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正文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04 12:08:3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一门成功的思政课是由每一堂精彩的思政课构成的,思政课要上的精彩,离不开教学组织者的精心设计。本文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以下简称“毛概课”),以本人实践教学举例,从课程的导入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以及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学结尾的收尾等几方面进行论述,重点论述了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找到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 教学导入 教学组织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庞淇月,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31-02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反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A:很喜欢,很有收获的一门课,思政课对我的帮助很大;

    B: 很无聊,毫无用处的一门课,为了修学分不得不上。

    或许,从来没有一门课的调查有如此大的反差。有人说,好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课前有一种期待,课堂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我认为,一门成功的思政课是由每一堂精彩的思政课构成的,每一堂精彩的思政课背后,都挥洒着思政课教师辛劳和汗水。

    思政课的精彩是先由导入设计开始的,这是一堂精彩的思政课的前提基础。

    一、课程导入—先声夺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精彩的思政课,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也就是精彩的课堂导入。好的课堂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先声夺人,给学生营造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上课状态,从而恰到好处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思政课的导入形式可多样,有图片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视频导入、时政热点导入、歌曲导入、故事导入、生活导入等。导入的内容要紧扣主题,为主题服务,与教学内容关联紧密,同时要干净利索、短小精悍,不要拖泥带水。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堂课40分钟左右,导入的时间宜控制在3-5分钟内。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一章节时,既可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系列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新面貌,新生活;也可通过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速度等事件列举,从而直观得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主题。如在讲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章节时,可通过“老头、孙子和猴子、草帽”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创新,别无选择等内容,让导入为主题教学牵线搭桥,投石铺路。

    《毛概课》一共有15个章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导入设计。例如讲到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时,就可以切入当下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这一时事热点,从而再谈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九十二年等。

    在课程导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注意导入方式的时间性,要做到短小精彩,简单明快,不能喧宾夺主。其二,注意导入的自然性,导入方式与课堂教学的过渡要自然,行云流水,而不能死拼硬凑。

    导入是一门艺术,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灵活选择。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

    在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核心,是主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案例的选取,教学语言的表述,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都是一堂成功、精彩的思政课缺一不可的元素。

    “概论“课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理论实践。学好这门课对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要让学生像重视专业课一样重视思政课,像看电视节目一般喜欢思政课,可不容易。

    要想上好“概论“课,这要求老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及其他元素的使用上都要费尽心思,下足功夫,一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老师的手里,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设计的不同。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的教学环节的组织肯定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就像看侦探小说或电影一样,谜底逐步揭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所以,教师在对教学素材进行重新设计的时候,就得深思细琢。

    例如笔者正在讲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时候,就打破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以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一问学生,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中国是不是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学生的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问对于当时盛传的“共产党在军事上打了满分,政治上打了八十分,经济上恐怕要打零分”的说法,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人是如何做出回应的,又交了怎样一份答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效果怎样?有什么经验?三问,面对共产党所取得的三大改造的成果,今天有什么样的评价,我们如何科学、理性的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三大问题,教师巧设疑云,搭阶造梯,指点迷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尽量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让学生在思考中了解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学会用理论进行历史分析。既体现了思政课的知识体系,又体现了思政课的另一重要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一举两得。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课45分钟的授课过程中,我分别设计了“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乔布斯之问”——中国三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而是产生于欧洲?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级的科学家?为什么中国没有像乔布斯一样的企业家?时间从远到近,历史从古到今,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引导学生进入设定的情境之中,带着问题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有了这样的教案设计,就比传统教学中的原始设计,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有趣味,也更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的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要出发,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挖掘、提炼、整合,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加强针对性,防治理论上的空谈。

    在教学内容组织、处理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教学案例的选取,要做到真实、准确、恰当,与所讲理论关联紧密。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网络资讯扑面而来,老师在举例子的时候,要有所选择,不能信手拈来。首先得判断案例是不是真实的,尤其是网络上的案例;其次,即使案例是真实的,也要考虑,用在这里“服务”教学是否合适,是否能为我的教学主题服务;再次,案例的讲解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接受理论做“嫁衣”。而不能为了举例而举例。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案例的运用不宜过多,最好是能够运用一到两个案例就能把理论讲透,太多的案例会剥削理论讲解的时间和深度,过犹不及。同时,在案例选择时最好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总结以上的知识点,又能启示之后的教学内容。

    二是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但如何恰到好处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注意。既不能远离时代要求,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讲稿、一张嘴的水平上,又要避免多媒体技术被滥用,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影响教学。如一堂45分钟的课,教师如果超过了8分钟去播放视频,从教学效果来看,就比不上用口头去阐述、分析案例来的实际。毕竟,课是要讲的,不是看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所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和形式,教学内容才是核心,任何形式均应取决于内容的需要。所以在用多媒体时要把握适时、适量的原则,过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多则有画蛇添足之嫌,甚至会干扰正常教学内容的讲授。

    三是教学语言的表述。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述和展现。但思政课教学要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所以,思政课堂语言教学不是越幽默、风趣、诙谐、网络、现代就越好,而是要注意语言表述的严禁、规范。如有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举例子说到“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张九年的时候,说他是一个“没文化,没修养”的人,这样的表述是欠妥的,就不如表述成“受教育程度不高”妥帖;有的老师在讲到台湾问题时,会表述成“台湾回归”,这样的表述也是不准确的,只有“香港、澳门”才是“回归”,台湾的属于“统一”的问题,而不能说是“回归”。同时,需要注意概念使用的准确性,有的老师应用“日本修改教科书”的例子时,将其解释说,这是日本要“否定”这段历史,“否定”用在这里就不准确,对于历史,只有“否认”,而不能“否定”……所以,思政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对教学用语仔细斟酌,而不能凭感觉、凭语感,信口胡来。

    同时,思政课教学也是情感教育,教师要对教学充满热情,对课堂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感情,用感染力去吸引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思政教师除了具备用语言说服人的能力外,对自己讲的内容一定要“真懂真信”,这样才可能有感染人的力量,要本着要想感动学生,首先感动自己的理念,去讲授课程内容。既重视以理服人,也注重以情服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结尾——意犹未尽

    一堂好的思政课,如同一幕电视连续剧,引人入胜的导入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但让人浮想联翩留有韵味的结尾也十分重要。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过程是另一半,那好的结尾便是锦上添花。一堂好课的结尾,除了对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外,还要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帮助同学梳理概括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授课起到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就像名剧的落幕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

    课程结尾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悬念型的“欲知答案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音乐熏陶型,有课尾设疑型等。结尾没有固定模式,要因教学内容而异,而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语言精练,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中心,不能拖泥带水,要画龙点睛,注意升华,这样的落幕,精彩有嚼头,才能让一切尽在回忆中。

    如在《毛概》课教学中,在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章结尾时,笔者勾画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蓝图,引发学生思考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每一位同学将如何去充当特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扛起海南改革开放的“海南担当”,谱写“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篇章,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将构建国际旅游岛的蓝图和个人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自觉同祖国同呼吸,共担当,让使命呼唤梦想。

    只有精心设计,匠心独运的结尾设计,才能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度,完成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飞跃,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完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从而使结尾在整个课堂中产生一种水到渠成,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思政课是从负数开始教起来的,这主要是由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现象和思政课本身理论性太强,没法让学生主动对思政课产生兴趣。所以,在结尾总结的时候,思政老师一定要强调“正面”的引导,从而达到育人的目标。

    每一堂课都是由教学语言构成的,每一句教学语言都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学导入、教学主要内容的组织和设计,以及教学结尾就组成了教案。教案的设计既要注意结构设计,又要注意讲课艺术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开场白的设计,讲课高潮的设计,精彩结语设计等;在讲课艺术中,材料的选择,语言的驾驭,情感的表露,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都要精心安排设计。

    参考文献:

    [1]熊晓琳、李海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2]向莉.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重视教学艺术.南昌教育学报.2012(2).

    [3]刘忠岩.优化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光明日报.2011年11月5日.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