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党团范文 > 正文

    某局驻村干部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1-03-04 10:20:5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2月23日,在钟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暨“三大攻坚战”表彰大会上,钟祥市税务局驻双河镇三同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赵华被授予钟祥市“三大攻坚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成绩只属于过去,精准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我将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面对金灿灿的奖牌,他话语中低调而透着坚定。

    心系村民干劲足

    2016年,钟祥市局决定委派赵华驻钟祥市双河镇三同村负责扶贫工作,他欣然受命,从老队长邵光喜手中接过“接力棒”,回家卷起铺盖,一头扎进村里,这一呆就是五年。

    三同村是双河镇唯一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委会一直无党员群众服务活动阵地,群众办事、就医、休闲成为“老大难”。他积极向市局、镇党委汇报,积极在帮扶单位、包联企业、乡镇政府及社会各界奔走,多方筹措帮扶资金95万元,建成了党务、政务、村务、医务、商务“五合一”功能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为帮助修建公路,他骑着摩托车,对6个组25.8公里泥泞路进行丈量、察看,向上级部门汇报,帮助争取整合村级道路建设资金467万元,新修了18.7公里的村组和入户道路。目前,村组公路已投入使用,村民从此告别了泥巴稀烂的“水泥路”,走上了宽阔硬实的“放心路”。

    群众饮水工程一直是赵华心里牵挂的事。他积极与当地黄峪冲自来水厂协商联系,并通过捐资帮扶与村民自筹,整合资金40万元,架设通村入户自来水主管网,实现了全村202户775人用水安全“全覆盖”。另外,他积极争取电改项目资金250万元,更新老化线路,新增电力台区5个,确保了农民生活和生产用电安全稳定;
    落实国家保障政策,帮助9户贫困五保户申请每年享受保障资金7521元,帮助因病致贫的12户贫困对象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
    与电信公司达成协议,完成了电信光纤铺设入村,开通了网络,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上网;
    为7名贫困留守儿童送去书包和文具等学习用品,为留守儿童家庭送去大米和食用油,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工作中,他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成功摸索出了香菇种植、富硒花生、富硒葛根、龙虾养殖、土鸡养殖、牲猪养殖“三种三养”高效农业,为村民经济带来了不少收益。目前,三同村种植葛根面积达50亩,人均增收1200元;
    种植富硒花生900亩,亩产800斤,人均增收800元;
    建成规模种植香菇25万袋,从事农户达到89户350人,年产值20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
    投入资金20余万元,开挖、清淤、除障、筑坝整治河道6.5公里,发展稻虾种养189亩,人均增收1800元;
    发展土鸡养殖3500只,年产值8万元;
    发展牲猪养殖900头,年产值198万元。

    2020年8月底,三同村在迎接湖北省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抽检中再获佳绩,成为钟祥市“省考”反馈意见唯一的“零问题”村。9月30日,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75人已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退出标准,并顺利通过脱贫验收,实现了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退出、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的既定目标。

    竭力申领助学金

    “赵叔叔,我们学校希望工程的助学名额出来了,感谢您的帮助……”“我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争取以后有能力了,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2017年11月4日晚,在武汉某大学本硕连读的小刘,给赵华发来感谢微信。赵华随后回复:“恭喜你!希望你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走出精彩人生!”

    小刘家住双河镇三同村,爷爷奶奶年老体弱,爸爸妈妈“面朝黄土背朝天”,姐姐大学毕业后在武汉某软件公司上班。家境贫寒、因学致贫,四口人被列为帮扶对象。

    赵华走访了解到小刘的家庭情况后,立即联系小刘的爸爸,向他宣传国家扶持贫困大学生政策,并与小刘互加微信。

    赵华又联系钟祥市教育局、扶贫办等部门,建议小刘在校申请“湖北省希望工程·知音同行助学基金”,并马不停蹄地到双河镇扶贫办填写表格,到民政部门加盖印章,帮小刘出具家庭困难和贫困户建档立卡等证明,寄到小刘所在大学,帮助她成功申请到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

    小刘的奶奶已到肺腺癌晚期,每年医疗费近9万元,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赵华又联系三同村村委会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评议大会,向扶贫办汇报情况征求意见,经评议,代表们一致同意将小刘的爷爷奶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为小刘的奶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这样,小刘的奶奶每年只需4000元左右费用就可以安心养病。

    后来,小刘的爷爷奶奶通过动态调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刘一家对税务部门“雪中送炭”感激不尽,连连称赞“扶贫干部是党和国家派来的恩人,共产党真好!税务局真好!扶贫干部真好!”

    帮工助销解心愁

    “唉呀!这可咋办?”2020年3月份,贫困户刘大伯两口子在听说可以恢复春耕生产的好消息后,却在自家香菇棚里犯起了愁。

    刘大伯是村里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学会了种植香菇的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尝到发展产业致富甜头的刘大伯一家,准备再增加种植2500袋香菇,年前他就已经准备好了香菇袋料,待3月底就可装料、点菌种。谁曾想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两个在外地务工的女儿又滞留在武汉回不了家;
    各村组之间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道路都实行了封闭管理,生产香菇的袋料也只能居家装料,并需要三人以上同时进行操作。

    农时不等人。正当刘大伯俩口子正在香菇棚里为找不到帮手急得团团转时,赵华和曹祥通过大排查大走访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立即为他们送去了口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帮忙装料、封袋,解决了刘大伯的燃眉之急。

    村民张大哥,现年49岁,前些年开农用车时发生车祸,导致手、腿重度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父母亲年岁已大,几乎干不动重农活,母亲患有长期慢性病,一家人生活极其艰难。

    赵华了解情况后,对张大哥尽心尽力开展帮扶,指导发展养鸡,帮助建立了300多平方米的鸡舍,并架通了电线。次年4月,张大哥购买了4000只鸡苗,为保证鸡舍温度适合小鸡生长,每晚撑着拐杖起床10多次,为鸡舍里的几个火炉加柴;
    睡不着觉时,他便翻看工作队送来的养鸡方面书籍,让自己尽快掌握养殖技术。在鸡苗长大一点后,就被散养在山坡上,成为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生态绿色食品;
    在驻村队员的广泛宣传下,不少人慕名前来订购。

    2019年,张大哥养殖的5000只土鸡卖了一个好价钱,剩下的1200只,他打算随后就卖出。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地封村封路、禁止活禽流通,导致土鸡滞压卖不出去,本应4个月出栏的商品鸡,养殖了6个月,光一天的饲料费用就有200多元。面对疫情和巨大开支,张大哥一家人整天郁郁寡欢。

    赵华了解到他的困境后,连忙四处帮助联系土鸡收购商,协助开好“绿色通道”申请,销售土鸡1100只,缓解了他们一家的经济压力。同时,获得所在单位领导支持,安排专车到其家中,按照每斤12元,价款3600余元,收购了剩余的100只土鸡,购买的土鸡用于单位食堂食材。

    土鸡销售一空后,赵华心里压着的石块终于放了下来,张大哥一家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帮扶走上致富路

    “三九”时节,冬日暖阳,村民曾大姐与赵华、曹祥,围坐在自家新盖的楼房门口晒着太阳,侃侃而谈着过去的艰难日子、如今的美好生活……

    曾大姐一家六口,有一个还算幸福的家庭。自己和丈夫在家务农,种了十多亩水稻,俩女儿聪明孝顺,公婆身体也算硬朗,凭着夫妻二人的辛勤劳作,虽说不算宽裕,但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的一天,她在插完秧回家的路上,突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农用三轮车撞倒,瞬间失去了知觉……两天后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术后病床上,由于经过开颅手术和惊吓,从此患上严重的手术后遗症——癔症,如果情绪稍微有一点波动,就会心慌气短、倒地抽搐。

    2018年初,钟祥市迎来全国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交叉考核。天气格外寒冷,到处冰天雪地。赵华、曹祥顶风冒雪入户开展调查、宣传扶贫政策,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一天的走访结束后,他俩拖着疲惫的身体正准备回村委会寝室休息,曾大姐丈夫急匆匆跑来,一把拉住赵华的衣袖:“赵书记,我爱人又发病了,现在已经脸色铁青,村医说心率只有40多了……”三同村地处偏远,客运班车早已停运,幸运的是扶贫税务干部带来了一辆越野车。“快!救人要紧!”赵华和同事找来防滑链罩上后,载着曾大姐夫妻二人历经4个小时,终于在晚上10点钟送到了荆门医院。看着曾大姐被顺利推进了治疗室,赵华和同事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工作队进村以后,帮助我落实了‘985’健康扶贫政策,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现在我的病情也好多了。还帮助我大女儿落实大学新生教育扶贫资助政策,资助助学金1.2万元;
    小女儿前年也考取了荆楚理工学院,享受教育资助7000多元……”曾大姐一脸感激地诉说衷肠。

    一旁正在晾晒香菇的婆婆“抢”过话题:“工作队帮助我儿子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购置了旋耕机,在自家山上开荒种植玉米50亩,一年收入7.7万元;还申请产业奖补资金4600元,发展香菇种植和小龙虾养殖。2020年,我儿媳在自家房前屋后搭建食用菌大棚种植香菇3200袋,工作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里讲解香菇种植技术,这一项就年收入1.6万元;
    后来又养殖小龙虾3.5亩,年收入1.4万元;工作队还为我们老俩口落实农村养老政策,每年领取养老金2472元,解决了后顾之忧。”

    如今,曾大姐的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在深圳工作,二老医疗、养老都有了保障,丈夫也可以在家甩开膀子发展种养产业。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各种美丽馨香的花朵绽放了,曾大姐也走上了致富路!未来不远处,她家的幸福生活之路将越走越宽阔、越过越红火……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