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高三励志 > 正文

    妙用成语,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

    时间:2020-12-02 12:00:1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成语文化璀璨无比,成语文化很应当在语文作文课堂给予渗透。其实作文最重要的还是真情实感,你写的真形神自然就有了。成语只是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切不可以此作为写作重点,如果让它喧宾夺主,到时候你就得不偿失了。

    【关键词】成语;典雅;生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成语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部分。言简意赅,历经几千年反而越来越熠熠生辉。我们的作文是一个一个词语构成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我们作文中嵌入这些文字精灵。

    成语对高中写作教学意义重大,但相关研究和探索并不多。如果把汉语汉文化比作璀璨的星河,那成语就是这星河里一颗十分耀眼的星星!成语大部分由古代相承沿用下来,或源自诗文典籍、神话传说,或取材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或来自民间口语,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和风格,蕴含着民族思维习惯和智慧,是我们汉语汉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因此,了解并灵活运用成语,也许正是中学生学习民族语言、了解民族文化、提升自我文化素养的“终南捷径”。而如何将成语文化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就是语文教师们的责任了。

    成语与写作的邂逅早已有之。远的不说,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命题者在命题时已经表现出他们从成语文化中所受到的启发了。如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是由“学而知之”联想开去,以“      而知之”为题作文;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关于“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这些成语与作文相遇发生奇妙反应的例子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么?

    成语文化璀璨无比,而成语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对学生的启迪熏陶却远远不够。笔者在平时的写作教学及学生的写作训练中试图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求夯实语言基础、提升写作水平、提高文学素养。在此过程中,笔者也确实总结出了一些成语在写作中的妙用。

    一、活用成语拟新颖作文标题

    题好一半文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怎么拟出人见人爱的好作文题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作文题才算是“好”?其实,好的作文题目需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确切精练,即符合文意不啰唆;二是生动新颖,即有所创新不无聊;三是有意蕴有文采,格调诗意不能少。弄清楚了好作文题的标准,我们再来“按图索骥”,这时你会发现成语词约义丰、意蕴深刻,正是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存在。

    那用成语当作文题就一定新颖独到吗?不一定!所以我们强调的是活用成语,而不是直接引用。那如何“活用”成语来拟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2014年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材料是关于“山羊过独木桥”运动比赛引起的风波,审题立意时侧重材料中体现的“合作双赢”和“遵守规则”的矛盾。有学生拟的作文题是“墨守规则,亦为大道”。此标题鲜明准确,典雅大气,又为一向贬义的“墨守”正名,中肯新颖!如此不“墨守成规”的作文题,如此机智地活用成语,确实令人叹服!

    我在给学生的作文练习里有这样一个材料题目: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钝感力”一词,即“迟钝的力量”,并认为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在如今的“快”时代,人们大多太过敏感,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些“钝感力”呢?该题在立意时应侧重与“敏感力”相对的“钝感力”是一种生活智慧,由此可以联想到当下流行的“慢生活”的生活理念以及做决定时的谨慎三思等。有学生以“与其取巧,不如守拙”和“‘慢’有目的”为题作文,标题既能彰显观点鲜明准确,又化用成语新颖雅致,如此拟题确实成功了一半。

    二、借用成语定不俗作文意旨

    成语像质地纯良的黄金,历经时间大浪淘沙的冲洗,到现在仍熠熠闪光。这固然因为成语形式极美,更是因为这优美的表皮下深藏的是汉民族的思维习惯,是累积了几千年的民族智慧。而成语中的智慧、哲理、思辨又是借由形象生动的情景和故事展現,因此从成语中学习思维方法,对学生而言,要比枯燥的大谈逻辑容易接受得多。

    成语里蕴藏着许多的民族智慧和辩证思维,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志者事竟成等,揭示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教会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断章取义等,彰显了全面认识事物的必要性;化险为夷、点石成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教导我们要关注事物之间的变化,以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当我们认识到成语具有哲理性的特点后,再将成语哲理运用于写作中,也就有了可行性。

    成语哲理性的运用,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写作确定立意的时候:在写作以“宽容”为中心的材料作文时,有学生以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论述中心,如此立意虽算不上新颖,但很准确,还有学生围绕老子“以德报怨”来展开,这就能体现出立意的新颖深刻了;在写“钝感力”材料作文时,有学生以“‘慢’有目的”为题,全文紧扣此题,标题立意都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学生认为所谓“钝感力”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大智若愚”,并以此展开议论,思想深刻,不落俗套;在以“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为中心写作时,有学生联想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以此作为行文的主旨,立意深刻集中,文质兼美……这种来自成语的灵感以及学生对于这种灵感的把握和精巧运用都让人十分欣喜欣慰。

    三、演绎成语故事充实作文内容

    成语的迷人,不仅来自它们优美表象内里蕴含的深刻哲理,也源于它们言简意赅背后的生动故事。成语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使它成为人们写作的题材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成语故事难计其数,有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如开天辟地、牛郎织女、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天衣无缝、女娲补天等;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有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如此丰富的宝藏,对写作缺乏题材的学生而言,实在是大大的福音。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引导学生合理演绎成语故事作为素材来充实文章的内容,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别开生面,事半功倍。

    例如学生在《生命向前影子在后》一文中写道:“生命的影子如果成了前行的负累,毅然甩开,方能成就大事。项羽率楚军救援巨鹿,军队渡过漳河,便凿沉船只,砸破锅碗,烧毁军帐。由此,断了后路,士卒一心奋战向前,志气高涨,终大败秦军。”通过对破釜沉舟故事的演绎再现来论证甩开影子才能一往无前的观点,援引成语典故,语言精练,有说服力。

    有人把这类“以成语故事为题材的作文”称为成语作文,认为可以当作是“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可见成语文化的如此渗透是大有可为的,也值得我们去上下求索。

    四、扩写描写性成语摆脱陈词套语

    前面已经提到学生使用成语时,特别是一些描写性成语时,总是不加筛选,不加修饰,导致文章没有吸引力,让人读不下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成语已有的情景基础上,加入联想和想象,拓展成语的意境,甚至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换,再现成语表现的情景。

    其实作文最重要的还是真情实感,你写的真形神自然就有了。成语只是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切不可以此作为写作重点,如果让它喧宾夺主,到时候你就得不偿失了。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