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事指南
  • 创业起步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开店指南
  • 创业之路
  • 创业故事
  • 互联网创业
  • 工商知识
  • 财务知识
  • 税务知识
  • 会计知识
  • 其它创业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创业 > 创业起步 > 正文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教师培养方案设计

    时间:2020-11-30 09:04:0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教师教育首先是全人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次是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是双专业的教育。《高中技术课程》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高中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深入探讨教师教育方法,设计了可以同时面向教师与非教师教育的四年本科技术教育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面向《高中技术课程》教学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关键词:师范大学;中学教师培养;高中技术课程;信息素养培养;教师教育方案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5-0080-05

    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辑要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1 ](以下简称《标准》),将《高中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明确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课程价值是:“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传意技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课程性质为:“科学与人文融合,高度综合,立足实践,注重创造。”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和“通用技术”两大部分。其中,“信息技术基础”又包括2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模块。“通用技术”包括7个选修模块。

    《标准》制订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层次又融为一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3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重心偏向注重学习过程,共同构成课程的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培养锻炼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如,“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应用技术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体验信息技术给人民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1 ]。必修部分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又是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选修部分关注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又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同时,新标准的教学目标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求出发,提出超越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工具、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要素、信息实践与相应文化内化的平台,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既贴近实际经验,容易理解而又内涵充实。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1 ]。此课程体系的制订是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及合发展性的,重视整体性和课程整体功能,同时也重视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

    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关键词理解

    笔者认为,落实好《标准》的关键是理解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素养”解释为“平素的修养” [3 ]。笔者认为,这显得简单而不深入,因而不利于理解。当然,我们的中学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特别强调“素质教育”。而“信息素养”的教育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素质教育”解释为“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的发展,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育” [3 ]。笔者认为,不如借助英语来进一步理解“素养”。《汉英词典》解释“素养”为accomplishment,attainment [4 ],《新英汉词典》解释accomplishment为“成就,造诣” [5 ],把attainment也解释为“成就,造诣” [5 ]。如此,笔者认为,这里的“素养”之“素”既指“平素,平时”,也应该指“素质,涵养”。《百度百科》解释“素质”:“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笔者认为,这种概括并不全面,应该还有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因为,同样是《百度百科》,解释“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解释“素质”为“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也说“能力、资质、才干”。实际上,这里包含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因此,“素养”之“养”,应是学习—习得—改进—提高,培养—积累—修炼—养成。于是,“素养”即“修习涵养”,指平时就应该从细微处着手学习,经过长时间的习得、积累,不断地改善、提高,通过内化,达到一定的成就、造诣。显然,“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高中技术课程》对于高中生,毕竟不是一门专业课程,也不是职业教育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它不过是一门基础性的“素质教育课”,不能光顾目前的近期功利性,其专业知识不追求过分深入,而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环境的熏陶,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可发展性,必须放眼长远,因为它是一种潜在的、内化的东西,其作用对于学生,是终生的、持续的,对于社会,是永久的、宽泛的。

    三、目前《高中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重视不够

    在当今社会背景及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大部分省份没有将《高中技术课程》列入高考科目,其自然不能引起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的足够重视,也就没有较为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考核标准,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6 ]。由于中学生高考课程任务繁重,在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学习中,大部分学校远远没有开足技术课程课时及其内容,有些学校只开设了部分模块课程,却常常出现技术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被挤占的情况。一般学校都没有专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该门课程。也正因为不是高考课程,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成就感,因而主观上信息技术教师授课积极性不够高,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因此即使有充足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校,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这增加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难度 [7 ]。

    2. 教师技术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不合要求

    我国教师培养机构目前一般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专业,大学全日制本科专业培养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尚是空白(当然,也有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培养方向的)。这必然导致信息技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也都不成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骨子里还是教育技术学或计算机科学人才而非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这既不利于《高中技术课程》的实施,也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专业发展 [6 ]。

    信息技术师资属于稀缺资源。很多学校不注重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和储备,教师缺乏培训和进修的支持体系,现有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接受系统的相关专业课程教育,理论厚度不够,实践技能欠缺,因而知识与技术储备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性不强 [7 ]。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往往是学电教的、学计算机的,或者是其他理科课程如物理、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在学历层次、学科背景和技术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离《标准》要求差距较大,一方面,教师技术教育专业知识不全面、不深厚,往往只能进行一两个模块的教学。另一方面,对课程的理念也理解不深,落实不实,通常把中学技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教育,或是计算机课程的扩充或应用化,只注重技术本身的传授,陷入技能化、工具化培养倾向,忽视对学生发展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及情感意识的熏陶,致使某些学生形成技术崇拜的人生观、价值观 [8 ]。

    现实情况迫切需要培养大量能适应技术课程要求的正规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问卷分析显示,现有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希望能够接受专业的培训,增强专业教师技能,以此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 [6 ]。

    3. 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不合要求

    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和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创造教育的本质。基于人性发展需求的创造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创造的欲望、发展人创造的才能、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培植人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人性的完善与卓越。教育及创造教育的功利化,不仅损害了学生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品质和创造性,也损害了教育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9 ]。因为,每一个人在其自身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其他一切价值与权力的本源,均基于对人的价值与尊严之承认。教育者应该学会的是:人具有广泛而巨大的潜力和丰满完整的人性,由此,教育的责任便是为人发挥潜力和丰富人性提供最完好的保障 [10 ]。

    教学机智不够。“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瞬间作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造性行动,它总是与特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现场情境的一种内在要求和行动者的迅速反应 [11 ]。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止境、永远不尽完美因而永远令人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不仅应有关于教材的知识和教学法的知识,更应该具有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能力 [7 ]。教学专业知识对于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师资培养主要由高等师范院校和社会继续教育机构承担,学生一般在校学习4年,内容主要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教育学科知识为辅,且教育实习内容单一、时间短,因而无论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刚毕业的师范生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我国普遍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即使是非师范类毕业的,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都可以获得与师范专业相同的教师资格证书,因此,《高中技术课程》教师大多来自刚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或物理、生物、教育技术等专业大学生。由于在大学4年里既要学习技术专业,又要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兼顾而不够全面、深入,不可能都合乎要求。尤其是非师范专业的,其教育类课程,特别是教育实习,是大打折扣的。而师范专业的,其面向《高中技术课程》教育的专业功底更加不够。

    事实上,教师资格证并不等于师范技能。刚刚取得教师资格,最多只表示具备了教师的一些表面特征,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感方面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还远没有达到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的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以及自身水平不能形成正确的定位和评估。甚至入职后的教师所教科目与本身所取得的证书中规定的科目并不一定相一致 [12 ]。而在我国,在急功近利地把从教作为一种职业或一种生存手段的情况下,继续教育质量不高,短期功利性太强,尤其是教育实习没有保障,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形势更加严峻。

    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教师培养方案设计思想

    首先,教师教育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必须保证本科生的基本标准。因而必须开设足够的公共课、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关照全体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并适当考虑其就业的适应性。因为教师是一门职业,其教育内容相对专注,技能型要求也较高,对于未来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学生,如果过多地专注于教师教育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其从事非教育教学工作的可能性,势必耽误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而误其前途。甚至对于未来改任非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为其退出教师工作后的进一步发展、就业打下专业基础,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因而,无论教师教育与否,都必须考虑学科专业性。因为大学除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还有学科、专业教育的责任。高中技术课程是技术与文化的综合,反对过于“技能化”和工具化的培养倾向。“技术是形,文化是神”,二者不可分割。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经历信息技术过程中完成提高学生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科学素养,拓展视野,勇于创新。

    其次,教师教育既是专业教育,也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具有特定的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与训练内涵。除了学科专业课,教师教育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 [13 ]。作为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师技能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加强师范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含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系列活动)等实践课程。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培养技术课程教师的方案设计要求学习范围广、模块多。不仅仅是了解、认识,还要注重可扩展性,讲求模块内容的深入与透彻。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创造能力,还要有现代教育观念,能理解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现代教学方式等,在授课时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联系现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接受系统的技术专业与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加强理论厚度与广度,增强实践技能。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分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实施中体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个中心指导思想,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内在理念向外在方法转型,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