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正文

    用网络资源设计英语听说课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0-12-04 12:01:0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馕NiF6wv^4MtMzN9M=OivM主题同样重要。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有助于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 认为学习者若持有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小,获得的输入就多(转引自 陶家忠,2006)。

    1.选择材料

    听力材料的实际上课年级是初二下学期的学生,所以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

    这次的选材是网上的VOA 特别英语节目中的Music would not be the same without the guitar.文章是关于吉他的历史沿革以及一些把吉他用于音乐中的音乐家,去结尾后共795词,音频材料去掉音乐约8分钟。篇章虽然偏长,但新的单词不算太多,而且听力内容中有一些音乐欣赏的片段,适合做听力课。本段语料既可以训练学生理解英语听力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亦可以是一堂音乐欣赏课,熏陶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的一段语料用作听说课的材料,使得英语课在真实的听力任务中进行,并能够对听力话题进行一定的语言输出,即说的延伸和拓展。

    2.处理材料

    宋晓平、张有德(2005)认为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 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彭尔佳(2008)认为教师作为教材运用的主体,其自身经历、能力发展水平、教学态度和信念,以及个性、风格、教学习惯和职业进取心等,都是其丰富特点的组成部分,会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师在运用教材时,通常要关注并考虑学生智力水平、知识基础、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特点。

    这是一堂同课异构课,共6位教师上同一材料的课。有三位教师基本上设计成了听力课;两位教师基本上设计成了阅读课但设计了语言输出的内容;一位教师设计成了活动课,既有听的内容和语言输出的内容,也有阅读的内容。

    在三位设计成听力课的教师中,第一位教师基本上用了全部的材料,整个材料听完了一遍并设计了各种任务检查学生的理解。第二位教师把材料删减成了354词,并对材料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处理。第三位教师把材料删减成了338词,材料的处理方式又有不同的风格。

    在此,笔者想着重展现几位教师在听力方面的尝试和在语言输出(说)的方面的尝试。

    3.“听”的教学设计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该过程的顺利完成依赖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听力策略等要素的协调配合(腾延江,2004)。

    听力理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下而上”听法,一是“自上而下”听法。所谓“自下而上”听法,是指把听力材料当作语料意思的信息源来听。听者循序渐进地在构成语料的声音、单词、短语和句子等各个层面,对听到的有关语料进行分析,直至把意思弄懂。“自下而上”的听法的基础是听者的词汇和语法能力(转引自吕艳萍等,2004) 。

    所谓“自上而下”听法,是指听者调动背景知识来理解所听语料的意思。背景知识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是听者对于所听话题的先前知识,可以是情景或语境知识,也可以是藏于听者长期记忆中关于事物整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纲要图”(转引自吕艳萍等,2004 )。“自上而下”的听要基于听者原来的背景知识储备,着重在于从整体到局部的把握。

    三位老师对听力的训练也基本可以概括成“自下而上”听法和“自上而下”听法。

    1)“自下而上”听

    “自下而上”的方法就是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精加工”和“微处理”(葛文山、朱俊爽, 2002)。

    “自下而上”听是通过处理片段或细节,以获得对信息的理解的一种听力授课方式。几位教师对“自下而上”的听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分段理解,设置各种任务,检查学生理解

    这位老师把听力内容截成45秒到3分钟不等的音频材料,并在听后给不同的材料设置了不同的任务,如: 听后填表格;听音判断;听音配对;听后回答问题;听音欣赏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检查活动方式,有助于维持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因为听力材料本身相对比较长,分段听可以降低难度,而且每段有相对独立的主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

    (2)运用图式理论,创设语言、内容图式促进理解

    现代图式理论的主要代表安德森(Anderson),鲁姆哈特(Rumehart)和加内尔((Careel)等人认为:“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听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信息丰富到听者知识库中的过程(陶家忠,2006)。

    就听力理解而言,图式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于主题和社会文化知识相关的背景信息;修辞图式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转引自 罗钱军,2005)。

    a.构建语言图式,扫清词汇障碍

    有教师让学生听了43秒的描述关于吉他在各种音乐中的使用,让学生辨认提及的音乐,包括traditional Spanish folk music(Flamenco)、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American blues music、rock and roll music等。老师把这些音乐形式写在黑板上,在词汇上唤起学生在大脑中的库存,并为接下来的课做好准备,这是一种构建词汇图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b.激活内容图式,增加新旧知识联系

    腾延江(2004)认为在听力中应增加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得越多,听力理解水平就越高。

    几位教师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先前的内容图式,并引导到新的内容。

    A教师用文中的音乐暖身,直接进入音乐主题,意在激活学生脑中的内容图式。她先给学生听了六段7秒至20秒不等的音乐,让学生辨认乐器,乐器中当然包括吉他,也介绍了各种音乐风格,包括classical music、jazz、blues、country music、rock and roll music等在内容上给学生预设和导入。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慢慢进入情境。各种风格的音乐都写上黑板,让学生既对几种音乐风格熟悉,也能在需要使用这些单词的时候通过黑板的提示能够用上。

    B 老师在正式进入听力之前也进行了内容图式的处理。 通过一个音乐录像片段让学生把guitarist, song 和style 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联系方式和目标段落内容相关。

    C老师在进入听力之前也运用了处理内容图式的方式。教师通过问学生几个问题, 如:What musical instrument can you play?“How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any famous singers for these kinds of music?”

    就像头脑风暴,激活学生脑中原有的图式,让学生对要听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采用“自下而上”方式的教师在对细节进行处理了以后,学生在多方面尤其是词汇和内容上有了一定的储备以后再用各种方式对听力材料进行处理,如分段听、分主题听、给各种任务听等。“自下而上”方式强调先处理细节,扫清障碍再看整体信息。

    2)“自上而下”听

    “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宏观”处理,其主要的理解活动为:预测、推理、验证、修改等(葛文山、朱俊爽, 2002)。

    其中有一位老师采用了整节课“自上而下”听的结构, 由整体及部分、由粗及细处理了听力的内容。本位教师采用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从头至尾听一遍,让学生抓主要意思。

    教师在告诉学生要听VOA Special English 的节目后, 让学生心中有个预测,即他们将要听来自VOA Special English节目里的内容了,然后给了学生一些非常框架性的问题,如:What is the musical instrument used for? How many kinds of music do you hear? What are they?

    这些问题也能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听,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与问题相关的细节上。教师为了降低难度,提供给学生信息树,让学生通过填信息树来回答前面的几个问题,如下所示:

    教师让学生从头至尾听一遍,让学生抓主要信息,再通过信息树的帮助,理清整个听力材料的框架。一遍听下来,学生基本上能把信息树上的五个空格填出来,说明材料难度没有大大超出学生的水平。

    第二步:再听关键段落,让学生了解更多信息。

    第一部分的信息树是给出了音乐风格,第二次听就加上了音乐家,使用的吉他,音乐风格,代表作等。引导学生由粗及细,由整体到局部了解和理解英语语料里所包含的信息。如:

    这一遍听下来,大多数学生能填出大部分内容。学生互相帮助,基本完成整张表。

    第三步: 再听一遍,让学生填入关键单词和词组。

    教师给出了整篇文章,挖掉了一些关键的单词和词组。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把这些关键的结构填入到正确的空格里。这一步对学生听细节的能力要求又进了一步。

    这种“自上而下”听的设计理念是非常不错的,可惜在操作起来气氛有点沉闷。如果有些调节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就会更理想。这位教师的“自上而下”的听力课设计法有点类似于帮学生构建一个修辞图式,也就是通过图表等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一定的梳理,让学生对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学习者要想获得较好的听力,必须同时并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法。至于何时偏重于哪种听法,要看学习者对所听话题的熟悉程度和听的目的(吕艳萍等,2004)。

    4.“说”的教学设计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