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教学设计
  • 党史学习
  • 不忘初心
  • 整改报告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工作汇报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答案
  • 振兴乡镇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学习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建党100周年
  • 草案
  • 说明文档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正文

    延安市2022年科技工作要点

    时间:2022-08-19 09:03:1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延安市2022年科技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各项工作部署,以科技创新驱动助力延安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围绕产业需求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核心,以建设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平台为统领,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组织科技项目实施,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着力提升创新创业实效,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动民生发展和乡村振兴,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金”的创新发展生态,努力形成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体系,旗帜鲜明讲政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预期目标: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内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并注册公司不少于1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75%;新建省市各类科技创新研发平台5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7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评价入库企业283家;技术合同成交总交易额3.6亿元。

    (一)全力改革创新,推进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职能转变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延安市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依据省、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改革创新发展指标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创新工作提质增效。

    2.加强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创新发展暨人才工作大会精神,定期组织召开创新驱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创新驱动发展重大事项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和体制机制五大创新体系,出台《延安市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任务清单(2022-2024年)》,细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工作任务,明确成果形式、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以台账的形式进行管理,努力构建符合延安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创新体系,推动我市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3.推进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用足用活全省总平台、总窗口资源,建好用好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围绕产业需求建设分中心,搭建省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与我市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打造服务延安、带动陕北的区域创新高地,积极推进落实延安市与西交大、西咸新区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引导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享受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红利,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联动融合,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我市高端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三大优势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核心技术需求,建立创新需求清单形成机制,将延安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变成创新需求,统筹布局项目、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着力突破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延伸环节等关键节点上的技术瓶颈,推动三大优势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认真筹备省科技厅与市政府科技会商,衔接共享省市科技资源。引导华为大数据、天信管业、嘉盛石油等科技型企业积极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支持,申报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出台《关于促进延安市高校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支持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形成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体系,引进更多适合延安产业发展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催生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企业落地延安,年内在延安高新区完成转化并注册公司达到16家。

    6.积极推进高新区建设。加强与省科技厅、科技部联系对接,加快推进延安高新区升建国家高新区工作,指导安塞高新区加快发展,做好黄陵、志丹、延川等县区工业园区培育工作。从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科技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产学研合作对接等多方面,全力支持高新区的发展。依托高新区及工业园区组织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7.围绕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83家。继续将计划项目、资金向企业倾斜,助力企业解决面临的科技难题。全力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工作,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市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科技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将研发投入强度纳入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

    8.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调整优化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加强新平台组建和已组建平台的考核评估,全年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380家,中省科技创新平台达到60家,形成梯度衔接、错位发展创新平台新格局。加强与省科技厅对接,争取实验室体系改革工作支持。

    9.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全面加强与金融办、中国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联系对接,探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召开政银企洽谈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启动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工作,积极争取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延落地投放,加强“红色筑梦·创业延安”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投放工作。加强与陕西省科技控股集团等公司合作,开展创投风投项目,培育我市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和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以及科创板上市。  

    (四)持续推进“红色筑梦·创业延安”品牌建设,提升产学研服务创新创业实效

    10.组织实施“双创”行动。充分发挥“红色筑梦·创业延安”品牌效应,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组织开展秦创原成果转化延安专场路演、技术经理人培训、延安“校地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延安能源化工项目对接会等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的同时,引导人才、技术、资金、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要素向我市聚集。

    11.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聚焦产业,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征集技术需求,引导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及“延河联盟”等高校院所加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在延转移转化,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1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人才智库运行管理,吸引各类“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动态管理延安大学博士服务团,提升精准帮扶企业工作成效。强化人才培养与项目、平台、企业的耦合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积极培育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经纪人三支队伍。组织全市引智单位申报科技引智项目,争取中省经费支持。

    (五)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转型发展内生动力

    13.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校地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和校企双进活动,推动企业需求与科技成果精准匹配。引导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延长石油、延安能化等国有企业,以及在延科研机构等,加快原创性技术开发,开展研发活动,促进成果转化。全面落实《延安市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暂行办法》,提升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益,组织实施后补助项目10项以上。

    14.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延安分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高校创新链和地方产业链有效融合。争取落实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估后补助政策,积极培育市场化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培训,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提高我市技术交易服务能力和技术合同交易认定登记服务工作质量。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6亿元以上。

    (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助力民生发展和乡村振兴

    15.加强绿色技术与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深入研究中省科技政策,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安全生产、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积极引导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联合申报中省科技计划项目,解决民生领域关键技术问题。持续跟进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设施农业先进集成综合技术、智能果园管理技术等示范推广应用。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园区、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乡村振兴科技示范镇(村)、科技示范基地等省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洛川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创新型试验示范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6.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延安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科技培训等科技服务,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召开全市科技特派员奖励会,总结近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表彰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激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活力。发挥反向科技特派员作用,拓宽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引导省内外更多创新资源向延安辐射转移。

    17.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深入推进《延安市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强延安文投集团等现有省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企业)考核服务,支持企业开展文化科技领域和文化保护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重点围绕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文化旅游等领域,创建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企业),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七)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

    18.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绩实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选编》学习,不断提升运用新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19.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通报和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相关情况。充分利用延安科技网、微信、微博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全球前沿科技、科技政策动向。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和市融媒体中心等联系对接,提升科技宣传格局,拓宽宣传路径,营造良好科技舆论氛围。

    20.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形成风清气正工作格局。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专项治理,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常态长效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市委实施办法,建立健全防止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机制,扎实开展“吃空饷”回头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21.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积极推进建设法治机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加强科技法律法规学习,提高科技系统干部职工法制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和科学民主决策,围绕科技管理决策、权责清单、选人用人、办事服务及群众关注的科技热点问题,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统筹做好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文明城市、保密机要、议案办理、后勤保障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法治化建设水平。

    22.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市科技局制度汇编》,提升公文运转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政令畅通,务实推进决策落实。严格落实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工会、共青团工作关心关爱干部职工身心健康,营造良好工作生活氛围,及时解决干部职工困难,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

    23.主动担当负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区科技工作是全市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主力军,县区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科技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重视并谋划实施好基层科技工作,把抓科技工作的职责务必担在肩上、落在脚下。特别是要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抓好科技型企业招引培育、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政策落实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各项考核目标任务。

     

     

     

     

     

     

     


    各县(市、区)2022年度科技创新考核指标

     

    县(市、区)/管委会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万元)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

    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年内完成转化并注册公司数量(家)

    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其中农业技术合同成交额)(万元)

    科技成果转化(项)

    子长市

    300

    2(复审1家)

    25

    /

    3000300

    宝塔区

    5500

    7(复审4家)

    34

    /

    3900300

    安塞区

    260

    4(复审1家)

    20

    /

    2900300

    志丹县

    300

    2(复审1家)

    18

    /

    2400200

    吴起县

    300

    2(复审1家)

    22

    /

    2700200

    延长县

    200

    1

    20

    /

    2400200

    延川县

    200

    2(复审1家)

    21

    /

    1600200

    甘泉县

    200

    1

    21

    /

    2600200

    富县

    400

    1

    16

    /

    2600200

    洛川县

    200

    2(复审1家)

    18

    /

    2200200

    黄陵县

    2500

    18

    /

    2300200

    黄龙县

    30

    1

    13

    /

    1200200

    宜川县

    100

    1

    19

    /

    1600200

    高新区

    /

    8(复审4家)

    33

    16

    2800200

    10

    新区

    /

    1

    12

    /

    900200

    南泥湾

    开发区

    /

    1

    13

    /

    900200

     

     

     

     

     

     

     

     

     

     

     

     

     


     

     

     

     

     

     

     

     

     

     

     

     

     

     

     

     

     

     

     

     

     

     

     

     

     

     

     

     

     

     

     

     

     

     

     

    抄送:省科技厅,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延安市科学技术局政秘科             2022411日印发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