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教学设计
  • 党史学习
  • 不忘初心
  • 整改报告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工作汇报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答案
  • 振兴乡镇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学习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建党100周年
  • 草案
  • 说明文档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教学设计 > 正文

    爬山教学案例素材

    时间:2021-08-16 15:39:5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爬山教学案例素材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读读书,找出有这些特点的句段,说说为什么能说明这些特点,如果在读书中,你又感觉到了不同的特点,也可以补充。请同学们组成小组,分分工,找一找。时间有限,开始。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教学案例素材资料,提供帮助,欢迎你的参阅。

    爬山教学案例素材

      爬山教学案例素材一

      教学要求: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

      课件出示:

      xiānɡ:相关 互相 相对

      xiànɡ:相声 相片 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

      哩 级 链 颤 攀 猴 鲫 念 辫 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②教师着重指导“攀”字,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

      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预设: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

      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②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③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④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拓展活动

      想象一下“我们”下山时的情景: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学习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预设: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让一个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这一老一小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跨越课本局限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本环节的练说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二、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

      爬山教学案例素材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 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 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 铁链 攀登 照相 小辫子 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课件出示6)

      陡 级 链 颤 攀 猴 鲫 辫 呵

      2.识记字形。(课件出示7)

      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 词语理解(课件出示8)

      石级:石头台阶。

      抬头望:仰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颤动,发抖。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

      tiě liàn pān dēng biàn zi chàn dòng

      铁链 攀登 辫子 颤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课件出示11)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三、深入学习,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13)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课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六、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写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这两句话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积累。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假设他们是文中的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体会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3.课文中一老一少的对话是重点,采用默读、引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他们复杂的心情。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