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高考励志 > 正文

    最美的母语给最美好的童年

    时间:2020-12-02 18:16:1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一、研发缘起:“四个基于”的思考

    记者:吴老师,近年来贵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您是怎么想到研发这样一个课程项目的呢?

    吴建英: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网络无极限、母语被弱化的时代,如何唤醒沉睡的民族语言经典?如何引领中国的儿童发现母语之美,激发他们对母语的热爱,找到回“家”之路?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们研发这个课程项目,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基于母语教育的时代需求。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也就是说,母语是民族精神的符号,她承载着连绵不断的民族文化。十八大之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于母语教育来说,必须放在民族文化建设、当代社会发展、未来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进行。只有重视母语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热爱母语,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

    第二,基于母语教育的现状分析。母语教育发展到今天,积弊颇深,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缺失:

    一是经典母语课程内容的缺失。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仍不敢跨出教材的樊篱。而现有教材中,经典母语选文内容可谓“短小轻薄”。同时,部分学校在经典母语阅读中存在盲目跟风、不注重系统性、对内容不加选择等问题,甚至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塞给了学生。

    二是儿童母语教学方法的缺失。近年来,我国母语经典阅读虽有成效,但并不乐观。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一味推行填鸭式灌输和不求甚解的死背,忽视儿童的母语学习心理和生命体验,这种母语教学方法与现代儿童观、教育观是相背离的。

    三是教师良好母语素养的缺失。教师是母语教育的关键要素,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经典母语时捉襟见肘、举步维艰。作为儿童母语学习的引领者,自身缺乏对母语的认识与热爱,母语素养、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教育素养都有待提高。

    第三,基于小学生的智力特点。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小学毕业之前是一个人记忆力的高峰期,15岁以后人的记忆力慢慢退化,理解力慢慢上升。有这么一个说法: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根据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毫无疑问,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法则。

    第四,基于“微课程”的独特优势。微课程具有主题聚焦、容量微小、时间短少、操作方便、参与自由、见效明显、特色鲜明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母语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全方位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微课程的研发还有助于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开发基于自己优势和个性化特点的母语“微课程”,形成“微课程群”,将成为今后母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遵循汉语言文字特点与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全面构建与实施“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以此推进母语教育改革,从而让儿童认识到母语之美,激发他们对母语的挚爱,唤醒溶解在血脉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架构体系:让儿童汲取最适合的母语营养

    记者:从您所说的“四个基于”中可以看出,这个母语微课程群的研发,是语文学科的内在需求与本色回归,有着重要的价值。研发微课程群,不能零散、随意,应该有相对完整的体系,你们又是如何架构的呢?

    吴建英:我们的课程项目注重“整体规划、阶梯设计、形成系列”。主要从儿童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运用 “主题·整合”思想,借鉴多种理论系统进行整体架构,按照儿童成长阶梯,分低、中、高三个学段,以“经典、童乐、情趣、意蕴”为原则,安排若干微课程,架构起独具个性的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多元融合的“母语微课程群”新体系(见表1)。

    微课程群旨在“让儿童汲取最适合的母语营养”。如低年级的“蒙学经典微课程”,主要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以及一些民国老课本中精选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内容;“童诗童谣微课程”,主要通过各种童谣的搜集、整理和吟诵,让儿童充分感受母语的独特和好玩。又如中年级的“声律对韵微课程”,主要从《历代趣味诗词》《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经典书籍中精选诗谜、颠倒诗(歌)、回文诗、对韵歌等让学生诵读、感悟、积累;还有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对联等微课程,让学生感受母语的丰富多彩和活泼有趣。再如高年级的“爱上小古文微课程”,主要依托《论语》《老子》《增广贤文》等经典名篇中的名句以及精选的趣味小古文,让学生初步认识文言、爱上文言;另外,《诗经》、神话、寓言、民间文学等微课程则让学生回到源头学习母语。

    记者:真是太丰富了!那么,在你们的课程视野里,微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哪些特点呢?

    吴建英:第一,是经典的,又是多元的。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小说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所当然构成了课程的基础。同时,我们还把汉字、对联、灯谜、谚语、成语、神话、民间故事等,甚至富有特色的“乡音乡韵”“家乡歌谣”也编入课程,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经典。

    第二,是远古的,更是儿童的。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因为课程的主体是儿童。比如中年级研发的微课程《笠翁对韵》,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等,还融进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常用典故等。这样的微课程,文本韵律和形象非常契合儿童特点,既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又能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对仗诵读中感受到古典语言的精妙与美好。

    第三,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阅读母语经典,并不是为了“全盘复古”,更不是为了“否定现代”。不加选择地不加辨析地让学生去,全盘接受古代思想,既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母语教育的规律。面对经典母语,我们要引领儿童展开现代式阅读,甚至批判式阅读、建构式阅读,重点在于将其和儿童当下的日常生活、生命体验、思维培养、情感表达等联结起来,让我们的孩子既有古典情怀,又有现代精神。

    三、主题读本:最美的母语给美好的童年

    记者:每一个母语微课程的推进,都离不开阅读。主题读本的开发应该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你们在主题读本开发上体现了哪些特色呢?

    吴建英:我们以“最美的母语给最美好的童年”为目标开发配套的主题读本,力争使这些读本成为儿童生命成长中最重要的母语养料。

    首先,要精选经典。经典作品,有着种子的力量。我们选编每个微课程读本,篇目不多,但必须是“经典中的经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或是语言表达上的经典,或是思想价值上的经典,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最美的母语浸染,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验、思维方式、思想内涵的引领、共鸣、提升。

    其次,要适切儿童。母语课程建构的基础理论核心是“适切儿童”。我们在读本选编时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远离单调乏味、枯燥说教,尽量丰富多彩,并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低年级的“童诗童谣微课程”,就选择了我们海门的一些好听又好玩的地方童谣。海门童谣是本地区优秀的民俗文化,孩子们特别喜欢,他们在用方言诵读中充分感受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再次,体现互补整合。选编时,我们尽量避免与现有语文教材内容的重复,通过“解构、重组、精简、拓展”等途径进行重构,互补整合,减负增效。如围绕 “最美宋词”“中国神话”等微课程主题,我们整合了多个版本教材,作多维度的拓展、延伸、链接,在精选经典的基础上压缩、增添,形成读本。这种读本,可以说是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

    最后,必须形成阶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确定好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每一个微课程读本以主题连成序列,以年级形成阶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如开发低年级“汉字文化故事微课程”读本时,课程组的老师先阅读了大量的汉字文化类书籍,如《画说汉字》《汉字里的故事》《汉字王国》《有故事的汉字》等,然后在庞杂的汉字系統中精心选择有故事又有代表性的汉字,再依据教材中语文学习的进度循序渐进地引入,形成以下读本内容(见表2)。

    读本中,从“日月星辰”到“人体造型”,从“抛头露面”到“耕织工具”……主题涵盖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动物、生活等,让学生从中阅读到汉字背后的故事,了解到汉字的前世今生,感受到汉字的文化内涵,轻轻松松就学好了汉字。

    四、乐学策略:用可亲的方式让儿童在母语中狂欢

    记者:在母语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仍就进推行填鸭式灌输和不求甚解的死背,忽视儿童的母语学习心理和生命体验,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母语的快乐。在你们的课程实施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母语的快乐呢?

    吴建英:您说的现象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所以,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努力汲取古代母语教育的精华,同时吸收当今母语教育改革的成果,找寻最适宜的“乐学”策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让他们在母语中狂欢。

    比如,可以通过多样诵读,让儿童感受母语趣味。母语阅读,应以“不求甚解”“熟读成诵”为教学原则,将“读”贯穿始终。清代刘大櫆等人提出“因声求气”之说,“声”就是文句的音韵、节奏美,“气”就是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气势。就是说,要让学生在丰富多样、充满情趣的诵读中,感知母语一唱三叹、回环婉转、抑扬顿挫等韵味。古人吟咏诗文之情状是“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们在“声律对韵”“对联”“绕口令”等微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变换多种形式,采用表演读、拍手读、跺脚读、交替读、接龙读、快读、慢读、辩读、对读、引读、转换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乐此不疲、乐趣无穷。

    又如,通过寓教于乐,唤醒激活经典。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现在一般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人们说‘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母语阅读,需要我们寓教于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激活、唤醒经典,可采用游戏、歌唱、舞蹈、短剧等形式,让母语“活”在儿童的生命里。如在“成语微课程”中,我们结合学校京剧特色,让学生欣赏经典曲目,了解唱段背后的成语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唱京剧中的成语故事剧目《负荆请罪》《霸王别姬》《八仙过海》等。又如在“绕口令微课程”中,为了让学生感悟绕口令的趣味性和幽默感,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中国话》。这首歌不仅充满时尚气息,而且节奏感强,其中伶俐快速的发音和无厘头的语言表现力,绕来绕去,趣味横生,一下就吸引了学生。这样的母语学习才会饶有兴趣、有滋有味。

    再如,通过模仿迁移,让学生感受创编之乐。经典母语语言精辟洗练、晓畅准确,又形神兼备、蕴涵深厚。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语言内部,感悟语言神韵,发现其内在的“美”。让学生感知“言”,积累“言”,仿照“言”,创作“言”,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才能真正达到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之目的。我们在“绕口令微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多形式诵读之后,引领学生通过对一组绕口令的观察,了解到绕口令的最大特点是“绕”,里面有许多字的字音很相近,往往韵母相同。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创编起来就如鱼得水了。创编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出示绕口令,让学生填字;二是独立创作绕口令。在此基础上,又引领学生创编礼仪绕口令、健身操绕口令等。这种创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在语言中狂欢。

    还如,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体验更多奇妙。“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运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必然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互联网+”背景下母语微课程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方式。如在“汉字文化故事微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汉字宫》。《汉字宫》用故事电视片形象生动地演示了汉字的形成过程,一字一小段情景视频。每天10分钟漫步《汉字宫》,学生在看动画的愉悦中,不仅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更感受到了汉字世界的丰富、神奇。此外,我们还引领学生在微信“博雅小学堂”里听《诗经》,在“跟我学小古文”中学小古文,用“为你诵读”软件进行“每日一诵”的练习、分享……互联网使学生学习母语更便捷,充分感受到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母语学习的快乐。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