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合同范本 > 正文

    走个性化教育之路

    时间:2020-12-01 00:15:2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个性化教育是旨在提升和优化学生个性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特色实践,尝试走个性化教育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探索;难点

    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10年9月全面实施以来,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一、尝试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思路。我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课改方案。班子成员通过深入学习、研讨和领会新课程理念,明确了“个性化教育”是旨在提升和优化学生个性的教育。它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优化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个性化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基于这一认识,结合我校建校时间短、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提出了“个性化教育模式”,确立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术科特长发展带动文理学科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开设各科类选修班,实施学分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其个性品质、个性爱好、个性禀赋和个性特长。

    2.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个性化教育启动初期,需要特别大的“启动电流”,尤其要做好高中培训工作。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陕西师大教授讲解的新课程理论,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有关的专项培训,安排专题讲座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转变了观念,明确了课程要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处理好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教育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开设活动课程,发展个性特长。我校学生均来自武山县西部农村乡镇,学习基础差,自小干农活,体质较好,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文理分科切块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故此,学校在教师中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在学生中开展了“发展意向”问卷调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球赛、演讲赛、运动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组织,如文学社、广播站、合唱团、各种学科协会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些能反映他们智力特征的活动,发现自己个性发展倾向。

    4.设置选修班级,实行学分制。学校根据选修课程的设置情况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开设了多科类选修课程,如理科实验选修、文科选修、英语选修、武术选修、田径选修、音乐选修、书法选修、美术选修等,从课程设置上为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并稳步推行学分制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衡量标准。从2010年高一年级开始试行学分制,以“基础学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选修学分”保障学生升学需要,以“奖励学分”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这一制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和学习上的合理选择权,强调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身的禀赋与潜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和发展方向,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才的需要。

    5.探索学习方式,鼓励课堂创新。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落实新课程计划的重要体现。围绕有效课堂的建设理念,我们要求教师抓住“活、疑、联”三个字来设计教学:“活”,就是教师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疑”,就是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求疑、探疑、解疑,实现新课程标准“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新要求;“联”,就是要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把教材和各种有益资料联系起来,实现课程标准“沟通课内外”“开发多种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的要求。就此,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大力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使课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二、成效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催生了我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推动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又为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创造了条件,推行个性化教育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

    1.办学思路在明晰。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步构建了“个性化教育模式”,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编制了《武山三中五年发展规划》,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教育观念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师生情感趋于融洽,教学互动走向自觉。一年多来,教师在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竞赛中2人获二等奖,5人被评为县优质课教师,4人获县高考优胜奖,6人分获天水市“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学能手”“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3.教研风气在浓厚。教研组积极倡导备课组或教师个人申报各级教研课题,正在开展的教研课题有:化学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策研究》,政治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生物组《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适应性调查》,数学组《普通高中教学现状及对策》,历史组《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等。

    4.校本课程在研发。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工作遵循教师有选择权力、有选择空间的原则,各科任教师结合学科和个人知识储备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研发。与石岭村委会、西关社区、石岭村建筑公司联系建立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到实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目前上报校本课程教案15份。

    5.学生素质在提高。学生个性发展与成绩提高出现正相关的可喜局面。2011届高考不仅保持了理科的主体优势,而且呈现了文理体艺全面上升的态势,本科上线首破100大关。县第十八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蝉联高中组冠军,县第一届高中生篮球联赛男子组获冠军,县中学生口语演讲比赛中4人获奖,第十二届青少年书信大赛20人获市级奖,县第二十三届中小学生有奖征文5人获奖,县“中华诵”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25人获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天水赛区2人获三等奖。

    6.办学水平在提升。学校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先进集体”,天水市阳光体育系列篮球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市第二届“书香天水”读书节经典诵读活动“优秀组织奖”,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县“2011年高考优胜单位”,县“华语杯”诗歌朗诵比赛第二名。

    三、难点

    我校在开展“个性化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处于摸索阶段,影响“个性化教育”的难点有主要有:

    1.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认为实施个性化教育会让放纵学生,脱离传统教育的范畴,有悖于教育目标,达不到教育目的。认为无论在何种教育体制下,追求升学率是唯一的选择,“个性化教育”只是理想而已。

    2.教师工作量的加重。“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困惑于广大教师最直接的问题是一方面感到教材容量大,任务重,一方面又感到课时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另外,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记录、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工作,工作量较大,工作压力大。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困扰着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3.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形式化倾向,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满堂灌”,搞题海战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制约着个性化教育向纵深发展。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存在严重缺陷,学生应有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很大的挑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5.科学、合理评价机制的建立。学分制通过学分约束学生行为,促进校风学风形成的同时,在发挥管理功效、评价功能方面还是比较肤浅,只是简单记录学生在某个模块的修习情况,对发展学生个性影响不大。特别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大大削弱了学分制的激励导向和制约功能。另外,学生家长对学分制也需要有一段认识过程。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评价方面也还存在诸多操作性差、效度、信度不高的问题。

    6.教育经费的制约。因学校建校迟、底子薄、条件差,我们在实施“个性化教育”中存在经费不足的难题尤为突出。学校教学设施与设备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求,依然落后,至今没有通用技术实训室,也缺乏专任教师,这门课程无法组织正常教学。

    总之,实施“个性化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后,我们应当加强学习,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迎难而上,尤其应在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争取走教学社会化之路等方面作积极努力,以实现“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的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