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党课下载 > 正文

    经济思想主题党课讲稿:深刻理解经济思想的重要性

    时间:2023-01-31 15:01:1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经济思想主题党课讲稿:深刻理解经济思想的重要性

      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此收录了经济思想主题党课讲稿:深刻理解经济思想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用“一个明确”111个字作了系统概括。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就要从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丰富内涵、重大意义等多维度多视角进行认识。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

      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标识性概念。“习近平经济思想”便是在这一标识性概念的基础上的精炼。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提出,是坚持问题导向、回答时代之问的必然结果,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的急迫需要,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的时空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蕴含着新矛盾、昭示着新阶段、指向着新目标、面临着新挑战。

      1.新矛盾。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81年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变化。这一新表述,牢牢抓住了新时代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期待日益广泛,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区域、城乡、行业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等都需要变革和提升,迫切需要新思想来解决这些新矛盾。

      2.新阶段。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新理论来引领。我们党历来就十分注重对发展阶段的认识,可以说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这里说的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从历史的视角看,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就现实发展状况看,我国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就,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都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和重大实践成果。

      3.新目标。

      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设现代化强国已经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有新的发展理论进行指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写入“十四五”规划,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此,必须要有新思想来指导这一阶段的目标实现。

      4.新挑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适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当今的中国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如全球性问题和世界治理难题凸显,就需要拿出中国方案,需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有新的发展思想来指导。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并将之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始终。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如新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等等。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底色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探索的行之有效的经济思想、经济理念、经济原则等。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价值取向、奋斗目标,以及“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等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等。

      习近平经济思想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等。

      习近平经济思想吸收了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同时,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绝不能照抄照搬。

      (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个人丰富的从政经历、实践智慧和长期积淀的结果。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习近平经济思想应时而生。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经济思想正式提出于党的xx之后,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党的之前就有过系统表述。如2015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上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方面新的理论成果: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四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五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六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这六个方面可以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最早的系统表述。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一是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三是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四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五是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六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七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决议》在“第七个明确”中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概括为七个方面的内容,本课就以此为基础进行展开。

      (一)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面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这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确保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详细要求。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结合问题。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定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项伟大创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和预设。“十四五”规划建议更是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五个方面就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

      (三)把握新发展阶段

      把握新发展阶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作出经济决策的现实依据。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并据此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前人长期奋斗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等方面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论述,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最早系统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科学阐释,明确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等方面的规律性新认识。为此,《决议》强调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五)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经济战略思想,破解了发展的观念瓶颈和路径依赖,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立足于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好体现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经济发展领域的一场伟大革命,是盘活各类资源、修复各类裂痕、平衡各类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现实中存在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解不准确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防范八大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只讲前半句,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二是只讲后半句,片面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三是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四是认为畅通经济循环就是畅通物流,搞低层次物流循环;五是一讲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什么都自己干、搞重复建设,专盯“高大上”项目,不顾客观实际和产业基础,结果成了烂尾项目;六是讲扩大内需、形成国内大市场,又开始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过度刺激消费,甚至又去大搞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七是不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注重需求侧管理,无法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八是认为这只是经济科技部门的事,同自己部门关系不大,等等。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必须加以防范和纠正。

      (六)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目标导向和效能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后,推动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普遍共识。“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来看,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从经济发展看,就是要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多方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七)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既是方法论更是实践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唯物辩证法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上的具体运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具体展开,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性、辩证性、科学性。发展和安全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能随意割裂,更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起来,必须“两手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安全的环境下发展,用发展来保障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以“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题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只有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性,才能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三、充分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两个结合”和“两创”的重大理论结晶。从理论层面看,习近平经济思想破解了经济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难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实践层面看,我们党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关键要素,是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本质区别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产要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产目的,并将其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统一。对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论的继承和发展,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之间的理论传承逻辑。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原理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它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概括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形成了著名的“社会结构”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判断,抓住了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生产能力”之间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原则,是对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运用,奠定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和逻辑依据。

      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具体发展实际,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其中的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