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藏族舞蹈中的颤膝

    时间:2021-01-28 21:17:0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藏族是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藏族舞蹈更是一种民族风格非常独特的舞蹈,是藏族人民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本文通过对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地理环境、服饰特点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阐述出藏族舞蹈为何能使民族风格如此的突出,然后用真实的依据论证了颤膝对于藏族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因此学习藏舞应把”颤膝"的训练作为藏舞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重点训练内容,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藏舞的精髓。

    关键词:藏族 生活环境与习俗 藏族舞蹈 颤膝动律

    1.颤膝的特征及与藏族人民生活的联系

    1.1颤膝的动律特征

    颤膝是以膝盖的上下运动为主,贯穿在藏族所有动作中,连绵不断的屈伸动作。藏族舞蹈中的颤膝可分为小颤、大颤、柔颤、硬颤等不同的颤法。颤膝时突出小而快或者是慢而柔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连续不断的颤动或屈伸,在步伐上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藏族舞蹈的手臂动作大都是附随而动,而不是成为主动。不管是屈伸还是颤动都要求膝关节保持松弛状态,既要有柔韧性还要有弹性。

    1.2颤膝的由来以及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运用

    藏族人因为对宗教的信仰已经深入到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所以,对于藏族舞蹈中的颤膝动律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藏族人民在朝佛以及拜见长者时,都要磕头,而且朝佛是藏族人民常有的宗教活动之一,这一动作就充分运用到了他们的膝关节,再加之有的人对神佛的虔诚之心,会一路三拜九叩的去朝佛,所以膝关节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藏族在解放前曾经是一个受压迫的民族,下人见到贵人时都必须弯腰、屈膝、并且必须低着头,等贵人走了后才能活动。而且人们所住的房屋都是比较低矮的,造成了人们长年屈着膝,驼着背生活。藏族人民对人的热情以及敬重都是很高的,敬献哈达时的姿势以及给人敬酒时的姿势,都很尊敬别人,表现出客人在上,自己在下的习俗。久而久之,人们对膝盖的运用就变成了生活的习惯。

    2.藏族舞蹈中颤膝动律的表现作用

    2.1颤膝在表演性圆圈舞中的运用

    颤膝在藏族民族民间舞中的运用极其重要。先从表演性的圆圈舞说起。表演性的圆圈舞称为“卓”,其中包括男子鼓舞《卓谐》、《热巴卓》、《热巴》和男子《踢踏舞》。新中国成立后,流浪四方的《热巴》就没有了,但文艺工作者根据《热巴卓》编创了《草原上的热巴》。在藏族民间舞表演性的圆圈舞中,现在最常见而且最流行的舞蹈应该算是男子《踢踏舞》了。

    在藏语里,踢踏舞被称为“谐卓”,即脚上的舞蹈,踢踏舞中的主要动作有: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退踏步、跳分步、滴答步等。第一基本步是冈打加全脚踏地,冈打是脚掌踏地,当全脚掌踏地时,伴随的基本动律就是小颤,如果不加颤膝,这一动作则无法完成。第二基本步则是在第一基本步的基础上先向左走,把最后一次的踏地变为跺地,然后在向右走,同第一基本步相同,我们都知道人走路时膝盖都是在运动的,所以这个动作也是伴随着颤膝动律来完成的。第三基本步就是一只脚先踢地,踢起后另一只脚做一次冈打,后另一只脚落地,然后反方向重复,这个动作涉及到单脚脚后跟着地,另一条腿是弯曲向上的,这更是运用到了膝盖的灵活性。抬踏步就是右腿向上抬起时带动左脚离开地面,然后落下,右腿着地后左腿再踏地一次,反面动作规律一样,这个动作就涉及到了两只脚离地,当落地时,我们必须要保持膝盖的松弛,这样才不会伤到膝盖,颤膝则是对膝盖最好的保护。退踏步就是右脚向后用脚掌踏地,推起左脚全脚掌的踏地,然后右脚再向前做一次全脚掌的踏地,最后一拍则用一次小颤完成,前三拍在做动作的同时,每个动作都伴随着一次颤膝。

    2.2颤膝动律在集体自娱性圆圈舞中的运用

    《谐》是我们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弦子》又分为芒康弦子和巴塘弦子。其中,芒康弦子的基本动作有拖步、点步转身等。巴塘弦子的基本动作有三步一撩、一步一靠等。拖步就是走或跑时,脚步不离开地面,在地上拖着做动作,每一步都要配合着柔颤。点步转身就是一只脚点在另一只脚的外侧,膝盖保持外开,预备拍先蹲,然后点着的脚点地后重心推起,以全脚掌的腿为主力腿向里转,这一动作要求主力退膝盖上的颤膝。三步一撩就是两次平踏地加一次跺地再顺势撩腿,前三拍动作伴随着三次颤膝,第四拍撩腿时主力退做颤膝动律,动力退将腿撩出并收回。一步一靠就是一步拖步移动重心,另一只脚的脚后跟再靠过来。中间运用柔颤来连接。

    3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与其他民族舞蹈颤膝的区别

    藏族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舞蹈。对于颤膝动律来说,不仅仅是藏族舞蹈中有,傣族舞蹈、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维族舞蹈都有膝盖上的动律。例如,藏族舞蹈和傣族舞蹈动作中都有颤膝动律,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是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中的,是藏舞舞蹈动作的核心动作;而傣族舞蹈则是以手、脚、身体的“三道弯”为主,双膝只是随步伐做小幅度的韧性颤动。从体态特征上就不难看出:藏族舞蹈上身松弛略带前倾,主要表现出藏族人民长期受压迫的生活环境;傣族舞蹈则是比较欢快、优美的节奏,表现出傣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热情。总的来说,藏族舞蹈与傣族舞蹈的颤膝都是重拍向下,藏族舞蹈则是膝盖部位放松又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而傣族舞蹈膝盖上的动律是幅度较大并且比较柔美,向上和向下走都是比较慢而均匀的。

    不同民族舞蹈颤膝动律都不是一样的,而藏族舞蹈的别具一格最主要的是藏族舞蹈的颤膝动律是起整个藏族舞蹈的主导作用,这才使得藏族舞蹈更加能形象的表现人民生活,是文化生活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也许这才应该是颤膝动律的重要所在吧。

    参考文献

    [1] 黄之君.浅谈藏族民间舞中的动律、体态之美[j].广东艺术,2008年03期

    [2] 尕藏才旦.藏传佛教艺术[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1日第一版

    [3] 丹增次仁.《中国民族民間舞蹈集成/西藏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9

    [4] 郝璞.论藏族舞颤膝的训练价值[j].华章.河南省平顶山教育学院,2011年27期

    [5] 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胡肃容.《民族舞蹈基本动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有关的专题