进行调配。

    制度出来了,可执行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会泽县教育系统的调配名额一向社会公布,还是会有一些人来“走关系”:有领导打电话、递条子的,有亲戚、朋友上门说人情的……

    面对这些,陈加明都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制度解释和说明。

    “都把权力交给制度了,你这个局长还有什么好当的!”虽然常遭到白眼,但陈加明不怕得罪人。

    “这个口子万万开不得,也开不起,不然制度还怎么执行下去!”每次教育局开会,陈加明都要叮嘱局里的干部职工,教育系统的风清气正,首先得从教育局抓起,从教育局的干部做起。

    陈加明的以身作则,收到了效果。渐渐地,大家似乎都达成了共识:教师调配还是制度说了算。

    由于教师调配工作一律公开,阳光操作,体现了公正、公平和公开,教师调配完全凭自己的实力与能力说话,现在在会泽县教育系统内部,通过托关系来谋求调动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了。说起调动考试,去年9月刚从者海镇一所学校通过考试调入会泽县城区学校的李成武老师高兴地说:“从教快20年了,终于通过自己的实力调进了城里。”

    教师们的贴心人

    虽然提倡在工作上苦干实干,但陈加明却很关心教师们的生活;虽然制度严明,但陈加明却很有“人情味”。

    “逢年过节,陈老师都要去慰问家庭困难的教职工。”“上次到昆明开会,陈老师还抽空看望了一位生病住院的老教师。”……说起陈加明在生活上对下属的关心,会泽教育局的同志和学校的教师们都有说不完的话,并且他们都习惯称呼这位平易近人的局长为“陈老师”。

    最近几年,会泽县教育局致力于为基层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教师住房问题的改善,就是广大教师交口称赞的一件好事、实事。

    会泽县教师数量庞大,很多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生活环境较差,他们希望能在县城买房,实现自己的住房梦。为帮助教師们圆住房梦,2008年会泽县启动了教育小区建设。

    “教师们买套房子不容易,我们一定要让他们从中享受到实惠,住上放心的房子。”教过书的陈加明,自然深知当老师的不易。为此,县教育局将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工程作为重点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陈加明带领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检查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

    教育小区住房按照8度抗震设防标准设计,最初预算房屋每平米均价约1 500元左右。为了让教师们少花些钱,享受到更多的实惠,陈加明经常在建设、电力、环保等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忙,商议设计的优化,协调费用的减免。在积极努力之下,许多项目都进一步优化了设计,降低了建设成本。仅县电力公司在优化了强电设计后,就减少窨井700多个,节约资金175万元;减少电缆沟800余米,节约资金50余万元。最后价格单元房每平方米为1 286元,联排房1 372元。2010年12月,教育局将降低款项全部清退给住户,联排房退款额最高达5万元,单元房退款额最高达2万余元。

    教育小区的建设,不仅经济实惠地解决了部分教师的住宿问题,还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娜姑镇工作的邹永金老师于2009年底住进了新房:“假期和周末我们都住在教育小区,这里生活方便,经常能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不断开阔我们的视野。”从马路乡退休的老教师代天云说:“原来我在山区教书,那里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放学后就只有两三个同校的教师为伴,生活很枯燥,现在有了这个安乐窝,可以经常与其他老教师一起去逛公园和下棋,每天都过得比较充实。”

    教育小区共有住房672套,因其价格低廉、质量优良、配套设施齐全,受到全体购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之后,一些想要把家安到县城的教师又主动找到陈局长,表达了他们想要买房的心愿。

    为让更多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在城里有住房,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购房需求,陈加明走访了多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公司,在比较地理位置、房屋价格、开发商信誉度等因素后,以比较优惠的价格组织教师进行了团购。而1 780元每平方米的团购价,相比同期的商品房,每平方米便宜了400多元。

    “去年9月的一期教师团购房共471套,今年3月我们又有1 900多户教师如愿买到了团购房。”说起2 300多户教师通过团购在城里安了家,陈加明心中落下了一块大石头。会泽的教师都说,教育局为教师们办的这些事情很实在,因为陈老师都把大家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来办。

    陈加明担任教育局长的近10年时间,是会泽教育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以锐意改革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带领曾经一蹶不振的会泽教育走上了振兴之路,向赋予他责任、使命的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翻开陈加明的履历,他曾于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除此之外,我们很难从中找到特别显眼的荣誉。教育局的一位同志告诉我们,其实,陈局长有许多获得荣誉的机会,但他都主动让给了校长和教师们。最近省里表彰“两基”国检先进个人,他又把这项难得的荣誉让给了其他同志。

    当问起是不是对荣誉不太在意时,陈加明这位乌蒙汉子的回答很是直快:“会泽教育质量的提高,会泽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和认可,已经是对我的工作的最好褒奖,这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